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下颌后牙双端桥基牙骨支持组织的动力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22 06:25
【摘要】: 研究目的 建立下颌后牙双端固定桥及其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瞬间动态加载分析不同部位加载时基牙骨支持组织的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为临床后牙固定桥的应用提供生物力学的理论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 通过采用CT扫描技术结合AutoCAD与ANSYS建模软件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以下颌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及其支持组织双端固定桥修复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一个咀嚼周期内对有限元模型施以不同加载部位和方向的动态载荷,研究基牙骨支持组织在各种载荷下的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绘制出基牙骨支持组织的应力—时间曲线。 结果 1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与实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网格分布大致均匀,能够满足模拟加载的需要。 2双端桥修复前后,不论何种载荷下,基牙骨支持组织中的应力均集中在颈部皮质骨内,但修复后应力向四周扩散及从颈部的皮质骨向松质骨扩散的趋势更明显。 3修复后共同加载(?)567,在舌向加载末,(?)5周围皮质骨舌侧中最大Von Mises应力值约为垂直加载末的3倍,而(?)7周围皮质骨舌侧中最大Von Mises约为垂直加载末的1.5倍。在颊向加载末,(?)5周围皮质骨颊侧中最大Von Mises应力值约为垂直加载末的1.4倍,而(?)7周围皮质骨颊侧中最大Von Mises约为垂直加载末1.2倍。 4斜向加载下,基牙骨支持组织中应力集中现象比垂直加载下更明显。 5共同加载(?)57,修复前,同一加载期下,(?)5周围皮质骨中最大Von Mises应力值远高(?)7周围皮质骨中应力值;修复后,同一加载期下,(?)5、(?)7皮质骨中最大Von Mises应力值的差值减小,在斜向加载期尤为明显。 6一个咀嚼周期内,各部位应力峰值出现的早晚比较:颈缘早于松质骨顶早于根尖。在t=0.875s时各部位应力值均大于0MPa。 结论 1 CT扫描技术与AutoCAD、ANSYS软件结合的建模方法切实可行。 2双端固定桥基牙骨支持组织的应力集中在颈周区皮质骨内。 3加载方向改变对基牙周围骨支持组织中应力大小与分布均有影响,斜向载荷对基牙骨支持组织的破坏性比垂直载荷大。 4双端固定桥修复后,桥体对(牙合)力重新分配,基牙周围骨支持组织中应力分布比修复前均匀。 5基牙骨组织中的应力大小及分布具有时间依赖性,一个咀嚼周期结束后,基牙周围骨支持组织存在残余应力。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83
【图文】:

三维CT,健康人,图像


1材料来源选用一具牙齿形态发育正常,牙列完整,排列整齐,牙冠窝、沟、点、隙清楚,无明显磨耗的正常成人下领骨标本(见图2.1)。图2.1健康人下领骨三维CT图像 2CT扫描及图像处理选用马达〔36,的eT扫描照片,即:应用Aquilion多排螺旋eT([1本肠shiba)机士1描下领骨。CT扫描条件:球管电流与电压120KV,100mA,床进速0.55/周。扫描床为平板型,使扫描床和加速器的床面一致。激光定位系统,包括一套激光硬件/软件包。扫描时,扫描标志线与下领骨下缘垂直,由前至后沿冠状面进行纵剖面扫描,扫描范围从下领前牙最突点直至解状突顶端。扫描层厚0.5~,层间隔0.2~。最终得到452幅二维扫描断层图像

CT扫描,格式,建模,计算机


卜领后牙区CT扫描冠状面图

CT扫描,双端固定桥,固位体,基牙


图2.2卜领后牙区CT扫描冠状面图(包含卜领第二前磨牙)图2.3卜领后牙区CT扫描冠状面图(包含卜颇第二磨才)1.3建模步骤下领双端固定桥修复前后模型的设计(l)r6缺失,以厂5、厂7为基牙双端固定桥修复厂6。(2)固位体类型:金属烤瓷全冠固位体。(3)桥体类型:改良鞍式桥体,受力前不对桥体下组织产生压力。(4)不设计牙髓腔,牙骨质及牙靓略去不计。(5)基牙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周膜、皮质骨和松质骨。二维空间建模牙体:在包含厂567的巧2张断层图片中,每隔0.4mm读取一层图,选出层图像作为建立牙体模型的原始图像。为使读取坐标过程方便,图像保持坐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J];医用生物力学;2011年04期

