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bFGF和EGF在大鼠皮肤及移植口腔粘膜创伤修复中的表达

发布时间:2020-09-18 22:22
   背景:在伤口愈合过程中,通常会形成瘢痕,人类口腔黏膜的创伤修复同皮肤创伤比较愈合快,形成的瘢痕组织少。因此,口腔黏膜为我们提供了成体组织无瘢痕创伤修复的研究主体,其创伤愈合过程能够为皮肤创伤修复的改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创伤修复的每个时期都是生长因子,细胞,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生长因子对细胞和细胞外基质起重要作用。本课题首先将大鼠口腔黏膜移植至大鼠腹部,待伤口愈合后,在移植部位和对侧对应部位制备切伤,伤后不同时间段取创伤部位标本,检测bFGF和EGF的表达情况,探寻皮肤、移植后的口腔黏膜自然创伤过程以及改变生长环境的创伤修复过程中bFGF和EGF的作用。 目的:研究改变基质环境的口腔粘膜和皮肤创伤修复过程中的相关生长因子bFGF和EGF的表达情况,为临床上瘢痕的防治,提高创面愈合质量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将大鼠舌部口腔黏膜移植至大鼠右侧腹部皮肤,移植后3周,在移植部位和对侧对照部位制备大鼠皮肤全层切伤模型,并于伤后0h,12h,1d,2d,3d,4d,5d,6d以及7d处死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从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研究细胞因子bFGF和EGF的表达情况。 结果:1.创伤模型建立后,伤口的愈合时间实验组快于对照组,实验组愈合瘢痕小而对照组瘢痕相对较大,两组伤口在一周后均愈合,情况良好,无不良愈合情况。 2.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实验组bFGF在创伤后12h明显表达增强(P≤0.05),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d时几乎未表达,而3d时表达同对照组相似。实验组EGF在创伤后3d内表达较低,3d至5d时表达逐渐增强,至5d时实验组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FGF表达广泛,在上皮层及真皮层中均可见。在伤后12h时,实验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后表达逐渐降低,而至3d至7d内,同对照组表达水平相当,与实时定量PCR结果一致。EGF主要表达于上皮层。在伤后3d内,两组表达均较低(P≥0.05),在5d时,实验组染色颗粒深于对照组且表达较多(P≤0.05),而在7d时,实验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1.bFGF在创伤后24h表达明显增强,说明舌粘膜的创伤修复过程中bFGF的迅速表达对于降低瘢痕的愈合以及指导EGF的表达,共同促进伤口的愈合有重要意义。之后随着伤口的逐渐愈合表达逐渐下降。表明bFGF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可趋化并促进创伤修复细胞迁移和增值,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2.EGF在创伤后开始到第3天开始一直处于低表达状态,后表达增强,至第5天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区别,这提示我们EGF的作用可能滞后,其在伤口肉芽组织增生,毛细血管形成后再主导发挥作用,促进伤口愈合。其在促进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诱导角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向创面迁移中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损伤修复中扮演重要角色。 3.实时定量PCR的结果和免疫组化的结果基本相符和,表明在基因水平的表达趋势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所示的蛋白表达趋势基本一致。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R781.5
【部分图文】:

口腔黏膜,组织瓣,腹部,大鼠


图 1.口腔黏膜移植实验:大鼠腹部取组织瓣,切取全层组织:将切取的舌粘膜组织移植到大鼠腹部缺损组织区域:将转移过来的舌粘膜组织严密缝合在腹部缺损组织区域:将缝合后的转移瓣组织进行反包扎,促进伤口愈合

模型图,切伤,模型,实验组


图 2. 腹部皮肤切伤模型A:6h 组;创伤模型初建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渗血较多,伤口明显B:12h 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伤口已无明显渗血,实验组血供较好色泽红润C:1d 组;实验组伤口明显可见比对照组小,伤口开始愈合,创面出现红晕,有少量新鲜肉芽组织D:2d 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见血痂形成,创面面积缩小,表面未见明显变化E:3d 组;实验组较对照组创口缩小,创缘边缘出现不规则的肉芽组织,沿切缘排列F:4d 组;实验组对照组伤口愈合中,肉芽组织明显增生,创面被肉芽组织覆盖,肉芽组织呈团块状G:5d 组;实验组合对照组伤口愈合,见血痂形成,肉芽组织体积缩小,创面完全封闭H:6d 组;实验组愈合伤口明显小于对照组,可见实验组伤口愈合速度快于对照组I:7d 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伤口均良好愈合,实验组伤口愈合瘢痕小于对照组,创面较对照组平整些

细胞因子,定量PCR,对照组,实验组


21图 3.各细胞因子定量 PCR 结果FGF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时表达结果。其中 3d 时,对照组和实验组有统GF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时表达结果,5d,7d 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有统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佳,罗成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创伤愈合[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5年01期

2 邢帮荣,利天增,卞徽宁,祁少海,谢举临,徐盈斌,胡晓根;表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面修复的比较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03年06期

3 毛志刚,青春,陆树良;细胞外基质成分及空间形态结构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05年03期

4 靳波;徐盈斌;刘旭盛;;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2822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22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b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