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与非拔牙临界病例正畸治疗后的咬合接触特征及治疗效果评估
发布时间:2020-08-19 13:41
【摘要】:目的:以拔牙与非拔牙临界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TeeTester咬合系统分析临界病例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的咬合接触特征,应用PAR指数评估其治疗效果,意在为正畸临床中治疗方案的确定、咬合关系的调整和改善咬合功能状态提供参考,并为PAR指数的应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方法:筛选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兰州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治疗结束的拔牙与非拔牙临界病例患者40名(拔牙与非拔牙治疗各20名)。用TeeTester咬合力分析仪V3.2.0(艾动集团,中国)记录最大牙尖交错位(MIP)的牙合力总值(TOF)、牙合力中心点(COF)位置、咬合接触总面积(TCA)、左右侧咬合力度百分比及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记录前伸及侧方牙合运动中的牙合分离时间。通过记录的数据分析拔牙与非拔牙患者正畸治疗后下颌三种基本运动中咬合接触特征的差异。通过患者术前术后的牙齿模型测量PAR指数各项目,计算治疗前后的各项目加权得分、加权PAR指数总分值、加权PAR指数总分差值及加权PAR指数总分值减少百分率,以评估患者的正畸治疗效果。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拔牙与非拔牙临界患者的数据结果进行配对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1.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最大牙尖交错位(MIP)时,咬合力总值和咬合接触总面积具有显著差异性,这可能与牙齿减数有关。2.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MIP时,单位面积力值、右侧咬合力度百分比、左侧咬合力度百分比、牙合力不对称指数及牙合力中心点位置均无明显差异。3.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前伸牙合和侧方牙合运动中,前伸牙合分离时间、左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及右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均无明显差异。4.拔牙组矫治前后相比较,PAR指数各测量项目除下颌右后牙段牙齿错位及左颊侧咬合关系外的其余10个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5.非拔牙组在矫治前后相比较,在上颌前牙段及下颌前段牙齿错位、覆盖、覆牙合、加权PAR指数总分值方面具有显著差异。6.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矫治前PAR指数各测量项目比较中,在上颌前牙段牙齿错位、下颌前牙段牙齿错位两项中具有明显差异。7.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矫治结束后PAR指数各测量项目相比较得出,PAR指数加权总分存在明显差异。8.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矫治效果等级评价上无明显差异(χ~2=2.978;P值=0.3170.05)。9.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加权PAR指数总分差值和加权PAR指数总分值减少百分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1.临界病例拔牙与否的正畸治疗对牙合力总值有明显影响,即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治疗结束时两组间牙合力总值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拔牙组减数四颗前磨牙致使其牙合力总值相比小于非拔牙组,尚可认为减数正畸治疗可造成牙合力总值部分丧失。2.本实验通过对比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MIP时的咬合力总值和咬合接触总面积得出,减数正畸治疗也会造成咬合接触总面积的丧失。3.在临界病例的治疗中,拔牙与否不是影响单位面积力值的主要因素,即正畸减数治疗并不影响单位面积力值,两者之间并无相关性。4.临界病例无论拔牙与否的正畸治疗均能使患者达到咬合力平衡分布,临界病例的正畸治疗拔牙与否不是影响患者牙合力分布的主要因素。5.临界病例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下颌功能运动中前伸牙合分离时间、右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及左侧方牙合分离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即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正畸治疗结束时下颌在功能运动过程中牙合干扰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临界病例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治疗前错牙合畸形严重程度并无明显差异。在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矫治前PAR指数各测量项目的比较中,上颌前牙段牙齿错位、下颌前牙段牙齿错位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前牙段牙齿错位可能是临界病例正畸治疗拔牙与否的影响因素之一。7.临界病例拔牙治疗与非拔牙治疗均能达到矫治错牙合畸形的目的,但拔牙矫治更有利于牙、牙合关系的调整。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83.5
