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Ⅳ型上颌第一前磨牙锥度的测量及两种机动镍钛器械根管成形能力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8 16:51
   目的:测量IV型上颌第一前磨牙原始直径及锥度,为临床根管预备及器械选择提供依据。 材料方法:收集40-60岁中国吉林地区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共40例,经预处理后,采用显微CT进行断层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图像导入MIMICS16.0软件系统,进行根管各段直径测量,依据锥度计算公式为:C=(D-d)/l,推算出根管各段锥度。 结果: ①Ⅳ型上颌第一前磨牙颊侧及腭侧根管直径,均为颊舌向直径大于近远中向直径,颊舌向直径由根尖孔至根冠部逐渐增大。两组对比除根管尖段与根尖孔段统计学无明显差异外(P>0.05),余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近远中向直径由根尖孔至根冠部逐渐增大,两组对比除根管尖段与根尖孔段统计学无明显差异外(P>0.05),余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 ②颊侧与腭侧根管比较:颊舌向与近远中向直径均为颊侧根管大于腭侧根管,两者之间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 ③Ⅳ型上颌第一前磨牙颊侧及腭侧根管锥度,均为颊舌向根冠段锥度大于根中段、大于根尖段,两两对比均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根尖段与根中段对比两者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近远中向根冠段锥度大于根中段,根中段大于根尖段,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即颊舌向锥度大于近远中向锥度;颊舌向根冠段锥度明显大于根中段及根尖段,根尖段到根中段无明显变化,近远中向根管锥度从根尖到根冠段无明显变化。 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IV型中颊、腭侧根管的形态均与Ⅰ型较为相似。颊侧根尖孔直径较腭侧大,临床工作中应选用对应号数器械分别预备。双根均为非连续锥度,预备中应分段预备。 两种机动镍钛根管器械成形能力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对两种镍钛根管器械预备前后根管各段横截面的比较,分析根管预备效果及记录预备时间,从而为临床中根管预备器械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方法:将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共40例进行随机分为两组:Mtwo组(M组),Revo-S组(R组)。每组各20例。M组:采用标准法,用15#C型先锋锉疏通根管,测量工作长度,将颊、腭侧根管预备至40#/0.05。 R组:先用SC1敞开根管冠部2/3,使用15#C型先锋锉通畅根管,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然后分别使用SC2、SU、AS30、AS35、AS40采用冠向下法,将颊、腭侧根管预备至AS40。两组均反复提拉,使根管壁光滑,根管通畅。预备过程中,每更换一次器械,使用lml3%过氧化氢液和lml5.25%次氯酸钠交替进行冲洗,预备完成后,用2ml生理盐水冲洗。之后采集预备后根管各横截面的图像与预备前图像重叠并进行分析,记录各段横截面面积差值、根管中心偏移量及偏移方向。 结果:M组和R组在根冠处横截面的根管偏移量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根中、根尖、根尖孔处横截面根管偏移量两两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R组预备时间较M组短。 结论:Revo-S与Mtwo都有较好的根管成形能力,Mtwo能更好的维持根管原有走向。Revo-S更适合锥度变异性较大的根管,同时也节约了根管预备的操作时间。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R781.05
【部分图文】:

根管,牙根,水平截面,侧根


Scanco Medical Bassersdorf μ-CT80 型显微 CT 进行断层扫描。预先扫设定描参数:电压 80Kv,电流 140mA,扫描层厚 37μm,由冠向根进行扫描。每颗牙约得 700-800 张图像。(4)根管直径的测量1)根管冠部、尖部的确定及分段根据根管解剖形态特点,以颊侧根管(因扫描层距较小,颊侧与腭侧根管长度基本相同,两侧根管冠部、尖部基本同时出现(如图 3.1),故以颊侧根管为基准)第一张出现完整根尖孔图像确定为根管根尖部,以第一张出现釉质图像定为根冠部,并将根管分为三段,选取冠 1/3、中 1/3、根尖 1/3、根尖孔共 4 张 CT 图像。

