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疾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2 13:21
第一部分涎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点与MSCT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特征对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01月~2012年0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情况及MSCT影像特征,在adw4.4工作站上对图像进行观察和测量,包括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及强化,同时对发生于小涎腺(腭部及颊部)病灶采用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 结果:47例多形性腺瘤患者中,89.4%(42)为单发,10.6%(5/47)为单侧多发;59.6%(28/47)位于腮腺,17.0%(8/47)位于颌下腺,14.9%(7/47)位于腭部小涎腺,8.5%(4/47)位于颊部小涎腺;术中见27.7%(13/47)病灶与周围结构有粘连,10.6%(5/47)包膜不完整,19.1%(9/47)表面扪及结节。涎腺多形性腺瘤在MSCT上多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本组病例仅14.9%(7/47)病例发生囊变,其中6例位于腮腺,以术后复发及多发者最常见,颌腺及腭部病灶均未见囊变者,增强后95.7%(45/47)表现为延迟强化(延迟180s)。其中4例发生于硬腭者,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利用三维重组技术行MPR及VR图像后处理,不仅可提高病灶的检出,还可清晰显示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及邻近骨质的改变。 结论:涎腺多形性腺瘤的MSCT多表现为密度均匀、形态规则、边界清楚的肿块,增强后呈持续性强化为其特征性改变,发生于硬腭者病灶多较小,应常规应用三维重组技术显示病灶及邻近骨质的改变,提高术前诊断率。 第二部分腮腺淋巴结结核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腮腺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CT、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2012.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及CT、MRI表现,观测病灶的形态、数目、大小、分布、强化方式及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分布。 结果: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68±10岁,病程4天至14个月不等,腮腺区无痛性肿块10例(83.3%),同时伴有双肺及脊柱结核1例(8.3%),耳前区流脓1月1例(8.3%)。12例共检出23个病灶,均位于腮腺上极或下极浅叶,单发7例(58.3%),多发5例(41.7%),8个(34.8%)病灶呈类圆形,15个(65.2%)病灶呈不规则形,长径为0.6-3.0cm,12例患者均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同侧IIA区(91.7%)、IIB区(75%)及颈外侧浅(66.7%)淋巴结肿大最常见。4个(17.4%)病灶累及邻近皮肤。8例行CT双期增强扫描检出9个病灶,共4种强化方式:1个(11.1%)呈环形强化,4个(44.4%)呈花环状强化,3个(33.3%)呈局部囊变结节强化,1个(11.1%)呈实性结节强化,时间密度曲线(TDC)多呈上升持续型(77.8%),4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增强检查,共检出14个病灶,呈稍长T1等及稍长T2WI信号,DWI序列呈高信号,增强后呈环形强化,灶周软组织水肿。 结论:腮腺淋巴结结核多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肿块,好发于腮腺上极或下极浅叶,增强后多呈环形、花环状、局部囊变结节及实性结节强化,TDC多呈上升持续型,多伴有同侧颈部IIA、IIB区及颈外侧浅淋巴结肿大。
【学位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R816.98;R781.7
本文编号:2810649
【学位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R816.98;R78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伟,金君,高军,杨磊;应用分段式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8期
2 黄银平;沈比先;贾飞鸽;高德宏;刘翰林;张凯;;颌下腺混合瘤的CT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0年05期
3 郑翔,郭宇红,崔广庆;腮腺结核误诊为肿瘤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年02期
4 傅良杰;钮晓红;;腮腺结核37例临床治疗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年05期
5 马玉中,竺涵光,罗济程;MRI在腮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9年01期
6 朱威;王娜;;腮腺结核57例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7年01期
7 周梁;陈小玲;黄维庭;李柯楠;张孝通;王薇;;小涎腺肿瘤的外科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21期
8 元建鹏,谢榜昆,黄穗乔,钟镜联,李勇;MRI在腮腺上皮性良性肿瘤定性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4年03期
9 刘其顺,梁长虹,黄飚,张忠林,刘艳辉,林华欢;腮腺腺淋巴瘤的CT及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04期
10 俞光岩;马大权;;腮腺肿瘤切除术的改进和发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2810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1064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