【图文】:
疗均可(具体判定方法见文献8 岁[11];③恒牙列完整(第三为 MBT 直丝弓矫治技术;⑤标准,且全牙列紧密咬合。涉及牙合面和切端的缺损、肌异常及严重的口腔黏膜炎牙治疗结束的临界病例均志同意。整个试验过程不涉及医(艾动集团,中国,V3.2.0)及、计算机及其相应软件。
学位论文 拔牙与非拔牙临界病例治疗后的咬合接触特征及原理ter 咬合力分析仪的柔性压力传感器(TeePaper)由特殊力矩阵形式分布,可将获取的咬合接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阻大小来推算咬合力值及其分布。咬合分析仪计算机软件特征以 2D 及 3D 的形式直观而准确地反映出来,同时可信息,系统会以每 0.03s 记录一帧数据[11]。
图 3 TeeTester 咬合力分析仪测试受试者2 记录内容利用 TeeTester 咬合分析仪记录受试者最大牙尖交错位、侧方牙合运动时的各项指标(具体指标如下)。①牙合力中心点(COF)[22]位置:是指从牙合力中心点到牙弓中线的垂直距离,理想的牙合力中心中线平齐第二前磨牙远中的交点处,距离理想牙合力中心点位置力越平衡[23]。有学者研究显示,个别正常牙合者 ICP 咬合平衡时布于磨牙区且其距牙弓中线的范围为 0.4±7.30mm[24]。COF 的位在咬合仪模拟图灰圈范围内、距中线的垂直距离、偏移方向这三②牙合力总值[25](TOF,单位 KG):是指下颌运动过程中从发生咬合接触开始到 MIP 的整个咬合过件所记录的最大咬合力。③咬合接触总面积[25](TCA,单位 mm2):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83.5
【图文】:
疗均可(具体判定方法见文献8 岁[11];③恒牙列完整(第三为 MBT 直丝弓矫治技术;⑤标准,且全牙列紧密咬合。涉及牙合面和切端的缺损、肌异常及严重的口腔黏膜炎牙治疗结束的临界病例均志同意。整个试验过程不涉及医(艾动集团,中国,V3.2.0)及、计算机及其相应软件。
学位论文 拔牙与非拔牙临界病例治疗后的咬合接触特征及原理ter 咬合力分析仪的柔性压力传感器(TeePaper)由特殊力矩阵形式分布,可将获取的咬合接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阻大小来推算咬合力值及其分布。咬合分析仪计算机软件特征以 2D 及 3D 的形式直观而准确地反映出来,同时可信息,系统会以每 0.03s 记录一帧数据[11]。
图 3 TeeTester 咬合力分析仪测试受试者2 记录内容利用 TeeTester 咬合分析仪记录受试者最大牙尖交错位、侧方牙合运动时的各项指标(具体指标如下)。①牙合力中心点(COF)[22]位置:是指从牙合力中心点到牙弓中线的垂直距离,理想的牙合力中心中线平齐第二前磨牙远中的交点处,距离理想牙合力中心点位置力越平衡[23]。有学者研究显示,个别正常牙合者 ICP 咬合平衡时布于磨牙区且其距牙弓中线的范围为 0.4±7.30mm[24]。COF 的位在咬合仪模拟图灰圈范围内、距中线的垂直距离、偏移方向这三②牙合力总值[25](TOF,单位 KG):是指下颌运动过程中从发生咬合接触开始到 MIP 的整个咬合过件所记录的最大咬合力。③咬合接触总面积[25](TCA,单位 mm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淑贞;王丁;;全口义齿患者咬合接触特征初探[J];首都医药;2014年24期
2 王美青;;口腔修复中的咬合接触问题[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6期
3 吴国星;李彦生;李鸿波;;机械鉭架的运动模拟和咬合接触点显示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04期
4 贺淑贞;厉松;王丁;;第二磨牙纳入正畸治疗对咬合接触指标的影响[J];北京口腔医学;2016年01期
5 陈一怀,王惠芸,马轩祥,冯庆辉,于龙;正常鉭牙尖交错位咬合接触的计算机图像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6 ;用光学咬合法研究正常牙列在正中(牙合)的咬合接触[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0年03期
7 赵凡迪;徐辉;;咬合力及咬合接触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北京口腔医学;2018年06期
8 王惠芸,陈一怀,刘继光,钱宗才,齐春;生理鉭咬合接触点的计算机图像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7年01期
9 李江宁;简野瑞诚;相马邦道;;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女性开鉭患者的咬合力分析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10 齐春,钱宗才,陈一怀,王惠芸;咬合接触点测量中灰度图象的定标和误差校正[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超;陈春芝;宋锦t
本文编号:2797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971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