横截面,图像


图 3.1 M 组横截面 A 预备前图像 图 3.2 M 组横截面 A 预备后图图 3.3 M 组横截面 B 预备前图像 图 3.4 M 组横截面 B 预备后图像

横截面,图像


图 3.1 M 组横截面 A 预备前图像 图 3.2 M 组横截面 A 预备后图图 3.3 M 组横截面 B 预备前图像 图 3.4 M 组横截面 B 预备后图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小斌;康劭雪;;临床应用手用PROTAPER系统与传统倒退扩根法的对比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2期

2 王芬;薛明;;镍钛器械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年06期

3 李江;汪军;;两种方法预备根管后根充的牙胶副尖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6期

4 孙琼;张志宏;刘X;赵兵;黄继玲;刘红红;;Mtwo机用镍钛器械根管预备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5 骆东邻;朱炎;;ProTaper机动镍钛器械预备磨牙根管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1期

6 李伟;胡红梅;秦翠;王政华;陈彩芬;;ProTaper机用Ni-Ti根管预备老年患者前牙和磨牙的随机对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2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永和;叶文秧;;4颗第一前磨牙3根1例[A];玉溪市医学会第九届口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俊;范兵;;下颌第一前磨牙C形牙根的解剖形态研究[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范兵;谢恩志;吴昊;;下颌第一前磨牙C形根管的三维形态分析[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潘莉;章润贞;李颂;;13~23岁单根管下颌第二前磨牙根管锥度的体外研究[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黄芳;钟婉金;何宏文;;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横截面形态的显微CT研究[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潘乙怀;刘传通;吴伟华;;镍钛机用器械在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预备中的应用研究[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邓蔓菁;李向杰;刘娜;刘宁;安建平;;西南地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的显微CT研究[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吴大明;吴友农;;上颌第一前磨牙弯曲根管进入角度的研究[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陈红涛;岳林;;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峡部形态的研究[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吴光远;李颂;;根管显微镜下治疗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区分叉[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志昌 孙中强 陶立群 刘天壮;采用合理锥度 提高氧枪性能[N];中国冶金报;2011年

2 见习记者 鞠鑫磊;孙凌云——我相信,我能![N];丹东日报;2010年

3 特约记者 杨军 通讯员 李小艾;杨峰 只管攀登莫问高[N];中国航天报;2011年

4 淑华;金点子变“废刀”为“宝刀”[N];中国船舶报;2008年

5 郎明南 摘译;实时检测装置保证连铸机高效生产[N];中国冶金报;2009年

6 余万华;异形坯连铸过程热力学模拟[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7 杨雄飞;首套浇注平台上配置机器人的连铸机在南美问世[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8 张化义;新式连续双流分配器及结晶器液面控制系统[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9 韩宝芳;干式复合加工过程中的张力控制与产品质量[N];中国包装报;2009年

10 金荣江;唐钢股份一钢轧1季度薄板连铸坯质量大幅提高[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闫文刚;生物质常温开模致密成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顾永春;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变异的形态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3 李冬林;模板电解加工群孔基础研究及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薛晋杰;非综合征型先天性缺牙一家系与外胚层发育不良八家系的遗传学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珊;Ⅳ型上颌第一前磨牙锥度的测量及两种机动镍钛器械根管成形能力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向杰;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显微CT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3 官群立;山东地区汉族青、少年第一前磨牙解剖形态测量及观察[D];青岛大学;2010年

4 王玲香;山东地区汉族中老年第一前磨牙解剖形态测量及观察[D];青岛大学;2011年

5 章蕾;第一前磨牙髓室解剖形态及桩道预备后剩余根管壁厚度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潘莉;33颗中国人单根管下颌第二前磨牙根管锥度值测量[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7 邵海港;山东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解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宋晓蕾;关于第一前磨牙近远中径及剩余牙本质厚度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张强;板坯连铸结晶器锥度优化设计[D];燕山大学;2010年

10 王字满;生物质成型模具检测技术及模具优化设计[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21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21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7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