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改良旋转推进法修复先天性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1 12:18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修复术式设计,在经典旋转推进法基础上加以改良,并将改良法应用于临床,通过主、客观评价探讨其手术效果。 方法: 选择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共30例。应用改良法实施手术,改良法手术设计将7点定于患侧裂隙顶点;患侧推进瓣(B瓣)为梯形;将经典旋转推进法切除组织保留。在患者全麻状态下进行术前术后拍照及客观测量,对术后1周全麻拆线后的照片,进行主观评价(采用VAS评分系统),并将客观测量数据以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确定有无显著性差异,且术前术后健患侧测量指标对称率有无变化。 结果: 主观评价结果:上唇及鼻部术后主观评价指标中除鼻孔对称性及人中嵴形态外,均值接近8.0,达到了很高的满意度。鼻孔对称性均值为7.3,人中嵴的对称性均值为7.2。 客观评价结果: (1)30例单侧不完全唇裂患者健侧及患侧唇部对称性指标术前术后比较结果:仅健侧鼻翼口角距离在术前、术后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上唇对称性指标健侧及患侧手术前后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健侧及患侧鼻部对称性指标术前术后比较结果:健侧鼻底宽度、健侧鼻孔宽度及患侧鼻孔高度在术前、术后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侧鼻底宽度、患侧鼻孔宽及健侧鼻孔高手术前后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1)。 (2)30例单侧不完全唇裂患者健患侧鼻唇部对称性指标术前及术后差值比较结果:1)术前健患侧红唇厚度无统计学差外,其他鼻唇部对称性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单侧唇裂患者健患侧呈现明显不对称畸形。2)术后健患侧鼻翼口角距及健患侧鼻翼唇峰距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鼻唇部对称性指标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本术式很好的恢复患侧鼻翼基部位置,使术后健患侧唇高基本对称,但其他鼻唇部对称性指标却仍有统计学差异,并不能达到健患侧完全对称的程度。3)对除健患侧鼻翼口角距、健患侧鼻翼唇峰距及红唇厚度外的其他4项指标做术前术后健患侧对称率分析,结果:健患侧唇峰口角、鼻底宽及鼻孔宽度对称率明显较术前接近1,表示术后健患侧对称性增高,且对称率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患侧鼻孔高度术后对称率降低,且手术前后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3)30例单侧不完全唇裂患者人中切迹点、鼻小柱基底中点术前术后偏离度及回归率结果:从术前组到术后1周组,人中切迹点及鼻小柱基部中点偏离程度减小,术后回归率均达到50%以上。术后人中切迹点偏离程度有负值出现,说明人中切迹点存在矫枉过正情况。 结论: 改良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可以达到良好的美观效果,术后健患侧基本对称。遗留的患侧外鼻畸形有待二期修复。此外,本术式的远期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2.21
【图文】:

单侧,切口


1.1单侧不完全唇裂术前定点和切口线

单侧


2.1单侧不完全唇裂术中切开转瓣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虹光,赵建功,刘惠芹;对旋转推进法唇裂修复中唇高精确测定法设计[J];铁道医学;1995年01期

2 陈小平;宋建良;李松春;吴守成;许文;;改良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唇裂的临床应用[J];浙江医学;1993年02期

3 梁剑虹;改良旋转推进法治疗唇裂8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4年03期

4 孙吉烨;应用旋转推进法修复双侧唇裂的体会[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4年01期

5 王康远,李丰德,王龙海,于宏伟,宋静琴,范振荣;三角瓣法与旋转推进法相结合治疗单侧唇裂[J];海南医学;2000年05期

6 冯传波,罗盛康,高建华,罗力生,陈林峰,张立宪,胡志奇;旋转推进法在单侧唇裂Ⅱ期整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1年03期

7 唐全勇;;三角瓣法和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唇裂的比较[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5年02期

8 朱群强;黄端阳;李健;邓光明;姜晓辉;;改良旋转推进法加Z形瓣修复唇裂的体会[J];医学信息;1993年02期

9 刘庆坤;单侧唇裂患儿修复方法和手术年龄的选择[J];中国美容医学;2000年06期

10 石冰!610041;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法与旋转推进法和下三角瓣法设计的比较[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淑琴;谭谦;周宏y=;许澎;郑东风;吴杰;;口轮匝肌垂直褥式缝合法重建人中嵴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郭志辉;;唇裂Ⅱ期修复术的美学攻略[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国民;杨育生;张勇;乌丹旦;万腾;万悦;王科;黄芳;;单侧唇隐裂整复术术后的临床评价[A];第七届全国唇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毕胜;李世荣;毋巨龙;杨东运;;唇红肌肉粘膜瓣修复单侧唇红缺损畸形[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淑琴;谭谦;周宏y=;许澎;郑东风;吴杰;;口轮匝肌垂直褥式缝合法重建人中嵴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6 舒茂国;;个性化方案唇裂手术治疗[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舒茂国;;个性化方案唇裂手术治疗[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李嘉朋;廖贵清;苏宇雄;区德明;;口轮匝肌重叠瓣人中嵴重建术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傅豫川;;唇裂治疗体系的设计与思考[A];第七届全国唇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晓京;马莲;;单侧完全性唇腭裂10年的数据库信息系统显现测评[A];第七届全国唇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唇腭裂中心主任 尹宁北;嬗变中的唇腭裂矫治模式[N];健康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海欢;单侧唇裂及其继发畸形的应用解剖学和手术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3年

2 李盛;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初期手术方法及效果评价的临床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琳;改良旋转推进法修复先天性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杨志宏;Z成形术在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江静;单双侧唇裂修复手术仿真及有限元分析[D];新疆大学;2011年

4 胡利;唇裂修复网站式平台的建立及有限元分析初探[D];新疆大学;2011年

5 林洁;软腭全层五瓣旋转推进法与二瓣法腭裂修复术的术后功能评价[D];浙江大学;2002年

6 王磊;椎弓根螺钉阻力导航技术的初步实验[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光辉;应用新型三维扫描技术建立单侧唇裂修复术评价方法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8 潘文辉;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整复[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9 瞿海涛;单侧微小型唇裂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洪东明;唇裂的三维有限元建模及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36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36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b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