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基于龋病相关因素定量分析的低龄儿童龋直线回归预测模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22:22
【摘要】:目的: 低龄儿童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 ECC),是指年龄小于6岁的儿童,dmfs"g1。ECC发病率高、龋坏程度重,严重影响低龄儿童口腔局部健康和全身生长发育。 对EC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可以为ECC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牙菌斑生物膜在龋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已被广泛认可。目前,龋易感儿童的非致龋性菌斑转化为致龋菌斑的过程中微生物种类组成及其数量进行着怎样的群体性改变仍不清楚。本研究运用SYBR Green I模式的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不同龋敏感儿童牙菌斑和唾液中的4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和内氏放线菌(S. mutans, S. sobrinus, L. acidophilus, A. naeslundii)进行定量检测。通过计算各致龋菌在总菌中所占比例,分析其与乳牙龋失补牙面(dmfs)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同种致龋菌在唾液和牙菌斑中定植的差异。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是唾液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在龋病的预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IgA可以通过与细菌的表面结构或表面抗原结合,使细菌对牙面的附着受到干预,并且使细菌凝集成丛而被清除。本研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不同龋敏感儿童唾液样本中SIgA水平,分析其与dmfs和主要致龋菌之间的关系。 为了对ECC风险做出更准确的量化和灵敏有效的评估,本研究尝试建立一个新的基于口内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和内氏放线菌)和唾液SIgA水平定量值的ECC直线回归预测模型。 方法: 研究对象为3岁儿童,分为无龋(caries free, CF)儿童、ECC患儿(dmfs=1~3)、S-ECC患儿(dmfs"g4)三组,每组各15人。 1)采集唾液和牙菌斑样本。 2)运用SYBR Green I模式的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唾液和牙菌斑样本中4种主要致龋菌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唾液和牙菌斑中致龋菌和dmfs的关系以及各致龋菌在唾液和牙菌斑中比例的关系。 3)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唾液总SIgA的水平。分析SIgA与dmfs以及致龋菌之间的关系。 4)基于本研究中dmfs相关因素的定量值建立ECC直线回归预测模型。 结果: 1.牙菌斑和唾液中致龋菌的比例与dmfs的关系 牙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以及牙菌斑和唾液中的远缘链球菌的比例与dmfs在0.01检验水平显著正相关;唾液中的变形链球菌和牙菌斑中的内氏放线菌的比例与dmfs在0.05检验水平显著正相关。 2.同种致龋菌在唾液和牙菌斑中比例的关系 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内氏放线菌在唾液和牙菌斑中的比例在0.05检验水平显著正相关;嗜酸乳杆菌在唾液和牙菌斑中的比例负相关,但不显著。 3.SIgA与dmfs之间的关系 SIgA与dmfs在0.01检验水平显著负相关。SIgA在CF,ECC,S-ECC三组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CF组ECC组(a<0.05),CF组>S-ECC组(a<0.05),ECC组和S-ECC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4.SIgA与唾液中致龋菌之间的关系 SIgA与唾液中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比例在0.01检验水平显著负相关。 5.ECC直线回归预测模型的建立 1)牙菌斑中四种致龋菌的比例、唾液中远缘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的比例以及唾液中SIgA的水平对ECC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2)线性回归方程为dmfs=69.483s.sm+49.977p.sm+48.845s.ss+63.634p.ss+175.076p.la+52.730p.an-0.087SIgA-11.286 3)调整方差R为0.948,表明该模型正确率为94.8%。 4)F系数显著,表明方程回归效应显著,即模型的特异性高。 结论: 1.变形链球菌在唾液和牙菌斑中的比例可作为ECC早期的预警指标。 2.牙菌斑中远缘链球菌的比例是良好的ECC活跃性评估指标;唾液和牙菌斑中远缘链球菌的比例相关性显著。 3.牙菌斑中嗜酸乳杆菌的比例可反映ECC活跃性,而唾液中的嗜酸乳杆菌可能为一过性菌群,波动大,不稳定。 4.牙菌斑中的内氏放线菌对E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SIgA对变形链球菌群有抑制作用,在ECC发生早期SIgA防龋作用显著,随着ECC的发展加重,SIgA防龋作用减弱。 6.基于口内dmfs相关指标的定量值建立的ECC线性相关预测模型显示了很好的预测性和客观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邹静,周学东,李少敏;婴儿口腔早期定植菌群的一年动态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2 邹静;唾液对宿主龋病敏感性的生物学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3 邢向辉;郭皓;李治邦;帅逸;杨富生;;基于唾液s.mutans、s.sobrinus定量值的儿童龋病Logistic预测模型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4 梁景平;姜云涛;李超伦;姜葳;;实时PCR技术在龋易感儿童牙菌斑致龋菌定量检测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2期

5 李明博;仪虹;尹丽雪;孟令娜;寻颖;;唾液中放线菌与儿童龋病相关性的定量检测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2期

6 朱秀丽;溶菌酶在龋病发生中的生物学作用[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2年10期



本文编号:2793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93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c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