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牙釉质仿生矿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18:56
【摘要】:目的本研究仿生釉质矿化的过程,构建类釉原蛋白寡肽作为仿生矿化的有机基质模板,仿生釉原蛋白对磷灰石晶体的调控作用;合成包裹无机钙磷离子的温度敏感性脂质体作为仿生矿化中供给钙磷离子的载体,仿生成釉细胞分泌钙磷离子;最终实现釉质微结构的再生,诱导脱矿釉质的仿生矿化。 方法温度敏感性脂质体的合成本实验采用相交融合法(Interdigitati-on-fusion method IF法)分别合成包裹钙、磷离子的温度敏感性脂质体。我们采用相变温度较高的(41℃)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1,2-bis(palmitoyl)-sn-glycero-3-phosphor-choline DPPC)和相变温度较低(248)的二肉豆蔻卵磷脂(1,2-bis(myrist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 DMPC)为原料,并调节两者的质量比为9:1,使合成的脂质体膜在37℃左右发生相变,通透性增加,脂质体内包裹物释放。并通过分别与CaCl2溶液和Na2HPO4溶液水合,成功合成包裹钙磷离子的温度敏感性脂质体。 寡肽的合成我们通过参考釉原蛋白发生自组装的结构域((Gln-Pro-X)n)与其C-端亲水带电荷的氨基酸尾巴,设计一个序列为((Gln-Pro-Ala)4-Thr-Lys-Arg-Glu-Glu-Val-Asp)的“类釉原蛋白”寡肽。寡肽采用标准固相法合成,并经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对其进行鉴定。用CaCl2溶液诱导类釉原蛋白寡肽发生自组装,组装后的寡肽采用粒度仪测试其粒径,以及SEM和TEM观察其形态。 釉质的仿生矿化首先将厚约1mm的牙片经37%磷酸脱矿1min。其次按一定比例将包裹钙磷离子的脂质体与寡肽溶液混合(寡肽占混悬液总质量的20%)。将脱矿后的牙片完全浸泡在混悬液中,37℃恒温2周。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等对牙片表面新沉积的物质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通过IF法成功合成了温度敏感性脂质体,其平均粒径为161.3nm,钙磷离子的包裹率约为60%~85%。室温条件下脂质体稳定,在37℃条件下,钙磷离子可以持续释放。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了一种类釉原蛋白的寡肽分子。经质谱与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分子量为2061.26、多肽纯度为99.46%。Ca2+可以诱导其发生自组装,采用粒度仪测得组装后的平均粒径为1415nm, SEM和TEM显示自组装为纳米球状结构。将上述脂质体与寡肽溶液应用于脱矿牙片再矿化实验中,SEM结果显示对照组(只运用脂质体)沉积了的HA晶体较少,而且这种沉积是无序的、随机的。而在实验组(寡肽与脂质体混合组)在釉质表面均匀沉积了很多有序排列的釉质样晶体结构。FTIR及XRD光谱证实了对照组及实验组新沉积的晶体为HA。 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包裹钙磷的温度敏感性脂质体,并且在生理温度时所合成的脂质体可以持续释放所包裹的Ca2+及P043-,供给矿化所需的无机离子。并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了一种类釉原蛋白寡肽分子((Gln-Pro-Ala)4-Thr-Lys-Arg-Glu-Glu-Val-Asp),它能在Ca2+触发下自组装为纳米球状结构。脱矿釉质可在“包裹钙磷离子的温度敏感性脂质体”与“类釉原蛋白”寡肽的共同作用下初步实现釉质微结构的再生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峰;吴永超;郑启新;宋玉林;;含IKVAV多肽凝胶的自组装实验(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32期

2 赵凯;陈星;常启飞;张部昌;刘锦淮;;DNA-金纳米粒子网状结构的合成及在癌胚抗原检测中的初步应用[J];生物学杂志;2009年02期

3 宋玉林;郑启新;吴永超;郭晓东;;新型两亲性肽自组装成凝胶的实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年03期

4 刘石磊;郑敏;李宝才;;药质体——一种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年19期

5 宋玉林;郑启新;郑剑锋;;新型两亲性肽诱导血管生成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0年01期

