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口腔复合树脂材料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27 23:36
【摘要】:相对于传统的传感器,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外形可变、抗干扰能力强,低损耗、抗腐蚀、灵敏度高等优点,非常适合用来测量最重要的牙齿美容修复材料即复合树脂材料在光固化过程中的温度以及应力演化特性。了解复合树脂材料在光固化过程中的收缩以及温度变化情况,以便给医学领域选择复合树脂材料提供依据,并对不断改良材料性能以及优化口腔材料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光纤的发展,光纤布拉格光栅的诞生和发展、制作方法等,以及光纤布拉格光栅作为传感材料的原理及应用。给出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2.较详细地阐述了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的原理,性能指标,并详细说明了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以及应变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对轴向应力和横向应力状态下的光纤光栅传感模型进行了分析。 3.根据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温度及应变传感原理,重点分析了光纤光栅传感的温度和应力交叉敏感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介绍用于口腔修复材料的复合树脂材料的最新发展及其用于牙科修复领域的优势。同时指出复合材料用于口腔修复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寻找问题关键的技术方案。 5.本论文重点也是创新点就是提出采用两种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同时在线测量口腔复合树脂材料在光固化过程中的温度及应力演化特性并进行了实验研究。设计实验装置,得到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可行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这对改良复合树脂材料和充分发挥其在口腔修复材料方面的优势具有实际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3.1;TP212.14
【图文】:

光通过,光栅


光通过光栅的能量分配情况如图 1 所示。图 1 光通过光栅时能量分配图1.3 光纤传感技术信息的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的传输技术(通信技术) 、信息的采集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而信息的传感技术即采集技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 世纪后半期至今的几十年里,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在以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技术为代表的前提下日新月异,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光纤在传播光波时,由于一些外界因素(如温度、压力、磁场、电场、位移、转动等等) 的作用,表征光波的特征参数如相位、振幅、偏振态等会间接或直接地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光导纤维作为光波的传播媒体的同时也可作为传感器件来探测各种物理量。现在主要应用的光纤传感器有光纤陀螺,光纤水听器,光纤光栅传感器,光纤电流传感器等。相对于其他传感器甚至普通光纤传感器来说,光纤光栅传感器具有非常多的优点[1]:(1)传感器本身重量轻、体积小、外形可变度高,传感头结构简单,保证在测量大型结构内部的各向应力、应变及结构损伤等时不易损坏,稳定重复性好;(2)与光纤之间存在天然的兼容性,易与光纤连接、低损耗、光谱特性好、

膨胀计法,水银,玻璃管,刻度


图 5 膨胀计法4.2.2 粘结圆盘法结圆盘法[25-26]是利用机械原理记录复合树脂的收缩情况,最初的杂。2002 年 R.L. Sakaguchi 等人研究了一种改进的圆盘法:在璃片上放置一块 9mm 的复合物样品。为了最大可能的防止复合物事先对玻璃片经过了氧化铝粉的喷砂。一个外径 15mm,1mm 厚的合物样品周围,用来支撑盖在上面的 25mm 直径的薄玻璃片。整个直径为 15mm 的不锈钢压缩板上。压缩板放在一个动态压力分个 1.9mm 直径的穿透探测器安装在薄玻璃片上,并与 DMA 连接。模式下工作,对探头施与 0.001N 的压力以保证探头和盖玻片的MA 相当于一个粘结的圆盘设备。两个 600mw/cm2的固化灯(VIP,B连接到光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辉,孙军强,黄德修,何立善;光子晶体光纤及在光纤光栅中的应用[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易新华;钱晋武;张伦伟;沈林勇;章亚男;;一种新型的内窥镜三维形状重构与定位算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8年01期

3 ;成果集锦[J];天津科技;2004年01期

4 王成学;高明;陈塑寰;马洪顺;程杰平;;人颈椎C3段椎骨蠕变力学性质试验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6年04期

5 易新华;钱晋武;张震;章亚男;沈林勇;;基于视觉的内窥镜端部位姿模型分析[J];高技术通讯;2008年12期

6 John Williams;;心律异常的新疗法[J];工业设计;2009年04期

7 崔书平,林应文;热疗中的温度检测技术现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铭;杨德兴;;一种光纤光栅式飞机驾驶杆力传感器[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关致和;周宏山;邵海涛;赵先龙;阮锐;;光纤光栅在海洋测绘中应用研究[A];2000年全国测绘仪器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黄锐;蔡海文;方祖捷;陈高庭;;调节光纤光栅参数的一种新方法[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4 徐明政;孙延辉;;石油工业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闻传花;李玉权;;星间激光通信中光纤光栅的应用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倪明;杨华勇;李智忠;胡永明;;光纤光栅水听器[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7 刘立;陈伟民;章鹏;吴俊;刘浩;;基于光纤光栅的缆索锚固区索力测量传感器[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8 周智;欧进萍;;FBG智能传感器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9 陈金明;汤立群;;光纤光栅频谱和曝光特性研究[A];复合材料力学的现代进展与工程应用——全国复合材料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牛永昌;饶云江;胡爱姿;陈爱军;高庆;马任飞;;长周期光纤光栅带宽分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凤鸣;神奇的光纤光栅[N];中国电力报;2004年

2 山东 李保军;浅谈光纤光栅传感器[N];电子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宋剑峰;光通信:强势引领中国信息产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4 ;绿色生态科技城 掘起天津高新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5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陈苗海;以“光速”发展的光通信元器件[N];中国电子报;2001年

6 欢静;光纤传感技术让地灾监测更精准[N];中国矿业报;2010年

7 黑龙江省电信技术支援中心 林秋菊 王洪国;密集波分复用关键技术[N];人民邮电;2001年

8 记者 孙兆光 通讯员 武英俊;第五代管道预警技术成功试用[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吴映红;光纤传感器发展动向[N];中国电子报;2000年

10 记者 陆梅阳 周少华 市报道组 叶胜荣 刘学文;富阳全力建设“浙江光谷”[N];浙江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玢玢;特殊结构光纤光栅理论与应用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张锦龙;基于光纤光栅的传感和解调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3 倪凯;光纤光栅制备及传感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陆玉春;闪耀光纤光栅复模理论和半导体激光器线阵光纤束耦合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刘伟升;光纤光栅传感与光纤光栅激光器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汪扬春;光纤折射率传感和信号解调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王静;光纤光栅多参数传感理论技术研究及在地下工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8 徐中南;光纤光栅特性和光子晶体光纤熔接损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章晓敏;RoF技术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沈小燕;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及扩大应变传感范围的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贤杰;基于可调谐光源的光纤光栅温度监测系统在电网上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尹进;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解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程立伟;磁光光纤光栅的偏振相关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利平;光纤光栅温度和应变测量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5 程洁琳;基于变迹光纤光栅的慢光孤子特性理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姜旭;基于LabVIEW的电力测温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赵玲君;光纤光栅传感器交叉敏感问题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8 林炳花;海洋温度剖面测量系统中光纤光栅压力传感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9 李明珠;具有色散补偿功能的光纤光栅梳状滤波器[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舰;基于高斯型滤波器的FBG振动传感解调技术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32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32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6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