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组织再生膜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20:03
【摘要】:背景和目的:牵张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通过持续牵张力延长骨骼的外科手术,它首先应用于矫形外科矫治短腿畸形,其后成功引入口腔颌面外科并广泛应用于传统手术无法矫治的各种颅颌面畸形。影响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在牵张成骨过程中周围纤维组织进入牵张间隙可引起成纤维细胞的大量聚集从而使成骨细胞减少,影响牵张间隙内成骨质量。引导组织再生膜(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membrane, GTRM)可通过膜屏障技术阻止纤维组织进入牵张间隙从而使骨切开处积聚较多的成骨细胞,促进牵张区域内新骨的形成。本实验通过建立兔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动物模型,研究引导组织再生膜促进成骨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促进牵张区域内新骨形成和缩短治疗周期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为最终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1.兔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的建立(对照组):选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实施右侧下颌骨切开术,放置内置式牵张器,经过5天延迟期后,以每天0.8mm的速率牵张(每天2次,上午8:00,0.4mm;下午8:00,0.4mm),连续10天,共延长8mm。牵张结束后固定牵张器,进入固定期。于固定期第2、6周分别处死一半动物。动物处死后获取右侧下颌骨行X线检查和组织学HE染色观察。 2.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应用于牵张成骨(实验组):选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实施右侧下颌骨切开术,将可吸收GTRM固定于内置式牵张器内侧,完全包绕牵张间隙,按方法1进行牵张,分别于固定期开始的第2、6周处死一半动物。动物处死后行下颌骨标本X线检查和组织学HE染色观察。 3.成骨效果检测:兔下颌标本获取后立即行X线检查,然后检测牵张区域骨密度。每个标本制作不连续切片8张,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骨小梁的粗细、数量、排列方向及成骨细胞的数量和密度。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采用图像软件进行分析,每个标本均测量8张不连续切片,测量结果均数为该标本的测量参数值。测量参数为新生骨量和骨小梁厚度。 4.统计数分析:实验中牵张间隙骨密度及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对每一时间点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应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t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果:1.活体观察实验动物,均耐受手术以及术后牵张,饮食大小便基本正常,牵张结束后均存在偏颌现象。标本X线检查和组织学检查证实动物模型牵张间隙成骨良好,下颌骨按照预定目标延长。 2.X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组(实验组)比对照组显示出更好的矿化和成骨。骨密度和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后,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1.本实验通过使用改良的内置式牵张器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兔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重复性高,适合大批量动物实验,为后续的牵张成骨与促进成骨的材料及细胞因子等的联合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2.X线及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证实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可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间隙内新骨的形成和矿化,提示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是促进下颌骨牵张成骨的有效手段。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2
本文编号:2732038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兴;;正颌外科与颌骨牵引成骨[J];北京口腔医学;2006年02期
2 李丛华;向学熔;杨霞;;152例胶原生物膜联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治疗牙周和根尖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王兴;;颌骨牵引成骨技术[J];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22期
4 何曼;邹韵秋;于晓霞;郑雨燕;朱丽红;;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根分叉病变15例临床报道[J];口腔医学研究;2009年05期
5 徐欣,兰晶,罗圣磊,霍丽德;Bio-Oss混合自体骨移植联合膜引导骨再生术在种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3年02期
6 陆斌,王彦亮,孙沫逸,封兴华,白振西;牙槽裂植骨术后的临床分级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8期
7 赵苏峰;唐恩溢;杨旭东;达式金;;自制牙支持式牵张器治疗上颌骨畸形[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8 胡静;颌骨牵张成骨的临床及基础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2732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320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