2 湛志刚;;手法刮痧针刺拔罐配合可调生物力学药枕治疗颈椎病[J];山西中医;2008年S1期

3 任晓旭;殷学民;;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式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年04期

4 武明鑫;刘志彬;邹菁;;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体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8期

5 刘培林;张世杰;刘霄龙;夏仁云;;鸡股骨颈注射骨水泥生物力学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09期

6 王庄林;;万能双手的奥秘[J];科学之友(上旬);2011年06期

7 古恩鹏;刘爱峰;金鸿宾;吴思;;步态分析在临床骨科与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年03期

8 张小雪;李立峰;王喜太;;矫形器在烧伤病例中的应用[J];医用生物力学;2011年04期

9 蔡立忠;张爱平;陈日齐;黄碧玲;张建新;孙永跃;;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三维有限元实验研究[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李俊杰;刘亚;邱玉金;田云虎;李坤;;持久脊柱负荷与椎间盘组织中MMP-2表达关系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金田;;跳远“两跳式”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论证及其实践运用[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余嘉;张明;;高跟鞋对足部的生物力学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晓菁;黄品同;寇红菊;李世岩;;立普妥对颈动脉斑块生物力学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斌;汤锦波;谭军;倪锋;司逸;;缝合端张力对修复后屈肌腱抗张强度的影响[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5 黄继锋;徐永年;赵卫东;樊继宏;钟世镇;;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水平部分不同程度的切除对尺骨载荷功能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骨科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讲义汇编[C];2005年

6 范宗禄;王楚怀;;肌肉能量技术在下腰痛治疗中的应用[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苏佳灿;张春才;王家林;许硕贵;禹宝庆;纪方;;肱骨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记忆生物力学意义[A];2008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毕大卫;孙长乐;祖罡;;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股骨-假体界面应力分析与临床应用[A];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董萼良;迟佳囡;武子靖;付广龙;蔡浩;;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固定方法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于海洋;杜传诗;巢永烈;郑弟泽;;三型瓷贴面的三维有限元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甘勃;樊瑜波:科学“交叉”[N];大众科技报;2011年

2 冯海波;“中国数字人男1号”在此诞生[N];广东科技报;2007年

3 任效良;科大科研成果填补国际空白[N];北方经济时报;2007年

4 戴丽昕;人生如棋 落子无悔[N];上海科技报;2008年

5 韩李云;银刀飞舞寄深情[N];科技日报;2009年

6 王美宽;运动品牌重视核心竞争力塑造[N];中国服饰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垠;解决医学难题需搭建学科交叉“互联网”[N];大众科技报;2009年

8 航院;清华教师在干细胞世系分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N];新清华;2011年

9 周丹;临床离不开医学工程学[N];健康报;2006年

10 周立武;颈椎病久治不愈原因探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维波;中医经络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1998年

2 姚啸生;动力性内固定DPF的研制及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陈强;挥鞭样损伤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陈秉智;计算骨力学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陆晴友;人工髋关节优选专家系统的初步研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赵德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重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7 梁秋发;颈椎病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8 王瑞;椎体成形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9 展磊;股骨头坏死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与治疗方法选择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庞智晖;股骨头前外侧柱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预后和保髋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毅;新型双向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梁伟;神经组织工程修复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相关基础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张之;激光全息—散斑技术在生物力学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4 石勰;摇椅弓矫治机理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5 阮建伟;寰枢椎融合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6 王立;近排腕骨切除术和部分腕骨融合术对腕关节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7 梁磊;桁架结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初步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8 李朝顶;脊柱椎弓根内固定器械(TSF)治疗胸腰段骨折及腰椎滑脱的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应用[D];苏州大学;2004年

9 金福德;兔眶距增宽症矫正术对眶周皮肤软组织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10 刘勇;腓骨短缩对胫距关节生物力学接触特性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00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00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d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