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的修复
发布时间:2020-07-13 06:33
【摘要】: 唇裂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现在唇裂一期修复多在出生后3月至1年内进行。由于唇裂一期手术方法、技巧、手术时机以及局部组织异常发育等因素术后常继发不同程度唇、鼻部畸形。常见的继发畸形主要有唇红切迹、唇高不足、红唇不对称、唇红缘不齐和比较明显的瘢痕,鼻孔形态的不对称,患侧鼻孔较大较宽,较小,患侧鼻翼常扁平塌陷,鼻翼基底向外向下移位,鼻中隔和鼻小柱偏斜,鼻底缺失,口鼻瘘等。而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多样性和手术方法的灵活多变性给临床医生的治疗带来许多困扰。畸形的情况每个患者均有差异,修复的要求也不同,故修复方法也有多样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二期整复术前畸形程度参数评估,进一步了解畸形的程度和规律,从解剖生理功能方面矫正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并进而寻找行之有效的临床手术方法。目的: 唇裂修复术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近年术后及时效果可基本达到解剖复位,但是各种原因如患侧与健侧生长发育的不对称,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鼻部和唇部有逐渐出现继发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美观,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影响其工作与生活。本研究讨论个体化一期修复唇裂继发畸形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评估手术方法的可靠性和效果。 方法: 1、唇裂术后继发唇鼻部畸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为患者唇鼻部肌肉解剖结构的异常,通过对正常人体唇鼻部肌肉解剖结构及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唇鼻部肌肉解剖结果的复习及对比,术中注意恢复唇鼻部肌肉的正常解剖位置。 2、对患者术前唇鼻畸形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设计针对性的个体化方案; 3、针对其出现的白唇疤痕、人中不显、唇弓不连续、唇红切迹、唇珠缺如、鼻小柱歪斜,鼻翼塌陷、鼻翼脚向外下方移位、鼻孔不对称、齿槽嵴裂和口鼻瘘等继发畸形,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修复均采用瘢痕表皮切除疤痕瓣重建人中嵴,口轮匝肌复位,局部皮瓣、粘膜瓣或肌瓣转移充填鼻基底、修复红唇凹陷和重建唇珠,局部皮肤弓形切除重建唇弓,鼻翼悬吊、鼻翼软骨修整或鼻翼整体旋转修复鼻翼塌陷和鼻孔不对称,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齿槽嵴裂等方法进行综合整形。从2008年至2010年来我科共收治26例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患者,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最短3月,最长2年。随访方式主要为返院及电话随访。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结果: 1、对临床26例患者进行术前唇鼻继发畸形的评估,对白唇、红唇、疤痕外观、唇弓形态、唇高、鼻孔对称性、鼻穹窿对称性、鼻翼基脚对称性进行评估分析,其中唇部参数以红唇、疤痕外观、唇弓的形态评估较差,鼻部参数评估的鼻孔两侧不对称、翼弯窿和鼻翼基脚的不对称率达65.38%、88.46%和57.69%,这可能与一期手术医生较为保守,且一期修复较注重唇部修复而未进行鼻部畸形整复有关。大部分患者在唇裂Ⅰ期修复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鼻唇畸形,唇裂Ⅱ期手术尤为必要。 2、治疗的26例患者中共随访到26例(来院复诊20例,其他都为电话随访),自我认为满意者24例,没变化者1例,不满意者1例,满意率达92.3%,不满意患者1例自觉唇部切口瘢痕依然明显。 结论: 术前对患者鼻唇畸形客观全面细致的评价,设计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对口轮匝肌的精细解剖分离、精确复位、准确对合,特别注重口轮匝肌及患侧鼻翼软骨的解剖学复位,是治疗唇裂继发唇鼻畸形的关键的所在。注意保护唇鼻组织瓣的血供、促进伤口愈合、避免感染或伤口糜烂等。部分病例随访半年,近期效果良好。
【学位授予单位】:汕头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82.2
【图文】:
稀释碘伏棉签每天清洁切口。保持切口人使用疤痕膏等预防疤痕增生。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1 岁时在当术疤痕,右侧唇峰向上移位,右侧鼻翼外复,腭音明显。燕形切口,游离鼻翼软骨,右侧大翼软用 5-0 可吸收缝线固定,右侧鼻翼基底收缝线垂直缝合口口轮匝肌,5/0 丝线复好。术后 6 个月随访,见双侧鼻孔基
术后一周
术后一周
本文编号:2753103
【学位授予单位】:汕头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82.2
【图文】:
稀释碘伏棉签每天清洁切口。保持切口人使用疤痕膏等预防疤痕增生。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1 岁时在当术疤痕,右侧唇峰向上移位,右侧鼻翼外复,腭音明显。燕形切口,游离鼻翼软骨,右侧大翼软用 5-0 可吸收缝线固定,右侧鼻翼基底收缝线垂直缝合口口轮匝肌,5/0 丝线复好。术后 6 个月随访,见双侧鼻孔基
术后一周
术后一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祖武,穆雄铮,程靖,张志宏;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整复[J];安徽医学;2001年05期
2 余自能;邓典智;;唇裂整复与口轮匝肌重建[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5年05期
3 张国志,李宏礼;单侧唇裂鼻畸形二期修复术现状[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7年02期
4 杨建民;张轶;李晓东;王鹏;安亮恩;王配合;;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整形治疗[J];临床军医杂志;2007年01期
5 宋庆高,石冰;单侧唇裂鼻畸形的临床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1年S1期
6 徐慧芬;关于Millard DR.jr.唇腭裂治疗的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年02期
7 张国志,孙晋虎;关于唇腭裂手术年龄问题的现代争议[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8年01期
8 王洪涛,邓典智,李声伟;单侧唇裂整复手术前后上唇组织移动规律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9 王黎明;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的临床观察[J];中原医刊;2004年10期
10 刘玉生,杨光;整体旋转复位治疗单侧唇裂继发鼻翼畸形[J];中国美容医学;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2753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531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