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8 08:00
【摘要】: 安氏Ⅱ~1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其中很多Ⅱ类错牙合的儿童存在下颌后缩,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颜面美观和身心健康。应用功能矫治器施以矫形力促进下颌生长发育,改善上下颌骨间关系及侧貌,被认为是早期矫治下颌后缩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本研究中将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应用于国内正畸临床,矫治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儿童,探讨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为其在国内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临床指导。 目的:1.探讨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颅面硬软组织的改变。2.探讨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髁突位置变化以及颞下颌关节的改建。 方法:随机选择19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儿童,应用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进行临床矫治。疗程6~10个月(平均8个月)。通过对头颅定位侧位片、颞下颌关节中位断层片的测量,以及Helkimo主诉症状指数分析,观察比较矫治前后儿童颅面硬软组织、TMJ等的改建情况,对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估。 结果: 1.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对下颌骨的作用最为显著,下颌生长朝着有利的方向发生了改变。SNB角平均增大3.05°,ANB角平均减小2.67°。下颌综合长度(Co-Pg)平均增加6.36mm,下颌体长度( Go-Pg)平均增加3.49mm,以及Pg到OLP平面的距离平均增加3.09mm,以上增长都具有显著临床意义(P<0.01)。SNA角变化不明显,表明该矫治器对上颌骨发育的抑制作用很小。前全面高(N-Me)、前下面高(ANS-Me)、及后下面高(Ar-Go)治疗后平均增加了3.72mm、2.84mm以及2.49mm,均有显著临床意义(P<0.01)。表明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可刺激面下部的生长,改善了上下颌骨矢状向及垂直向的不调。 2.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没有使颌骨发生不利的旋转,SN平面与腭平面、牙合平面、以及下颌平面所成的角,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 3.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上切牙后移2.33mm,下切牙前移4.28mm,上磨牙后移1.82mm,下磨牙前移4.21mm。上切牙内收了2.71°,下切牙唇倾了3.52°。磨牙关系由Ⅱ类矫治为Ⅰ类关系。磨牙覆盖平均改善了6.03mm,其中骨性作用占45.77%,牙性作用占54.23%。前牙覆盖平均改善了6.61mm,其中骨性作用占41.75%,牙性作用占58.25%。 4.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软组织面角增大;颏部软组织增厚;H角减小、颏唇沟深度减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下唇突点-H线距、鼻突度、上唇凹深、鼻下点-H线距、上唇基部厚无显著性变化。表明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治疗促进了面下部软组织的生长,利于侧貌面型的改善。 5.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期间未引起TMD。 6.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前中后期,髁突位置未发生明显改变。治疗前,髁突位于关节窝中央。当戴用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4个月后,髁突略向前移位,关节上、后间隙稍有增大,前间隙稍有减少,前后间隙面积比(X/Y)稍有减少,此期与治疗前后两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积极治疗(6~10个月)后,髁突在TMJ中的位置又回到治疗前水平,处于关节窝中央。 结论: 本研究将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应用于正畸临床。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儿童而言,此种矫治器通过渐进性地加力,充分利用生长发育的潜力,显著促进下颌矢状向和垂直向的生长发育,改善了侧貌面形;没有对TMJ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对髁突进行渐进性刺激从而产生持续的本体刺激,结果是影响了支持骨组织的生长速率及骨小梁结果,符合TMJ的适应性、生理性改建。说明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能够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78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媛媛;官利民;李琼;曾祥兰;;下颌后缩矫正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6年03期

2 卢红飞;麦志辉;艾虹;陈奇;;Twin-block治疗下颌后缩患者软组织变化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09年06期

3 毕佳;常新;;治疗安氏Ⅱ类错鉭畸形功能矫治器的研究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4 袁峰;段银钟;马晓萍;陈巧玲;;下颌后缩患者的下颌形态测量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6年01期

5 曾坤X;陈国新;蔡善明;;Forsus矫治器不拔牙矫治下颌后缩患者1例[J];广东牙病防治;2007年11期

6 李新平;顾泽旭;曹军;徐静;;下颌后缩与前突青少年患者牙龄差异性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05期

7 李娜;;唇挡对下颌后缩患者下颌牙列及骨骼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6期

8 姚霜,刘晓君,杨霜,张琼华;Bionator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伴TMJD替牙期患者疗效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9 伍军,吴建勇;Herbst矫治器治疗恒牙期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3年06期

10 叶静;王春玲;刘东旭;郭杰;张凡;;改良式Forsus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益辉;熊卉;;成人下颌后缩Ⅱ类错鉭的非拔牙矫治[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管增娥;张雪;郭莲香;;双合垫矫治器治疗儿童下颌后缩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1例疗效观察[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田杰;刘忠;蔡秀芬;林薇薇;;Twin-Block功能矫正器矫治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鉭的头影测量研究[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伍军;吴建勇;;Herbst矫治器治疗恒牙期安氏Ⅱ~1类骨性下颌后缩的研究[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王彬;方刚;;头帽—肌激动器治疗早期Ⅱ类下颌后缩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A];浙江省口腔医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叶慧芬;姚森;徐利;;利用“2×4”矫治器矫治替牙期下颌后退[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7 张军;董金凤;周洪;;Forsus治疗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深覆鉭颅颌面硬软组织变化的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欧阳晖;李艳华;潘锡红;何进安;;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颅面结构的MESH头影测量分析[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戴娟;段银钟;葛尚军;;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的软组织变化[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汪智强;;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错鉭临床观察[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解放军第309医院口腔科博士 梁莉 李杰整理;矫正牙 助您变脸形[N];健康报;2009年

2 吴一福;四医大推出Ⅱ类骨面型畸形矫治新技术[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李启顺;儿童不良习惯 损害口腔健康[N];家庭医生报;2007年

4 蚌医二附院口腔科 刘茜;牙齿畸形从小治[N];蚌埠日报;2006年

5 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许志飞;孩子为何也打鼾[N];健康报;2007年

6 华西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 邹静;纠正两种不良习惯[N];健康报;2007年

7 李启顺;牙颌畸形及牙列不齐[N];家庭医生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黄世盛;畸形牙齿矫正不可忽视的问题[N];盘锦日报;2007年

9 于锋;带“牙箍”的附加条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崔应麟 王松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左艳萍;功能矫治引导下颌前伸对下颌骨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晓蕾;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2 葛尚军;国产Jasper Jumper矫治器的研制及治疗儿童安氏Ⅱ~1下颌后缩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田晓光;Forsus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和年青成人下颌后缩疗效比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4 王敏;针对下颌后缩病例的下颌骨及下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5 戴娟;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 1下颌后缩儿童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6 王峰;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打开咬合矫治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7 李新平;下颌后缩与下颌前突青少年患者牙龄与骨龄特征比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8 王爱华;FRⅡ型功能矫治器治疗伴唇习惯的AngleⅡ类错颌下颌后缩[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9 周晓勇;下颌前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袁峰;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颅颌面硬组织结构特征的形态测量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60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60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8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