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牙列期儿童错颌畸形颅-颌骨及牙弓的测量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19 13:18
【摘要】:目的探索替牙列期各类型错颌畸形儿童的颅-颌骨及牙弓在三维方向的特征性差异。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180名8~12岁替牙列期初诊儿童,根据ANB角大小及乳尖牙、第二乳磨牙咬合关系分为I类咬关系组(60例),II类组(60例),III类组(60例)3组。对组间头颅侧位X线片及3D扫描模型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测量结果及组间比较:II类组较I类组的SNB角(74.60±3.13vs.77.33±3.74,P=0.00)、下颌骨长度(Cond-Pog)(90.20±4.72vs.92.90±5.44,P=0.00)明显减小,SNA角(81.42±3.13vs.79.77±5.39,P=0.03)、Y轴角(67.45±3.99vs.64.72±6.82,P=0.00)及下前牙唇倾度(IMand-ML)(96.93±5.48vs.93.13±6.53,P=0.00)明显增大,II类错颌较III类错颌组上牙弓后段宽度(upper posterior maxillary width,UPMW)减小(31.17±2.33vs.32.36±5.19,P=0.07)。III类组较I类组的SNA角(76.00±4.21vs.79.77±5.39,P=0.00)、上颌长(ANS-PNS)(38.53±3.63vs.42.60±2.90,P=0.00)、上牙弓长(upper total arch length,UTAL)(24.37±2.68vs.25.68±2.24,P=0.00)、前颅底长度(N-S)(57.12±3.05vs.58.67±3.10,P=0.01)、前面高(N-Me)(99.70±4.91vs.101.77±5.78,P=0.03)、Y轴角(62.50±4.22vs.64.72±6.82,P=0.02)及IMand-ML(85.17±6.81vs.93.13±6.53,P=0.00)明显减小,III类错颌下颌骨位置(S-Co)更靠前(13.92±2.57vs.15.15±2.79,P=0.01)。结论不同类型错颌畸形的替牙列期儿童之间,部分颅-颌骨形态及牙弓形态存在特征性差异。II类错颌畸形主要表现为较短的下颌长,下前牙较唇倾,上颌牙弓后段有缩窄趋势,腭部形态更陡峭或尖锐;III类错颌畸形主要表现为较短的上颌长、前颅底长和面高,下颌位置更靠前,下前牙舌倾,上牙弓长度减小。研究结果为早期识别儿童错颌畸形的发育异常提供参考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83.5
【图文】:
图 1. 头影测量参考平面。Figure 1 Reference planes used for 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s.表 2 头颅侧位片测量变量描述Table 2 Variables measured from lateral cephalograms方法及指标 描述基部 N-S 前颅底长度FH-NS 眶耳平面与前颅底平面交角骨 ANS-PNS 上颌长,前后鼻棘之间的距离SNA 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牙槽座所构成的角NL-NS 上颌平面(NL)与前颅底平面(NS)的交角Ptm-S 蝶鞍中心垂线至翼上颌裂垂线间的距离,代表上颌的位置骨 Cond-Pog 下颌长,髁顶点与颏前点间的距离Cond-Go 下颌升支长,髁顶点与下颌角点间的距离Go-Gn 下颌体长,髁角点与颏顶间的距离SNB 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牙槽座点所构成的角ML-SN 下颌平面角(ML)与前颅底平面(NS)的交角Co-S 髁突后缘和蝶鞍中心向眼耳平面作垂线,两垂足间之距离,代表下颌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 类、II 类错颌组间前面高ANS-Me)、全面高(N-Me)无显著性差异。I 类、III 类错学差异。向:从 II 类、I 类到 III 类错颌 Y 轴角(Y axis)依次减小P<0.05)颌畸形间牙齿及牙弓比较颌下切牙唇倾度(IMand-ML)在 3 组中最大,I 类次之, III 类错颌上牙弓前段及全段长度大,且具有统计学差异。OP)较 I 类与 III 类有前下旋转的趋势(P=0.03)。3 组间腭学意义,其中 II 类错颌腭部坡度(PS)增加(P=0.06),且趋势(P=0.07)。
本文编号:2762471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83.5
【图文】:
图 1. 头影测量参考平面。Figure 1 Reference planes used for 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s.表 2 头颅侧位片测量变量描述Table 2 Variables measured from lateral cephalograms方法及指标 描述基部 N-S 前颅底长度FH-NS 眶耳平面与前颅底平面交角骨 ANS-PNS 上颌长,前后鼻棘之间的距离SNA 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牙槽座所构成的角NL-NS 上颌平面(NL)与前颅底平面(NS)的交角Ptm-S 蝶鞍中心垂线至翼上颌裂垂线间的距离,代表上颌的位置骨 Cond-Pog 下颌长,髁顶点与颏前点间的距离Cond-Go 下颌升支长,髁顶点与下颌角点间的距离Go-Gn 下颌体长,髁角点与颏顶间的距离SNB 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牙槽座点所构成的角ML-SN 下颌平面角(ML)与前颅底平面(NS)的交角Co-S 髁突后缘和蝶鞍中心向眼耳平面作垂线,两垂足间之距离,代表下颌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 类、II 类错颌组间前面高ANS-Me)、全面高(N-Me)无显著性差异。I 类、III 类错学差异。向:从 II 类、I 类到 III 类错颌 Y 轴角(Y axis)依次减小P<0.05)颌畸形间牙齿及牙弓比较颌下切牙唇倾度(IMand-ML)在 3 组中最大,I 类次之, III 类错颌上牙弓前段及全段长度大,且具有统计学差异。OP)较 I 类与 III 类有前下旋转的趋势(P=0.03)。3 组间腭学意义,其中 II 类错颌腭部坡度(PS)增加(P=0.06),且趋势(P=0.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傲雪;;关于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相关性观察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15期
2 王楠;;1284例儿童口腔不良习惯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年02期
3 魏翠芹;;偏侧咀嚼的病因以及危害认知调查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1年06期
4 施伟文;;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关系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1年11期
5 罗立伟;;2217例儿童口腔不良习惯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09年36期
6 陈磊;张豪;冯海兰;张凤军;;正常受试者单侧咀嚼运动中的接触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2762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624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