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人群慢性牙周炎的关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10:14
【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观察中国西北人群中上述基因与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探讨慢性牙周炎发病的分子遗传机理。 方法:本实验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中国西北地区19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216正常对照样本的外周血,采用苯酚-氯仿法提取DNA,然后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之间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相比IL.6-1363 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的频率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组中显著增加(p值分别是0.034和0.037),并且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提高了慢性牙周炎的患病风险(OR值和95%CI置信区间分别是2.436[1.048-5.665];2.367[1.030-5.435])。IL-6-1363 G/T -572 G/C单倍型分析显示C/T单倍型与慢性牙周炎的易患风险有相关性(p=0.024). IL-6R+48892 A/C CC基因型是慢性牙周炎的保护因素(p=0.017,OR=0.493, 95%CI=[0.275-0.885])。IL-6R-183 G/A +48892 A/C单倍型分析显示A/A和C/A单倍型与慢性牙周炎的易患风险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235和0.0002)。另外,IL-6R+48892 A/C基因多态性还与女性牙周炎患者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0和0.043),而IL-6-572 G/C和IL-6R-183 G/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人群慢性牙周炎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IL-6-1363 G/T和IL-6R+48892 A/C多态性可能影响中国西北人群中慢性牙周炎的病理过程,而IL-6-572 G/C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在不同人群和地区间具有一定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81.4
【图文】:
2.3}L一6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的关系编码IL一6的基因位于7P15一21,长度约skb,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Terry等「2’〕研究发现其基因多态性主要集中在启动子区的一597G/A、一572G/C、一174G/A、一373AnTn。西方对一174G/A位点研究较多,其启动子基因结构图如下。
组成六聚体的形式存在。IL一6R的a链与IL一6以低亲和力特异结合,但不产生信号传递。gp130不能与IL一6直接结合,只有在a链与IL一6结合后才能以高亲和力和gp130分子结合,从而导致信号的串联。IL一6R(gp80或称为IL一6Ra亚基)分布于肝细胞和白细胞亚群(如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B细胞等)表面。目前研究发现皮下脂肪细胞也可表达IL一6R,因此可以认为n一6可通过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机制改变脂肪细胞的代谢〔2吕,2刘。IL一6R蛋白可以以膜结合和可溶(sIL一6R)的两种形式存在。sIL一6R可能是通过以下两种机制产生的:(l)由膜结合受体经蛋白酶水解而使胞外部分从细胞表面脱落。Mullberg等「301研究发现这种特异的水解位点是通过和细胞膜的距离来决定的。他们对蛋白序列的疏水区分析推断,SIL一6R的脱落发生在C端紧邻IL一6R跨膜区的一个主要区域内(Glu357/Asp358)。(2)IL一6受体mRNA转录后经选择性剪切加工,产生了跨膜及胞内部分编码序列大小不同的mRNA,进而翻译成sIL一6R蛋白。
本文编号:2731695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81.4
【图文】:
2.3}L一6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的关系编码IL一6的基因位于7P15一21,长度约skb,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Terry等「2’〕研究发现其基因多态性主要集中在启动子区的一597G/A、一572G/C、一174G/A、一373AnTn。西方对一174G/A位点研究较多,其启动子基因结构图如下。
组成六聚体的形式存在。IL一6R的a链与IL一6以低亲和力特异结合,但不产生信号传递。gp130不能与IL一6直接结合,只有在a链与IL一6结合后才能以高亲和力和gp130分子结合,从而导致信号的串联。IL一6R(gp80或称为IL一6Ra亚基)分布于肝细胞和白细胞亚群(如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B细胞等)表面。目前研究发现皮下脂肪细胞也可表达IL一6R,因此可以认为n一6可通过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机制改变脂肪细胞的代谢〔2吕,2刘。IL一6R蛋白可以以膜结合和可溶(sIL一6R)的两种形式存在。sIL一6R可能是通过以下两种机制产生的:(l)由膜结合受体经蛋白酶水解而使胞外部分从细胞表面脱落。Mullberg等「301研究发现这种特异的水解位点是通过和细胞膜的距离来决定的。他们对蛋白序列的疏水区分析推断,SIL一6R的脱落发生在C端紧邻IL一6R跨膜区的一个主要区域内(Glu357/Asp358)。(2)IL一6受体mRNA转录后经选择性剪切加工,产生了跨膜及胞内部分编码序列大小不同的mRNA,进而翻译成sIL一6R蛋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静;吸烟与不吸烟患者对牙周炎非手术治疗效果的近期临床观察[J];北京口腔医学;2002年02期
2 范卫华;柳大烈;章锦才;肖立明;谢成婕;孙书昱;;白细胞介素-6基因-174G/C、-572C/G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09年02期
3 孙江,马文波,章锦才,庞若愚,张蕴惠;IL-6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敏感性关系的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03年02期
4 段海燕,章锦才,张蕴惠;IL-1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关系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5 章双;史黎黎;;白细胞介素6受体基因D358A多态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01期
6 胡文杰,曹采方,孟焕新,马大龙,张集昌,张联,狄春晖;胃病患者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7 耿卫艳;谭颖徽;施生根;牛忠英;孟庆岩;汤楚华;;重度牙周炎病人非刺激性全唾液中IL-6和TNF-α检测[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年05期
8 岳玲,肖明振,牛忠英;IL-6对人牙髓细胞、牙周膜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8年04期
9 章锦才,耿华欧,马文波,黄萍,庞如愚,张蕴惠;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2731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316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