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RW-Splint治疗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对上气道影响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3 08:39
   目的探讨RW-Splint治疗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对上气道的影响,为临床应用RW-Splint提供指导。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1-2015年在广东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TMD患者17例,男性2例,女性15例,年龄16-24岁,平均20.5岁。治疗时间6-21个月,平均11.9个月。纳入标准:(1)符合TMD研究用诊断标准(RDC/TMD);(2)影像证实为双侧髁突后下移位;(3)恒牙列,生长发育高峰期结束;(4)治疗前后影像资料完整清晰。排除标准:(1)上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鼻咽,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等;(2)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3)有唇腭裂或唇腭裂治疗史;(4)有面部外伤史;(5)有正颌外科治疗史;(6)精神或心理问题异常。(7)体型肥胖。2研究内容:所有患者RW-Splint治疗前后均采用CBCT(NewTomQ.Rsrl意大利)按照规定的拍摄条件统一拍摄颅、面部:患者直立位,头颈部自然放松,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上下唇自然闭合,扫描时治疗前患者在最大牙尖交错位,治疗后患者在保持后牙刚接触时的颌位,禁止吞咽并屏住呼吸。扫描参数:电流3.34mA,电压110kV,可视范围15cm*15cm,轴位间距0.3mm,轴位宽度0.3mm,扫描时间18s,曝光时间3.6s。将扫描所得CBCT数据导入三维重建软件Dolphin Imaging 11.8进行重建,并将每位患者的正中矢状平面和轴向平面在冠状、矢状、轴向三维空间进行调整。2.1上气道体积和最小横截面积的测量在Dolphin软件的sinus/Airway Measurement模块下进行上气道形态分析。上气道:其上界为与矢状面垂直且经过Ba-S中点(Ba为颅底点,S为蝶鞍点)和后鼻棘点(PNS)连线的平面;其下界为过会厌顶点(ET)且垂直于矢状面的平面,该平面和水平面平行。以过后鼻棘点(PNS)和悬雍垂尖点(UT)的水平面将上气道分为鼻咽、腭咽、舌咽三段。本研究将腭咽和舌咽合称口咽,从而评估RW-Splint治疗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前后鼻咽、腭咽、舌咽以及口咽的体积及最小截面积的变化。2.2上气道各分界面横截面积和矢横径的测量在Dolphin软件的头颅轴向观界面,当滚动条调至(PNS)、悬雍垂尖点(UT)和会厌顶点(ET)的水平面时分别测量上气道的截面积,即为各分界面的截面积;在软件的三维界面观中当滚动条调至(PNS)、悬雍垂尖点(UT)和会厌顶点(ET)的水平面时分别测量上气道的矢横径。评估RW-Splint治疗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前后各分界面横截面积和矢横径的变化。2.3上气道形态评估通过分析各分界面的矢横径之比评估上气道在RW-Splint治疗前后的形态变化,上气道矢状径和横径的比值可以很好的描述气道的形态变化:比值大于1是矢状径大于横径的椭圆;而比值小于1则是横径大于矢状径的椭圆。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RW-Splint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病患者的上气道总体积、腭咽段、舌咽段及口咽段体积均有缩小,其中舌咽段体积缩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鼻咽段体积略有增大,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最小横截面积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RW-Splint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病患者上气道各分界面的横截面积均有减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截面矢状径上:RW-Splint治疗后各分界面的矢状径均减少,除悬雍垂水平处横截面矢状径由10.5±2.5mm减小到9.2±3.1mm,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截面横径上:后鼻棘水平处横截面的横径略有增大外,其余均有缩小;其中会厌突水平处横截面横径由26.9±3.9mm减小到24.6±4.5mm,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RW-Splint治疗前、后上气道各横截面的矢横比均小于1,且其比值依PNSP、UTP、ETP顺序逐渐减小,表明上气道的形态呈扁平状,由上至下呈越来越扁的形态;治疗后患者上气道各分界面的横截面的矢横比均减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上气道治疗后有更加扁平的趋势。结论:1颞下颌关节病患者经RW-splint治疗后,上气道体积呈缩小趋势,尤其对舌咽段的影响最为明显。2悬雍垂水平界面和会厌突水平界面分别是舌咽段上下界,说明RW-splint治疗对上气道的影响主要在舌咽段,而对鼻咽、腭咽影响有限。3颞下颌关节病患者经RW-splint治疗后,上气道形态有趋向扁平的变化,但此变化不明显。
【学位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82.6
【部分图文】:

界面图,气道,界面,矢状面


疗结束的标准:患者颖下颂关节临床症状消除;咬合稳定,R,连续三次复诊髁突位置测量仪(measures邋condyle邋displacement髁突位置稳定;CBCT显示髁突稳定在CR位逡逑CD记录逡逑序在记录仪记录面板上贴上描记纸,将雅架转移后的记录模雅记录,用咬合纸记录患者RW-Splint治疗后CR位时姴突位置。进行髁突位置记录。观察患者髁突位置是否已经稳定。逡逑方法逡逑矢状面为通过鼻根点、前鼻棘点和颅底点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结构并结合相关研宄[41],本研宄的咽腔定义.?在正中矢状面上,咽前界——过Ba-S中点和后鼻棘点CPNS)连线且与矢状面界为过会厌顶点(ET)且垂直于矢状面的平面(图1)。逡逑

横截面,矢状面,悬雍垂,会厌


材料与方法S);邋UT:悬雍垂尖点(tipoftheuvula,UT);邋ET:会厌顶点(topoftheepigPNSP:过后鼻棘点(PNS)且垂直于矢状面的横截面,UTP:过悬雍垂矢状面的横截面,ETP:过会厌突定点(ET)且垂直于矢状面的横截面逡逑

横截面积,体积,鼻咽,腭咽


Figure邋8邋Cross-sectional邋area邋Figure邋9邋Measurement邋of邋sagittal逦FigurelO邋measurement邋of逡逑and邋coronal邋diameter逦upper邋airway邋height逡逑4.4测量项目(表1)逡逑表1上气道测量项目逡逑Table邋1邋Description邋of邋the邋upper邋airway邋variables逡逑测量项目逡逑上气道总体积,鼻咽前界至会厌突定点水平之间的体积逡逑V鼻咽逦鼻咽体积,鼻咽前界至后鼻棘点(PNS)水平之间的体积逡逑V腭咽逦腭咽体积,后鼻棘点(PNS)水平至悬雍垂尖点(UT)水平之间的体积逡逑V舌咽逦舌咽体积,UT水平至会厌顶点(ET)水平之间的体积逡逑V邋口咽逦口咽体积,包括腭咽和舌咽的体积,即PNS水平至ET水平之间的体CSAmin逦Cross邋Sectional邋Area,咽腔最狭窄处横截面积逡逑Ration逦CSAmin治疗后/CSAmin治疗前,代表CSAmin变化率逡逑CSApns逦PNS水平处横截面积逡逑CSAut逦UT水平处横截面积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雪凌;吴子忠;刘东旭;谢涌涛;郭甜甜;张士杰;;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影响的CBCT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8期

2 黄丽;肖遥;徐晓梅;杨四维;;成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3年11期

3 肖秀凤;关正志;于海鹏;邰怡;叶翁三杰;;RW垫治疗合并关节症状正畸患者的初步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16期

4 肖珲;刘从华;张治勇;李琳;;RW-Splint治疗颞下颌骨关节病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5期

5 徐科峰;陈威;刘月华;;正畸大幅度内收切牙对年轻成年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大小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6 徐科峰;陈威;刘月华;;拔牙矫治对年轻成年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大小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7 高萍;李五一;党玉庆;常备;王晓;金征宇;;OSAHS不同呼吸时相上气道变化的多层螺旋CT评价[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年08期

8 郭涛;丁寅;;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患者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差异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9 温伟生,胡敏,王照五,石校伟,张晓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上气道截面积与线距的相关性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05年02期

10 高雪梅,曾祥龙,傅民魁,黄席珍;口腔矫治器治疗OSAS的下颌定位[J];口腔正畸学;200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蒋英英;山东地区6-18岁居民正常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CBCT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林小臻;下颌前徙/后退对头位和咽腔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11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11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6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