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失交感神经支配对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19:30
【摘要】: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通过对骨断端施加牵引力使产生新骨的一种技术,最早用于四肢骨畸形和缺损的矫治,现在也逐渐广泛用于颌骨畸形或缺损的治疗,并已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但仍有改进的余地。神经系统与骨关系紧密,也是基础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其研究主要集中于骨折的愈合修复中,牵张成骨又被称为“自体组织工程骨”,有着不同于骨折愈合的自身特点,交感神经对骨改建的调控作用表现为失交感神经支配后骨量呈一定程度上的增加,而有关交感神经系统在牵张成骨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明确失去交感神经系统支配以后对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这将为揭示DO的骨再生机理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为临床上改进DO技术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支持。本文分为以下3个部分: 1大鼠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大鼠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方法SD成年雄性大鼠6只,均在全麻行大鼠右侧下颌骨截开术及外置式牵张器植入术,经5天延迟期后,以0.2mm /12h的速度牵引,共10d,于牵张结束后第1天、14天及28天三个时间点分别处死2只大鼠并取材,对大鼠右侧下颌骨标本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大鼠均耐受手术,右侧下颌骨被成功延长,达预期长度65%,随时间延长牵张间隙逐渐由纤维骨样组织向成熟骨组织过度,组织学观察也发现骨小梁逐渐成熟,由编制骨向板状骨过度。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 2大鼠颅颌面失交感神经支配模型的建立 目的通过颈交感干离断的方法建立大鼠颅颌面失交感神经支配模型。方法SD成年雄性大鼠6只,分为三组,分别于全麻下行颈交感干解剖而不离断、右侧颈交感干离断及双侧颈交感干离断,全麻清醒后观察大鼠霍纳征眼部表现,并将离断的神经节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全麻清醒后颈交感干解剖组不出现霍纳征;右侧颈交感干离断组出现右侧霍纳征;双侧颈交感干离断组出现双侧霍纳征;离断神经节组织学观察为典型的神经组织结构。结论通过颈交感干离断方法可以建立大鼠颅颌面失交感神经支配模型。 3失交感神经支配对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失交感神经对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SD成年雄性大鼠30只,分为两组,对照组全麻下行右侧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实验组全麻下先行双侧颈交感干离断,然后同对照组行右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分别在牵张结束后第1天、14天及28天分别处死10只大鼠并取材,对大鼠右下颌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及骨组织形态学分析、组织学观察及分析。结果相同的观察时间点,失交感神经支配组大鼠下颌骨成骨区大体观察成骨效果好于对照组;显微CT骨形态学分析参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织学显示,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骨小梁增粗、新生骨小梁数量更多、相互融合更广且排列更规则。结论失交感神经支配可增强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成熟,提示交感神经系统在牵张成骨过程中起到一定调控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82.2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下颌骨,动物模型


新骨内的 bFGF 也显著高于对照组。As应用腺病毒介导的 BMP-2 基因转染, DO 的治疗周期及减少并发症,学者们进行其从基因水平影响牵张成骨将成为以后研究张成骨模型基础研究和发展与成功的动物模型密切骨是在 1973 年由 Snyder 等[3]报道,他固定,做成犬下颌骨短小模型,10 周后牵张器,7 天的延迟期后开始以 1mm/d下颌骨成功延长。1982 年 Panikarovak DO 新生骨做了详细的组织学观察,他组织学表现类似于四肢骨(图 1)。

模型图,下颌骨,大鼠,模型


虽然牵张成骨技术在下颌骨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因其手术操作的特殊性,其动物模型多选择大动物,如犬、羊、猴、兔子等,这些动物下颌骨相对宽大易解剖截骨,手术操作空间大,且牵张器易制作及植入固定,它们在观察 DO 的成骨过程、组织学变化、牵引模式、改良牵张器以及促新生骨成熟等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Long 等[12]用山羊作为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研究了牵张速率对 DO 的影响;Stewart 等[23]利用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发现局部应用 IGF-1 对新骨形成有显著作用。但是这些大动物因为存在不易饲养、成本高、不能进行大样本动物实验等缺点,及在分子生物学试剂和基因产品上的缺乏也限制了它们在 DO 分子和基因领域的应用。随着目前牵张成骨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方面研究的进展及需要,国外很多学者开始应用大鼠作为 DO 实验动物,因为大鼠在基础研究中应用最广,价格便宜可以进行大样本实验,增加了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性,而且目前具有众多的大鼠分子试剂和基因产品,可以为 DO 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很好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林英立;陈业刚;刘晓强;;大鼠勃起功能障碍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0年12期

2 赵果毅;曾群;宋玲;刘建春;;舒通胶囊对大鼠脏器的毒性试验[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晓双;杨瑞;武苗;王伟;;三香乳增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3期

4 和艳芬;田玉先;周勇;;功劳去火片大鼠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08期

5 全裕凤;郑明慈;;早产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标准化操作的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7期

6 赵华;李新莉;;银蒿合剂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2期

7 万婷;何援利;潘石蕾;;建立胎儿生长受限大鼠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2期

8 马宝慧;高永胜;潘桂兰;陈晓东;张艳杰;王立军;刘和莉;;木樨草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浆脂蛋白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谭琦;黄政德;王立凤;;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10 蔡钟钦;韩奇;童晔玲;;银红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井军;吴其恺;彭锐;孙国杰;;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氧化及抗氧化状态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杨s

本文编号:2721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21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d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