6 肖锋;吴永超;郑启新;宋玉林;;含IKVAV肽体内诱导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7年01期

7 邹枕玮;郑启新;吴永超;吴斌;宋玉林;;自组装IKVAV多肽纳米支架及其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的作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年06期

8 王磊;白薇;冯海兰;贾欣茹;;自组装寡肽分子T2的体外矿化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7年04期

9 朱伟;王欣宇;徐鹏;翁云飞;;AZ91D镁合金表面诱导矿化磷灰石层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0年06期

10 夏金虹;刘峥;刘宝玉;王永燎;;L-半胱氨酸席夫碱铜(Ⅱ)配合物自组装金电极的制备及对大黄酸的测定[J];分析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敬成;贾秀丽;王宝清;熊小梅;刘仁;刘晓亚;;双亲性光敏共聚物P(St/VM-co-MA)的合成及其自组装胶束分散多壁碳纳米管的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肖军燕;齐利民;;溶剂蒸发诱导下片状金纳米棒超结构的自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赵玮;潘月秀;佟斌;石建兵;董宇平;;功能化碳纳米管-有机金属自组装功能膜构筑与光电性能[A];2010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冯媛媛;张哲;;铁表面自组装金纳米微粒膜的研究[A];200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钟克利;金龙一;;n型刚棒与树枝状聚环氧乙烷链的刚棒-线团低聚醚的合成与自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丁宝全;;DNA折纸结构引导的功能纳米材料的可控自组装[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侯鲲;高子伟;孙华明;韩肖慧;;氧化锌纳米棒的自组装制备及光谱特性[A];第七届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王训;;纳米团簇自组装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魏志祥;梁杰;鄢勇;房进;;手性可控的共轭聚合物的自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康颐璞;司民真;刘仁明;;孔雀石绿在自组装纳米银膜上的SERS[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霞;美研发出自组装二维聚合物晶体分子纸[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李大庆;中欧科学家在自组装分子机器研究方面获重要进展[N];科技日报;2011年

3 何屹;亚纳米膜可实现同步自组装[N];科技日报;2011年

4 理华;纳米新材料应用获可喜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7年

5 ;“原子自组装纳米球”固体润滑剂节能减排助力山东万众集团步入发展快车道[N];经济参考报;2011年

6 通讯员 刘恒波 杨洪永;“原子自组装纳米球固体润滑剂”实地测试[N];科技日报;2011年

7 刘军;宏观自组装现象为探索生命起源提供新启示[N];大众科技报;2004年

8 ;自组装高分子微胶囊研究获重要进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9 ;自组装高分子微胶囊领域获重要进展[N];科技日报;2003年

10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分析单细胞内基因表达的新途径[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诗云;含4-羟基苯乙烯基的嵌段共聚合物在二维有限界面的自组装行为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谢荣国;光子晶体用结构基元的制备、自组装与性能[D];浙江大学;2006年

3 董林;ZnO纳米晶的修饰、自组装及光学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4 王薇;化学酶法合成嵌段共聚物及其自组装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志军;ZnO量子点中激子的基态特性及表面修饰对光学性质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付华;有机磷辅助氨基酸自组装成肽及其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1998年

7 蒙延双;拟薄水铝石复合溶胶自组装稀土荧光体的微结构与光谱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8 郭汝海;InAs/GaAs自组装量子点的应变分布和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袁建军;两亲嵌段共聚物:分子设计及溶液中自组装形态控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王永慧;层接层自组装无机—有机纳米功能复合膜[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菁菁;牙釉质仿生矿化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2 季媛;纳米结构金属表面吸附功能分子的拉曼光谱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庞鹏飞;单分子层包裹的金纳米粒子的电子传输传感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4 余红伟;金纳米粒子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史娟;白杨素-6-磺酸根与金属离子自组装作用及晶体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亮;双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自组装[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郑雪琳;“线性反应器”自组装制备纳米晶体和纳米聚合物微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白立涛;在各种基底上构筑聚合物微球稳定排列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赵宏;金属和半导体纳米结构构筑及表征[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刘春艳;脉冲激光轰击法原位制备自组装sp~3纳米碳团簇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21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21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1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