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CBCT研究与上颌窦底相关的牙齿在正畸力作用下的移动
发布时间:2020-07-15 06:00
【摘要】:目的:研究与上颌窦底相接触或牙根进入上颌窦的牙齿在正畸力作用下是否可以发生移动,分析矫正结束后其牙冠与牙根的移动情况,以及牙长轴倾斜度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矫正后牙根吸收的程度,以明确上颌后牙与上颌窦底相关的的患者是否可以进行正畸治疗。 方法:运用CBCT筛选至少有一个牙根与上颌窦底壁相接触或进入上颌窦的病例,共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11-27岁,平均年龄16.3岁)。选择左、右侧满足条件的第一磨牙为实验牙。对所有病例正畸治疗前、后的三维影像,运用Invivo5软件观察各个牙根与上颌窦底的关系,并通过准确定位左、右眶点和右耳点,将这三个点所组成的平面设为A(Axial),过左右眶点做垂直于A平面的平面,设为C(Coronal)平面,过N点做同时与A平面和C平面垂直的平面,设为S(Sagittal)平面。再分别定位各个实验牙的牙根尖点和近中边缘嵴的中点,测量其到平面C的距离,以及各个牙根尖点分别与该牙近中边缘嵴中点的连线所形成的虚拟牙长轴与C平面的夹角在S平面的投影。同时借助CS Imaging软件观察牙根吸收的情况。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以配对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测量数据。 结果: 1.上颌第一磨牙各牙根与窦底关系:在实验牙中,近中颊根、远中颊根、腭根与窦底相接触的比率分别是:89.47%、92.11%和97.37%,且在第Ⅳ类关系中,即牙根进入窦底深度大于根长的1/3,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和腭根的比率分别是:15.79%,10.53%,和39.47%。 2.正畸治疗前、后,鼻根点N到A平面的距离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根点N到C平面的距离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3.正畸治疗前、后,实验牙的三个牙根尖以及近中边缘嵴中点与C平面的距离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4.正畸治疗前、后,实验牙的三个牙根尖分别与该牙的近中边缘嵴中点的连线,即该牙的虚拟牙长轴与C平面的夹角投影在S平面的角度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5.牙根吸收的情况:正畸治疗后牙根无明显吸收的占7.89%,轻度牙根吸收占73.68%,中度牙根吸收占18.42%。未发现严重吸收和极严重吸收的情况。 结论: 1.在上颌磨牙的三个牙根中,腭根与窦底的关系更密切。 2.正畸治疗前、后,鼻根点N的位置无明显变化。 3.正畸治疗前、后,实验牙的三个牙根尖以及牙冠的近中边缘嵴中点均发生了近中移动。 4.正畸治疗前、后,实验牙的三个虚拟牙长轴与冠状面的夹角在矢状向上投影的角度发生显著性增大。 5.正畸治疗后,实验牙的牙根吸收以轻度吸收为主,未出现重度和极重度的吸收。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3.5
本文编号:2756084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旭东;翦新春;刘宪初;刘遵望;贺智晶;;上颌窦窦底高度增龄性变化的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9年01期
2 朱卓立,宫苹,焦锡葳;上颌窦提升术与上颌窦炎相关性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4年06期
3 王来杰,陶阳,朱志军;上颌后牙牙根进入上颌窦36例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2002年04期
4 王前文;夏荣;;上颌后牙区牙种植术研究进展[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6年03期
5 吴银洲;胡圣望;张一兵;刘明亮;;100例上颌窦底壁形态及至各牙槽嵴顶距离的观测研究[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6年04期
6 蒋峰;谷志远;张雄;;上后牙拔除致上颌窦气腔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9年01期
7 蒋峰;张雄;朱旌;;CT三维重建上颌窦底壁形态研究和在种植牙中应用分析[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1年03期
8 梁海;张晓蕾;苗琪;;MDCT对青少年上颌窦与上颌第一磨牙解剖关系及牙移动标准值的探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1期
9 蓝鹏;孟秀英;刘挨师;申铁兵;张凌;;螺旋CT测量上颌磨牙根尖至上颌窦底距离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10 牛一山;李志军;;青年上颌窦窦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学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2756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560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