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Eya4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意义

发布时间:2020-10-10 18:03
   研究背景及意义: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是目前口腔疾病中较为常见并且疾病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涉及DNA序列的不可逆性改变,这些改变包括由基因缺失、基因扩增及基因变异所引起的致癌基因的活跃和抑癌基因的沉默。目前关于OSCC的治疗方法,主要提倡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方式。而针对于OSCC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晚期OSCC患者的5年生存率远远低于50%,可是令人惊讶的是早期OSCC患者的5年生存率远远高于70%,因此,OSCC的早期诊断对提高其疗效至关重要。近年来有学者研究证明eya转录共激活磷酸酶4(eyes absent 4,eya4)基因的高甲基化与众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eya基因家族,因其羧基末端C末端编码2 7 1个氨基酸的保守结构域eya而得名,其蛋白结构均包括高度保守的羧基末端及多变的氨基末端。高度保守的羧基末端在eya家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之一便是eya4基因的羧基末端能与Six1结合。目前研究发现在肺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eya4基因及蛋白的异常表达,这一现象暗示了 eya4基因可能在某些恶性肿瘤中起到不可或缺的调控作用。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关于eya4蛋白与OSCC恶性肿瘤之间关系的报道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检测了 eya4在不同分化程度的OSCC癌变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意义。实验目的:研究eya4蛋白在高、中、低三种不同分化程度的口腔鳞癌组织以及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是否具有明显区别,并且研究eya4蛋白的表达情况与OSCC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无明显关系。其次研究eya4蛋白的表达与OSCC患者的性别、年龄的相关性。从分子水平评价该基因蛋白对OSCC疾病诊断以及预防治疗的意义。实验方法:收集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以及口腔黏膜病科自2016年起至2017年中,手术切除或病理切取的OSCC组织共60例,根据WHO病理分型:高、中、低分化OSCC各20例作为病例组,且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化疗、放疗、生物治疗或其他特殊治疗;其中20例正常的口腔黏膜组织(NOM)被选作为对照组。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的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eya4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eya4蛋白在不同癌变组织及正常组织间的表达情况。实验所测得的数据通过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通过χ2检验对比各组之间是否具有显著差异性,并以P0.05作为显著差异性的衡量标准。实验结果:1、eya4蛋白在NOM中呈高表达状态,而在OSCC组织中其表达水平较NOM低(P0.05)。2、随着OSCC恶性程度的增高及分化程度的降低,eya4蛋白的表达量亦明显下降趋势(P0.05),特别是在低分化的OSCC癌变组织中,eya4蛋白的表达量最低。3、eya4蛋白的表达量与OSCC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的OSCC组织中eya4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且二者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4、eya4蛋白的表达情况与OSCC患者的性别(男/女)、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实验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了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以及高、中、低三种不同分化程度的OSCC组织中eya4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发现,eya4蛋白的表达与OSCC的疾病发生具有相关性。随着OSCC恶性程度的增加,eya4的表达明显减少,并且在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癌组织中其蛋白表达量较未转移患者的组织中减少,这一结果提示,eya4可能在OSCC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为OSCC精确的早期诊断,以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39.8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eya基因家族与eya4基因
        1.1.1 eya基因家族及其表达分布
        1.1.2 人类eya4基因与其甲基化
    1.2 EYA4基因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1.2.1 eya4基因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1.2.2 eya4基因与食管癌的关系
        1.2.3 eya4基因与膀胱癌的关系
        1.2.4 eya4基因与肝细胞癌的关系
        1.2.5 eya4基因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系
    1.3 展望
第2章
    2.1 实验材料
        2.1.1 材料来源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组织切片
        2.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2.3 eya4蛋白阳性表达判定
        2.2.4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eya4蛋白在NOM及OSCC中的表达情况
        2.3.2 OSCC组织中eya4蛋白表达情况与各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
第3章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导师简介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乐;贾荣;;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年龄分布与肿瘤分子标记物的关系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9年03期

2 孙琼;;染色质重塑因子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3 闫冰;骆献阳;谭迎赟;关丽梅;薛丽丽;;血清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应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分期的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9年03期

4 孙婉芬;南欣荣;;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及转移进展[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年16期

5 陈胡杰;代婧;魏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8年01期

6 李金;华红;;无创检测技术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国内研究现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6年06期

7 白雪校;赵丹;张杰;;北京市居民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情况及相关资料分析——单中心5年连续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7年05期

8 祝慧慧;刘洋;周晶琳;;口腔鳞状细胞癌机制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3年01期

9 吕晓丽;王雷;蔡研;孙宏晨;;白介素-6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研究;2010年02期

10 郑海清;;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观察与护理[J];山东医药;2009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婧;SLC3A2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9年

2 钱华;卵泡刺激素受体在根尖周炎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D];武汉大学;2015年

3 林婷;口腔鳞状细胞癌致病相关基因的鉴定&病例报告[D];武汉大学;2018年

4 袁道英;S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放疗抵抗中作用和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5 崔智;激肽释放酶4(KLK4)基因干扰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6 王秋旭;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及PTEN蛋白表达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7 孙晓菊;环氧合酶-2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8 景捷;TIMPs对口腔鳞状细胞癌β-DG表达特征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郑建伟;口腔鳞状细胞癌差异基因的筛选验证及相互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10 姜涛;Gas6、MMP-7自身抗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水平及其临床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显翔;β2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作用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2 刘俊君;F13A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功能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3 高旭;Eya4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意义[D];吉林大学;2019年

4 孟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CXCL8归巢至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5 尹国相;ECRG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19年

6 方亦鸿;MiR-30a靶向LRP6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D];福建医科大学;2018年

7 张三柯;Bit-1通过IL-6/IL-6R-STAT3途径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迁移、侵袭和凋亡能力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8 张宇秋涵;口腔鳞状细胞癌中ZNF750的表达及其功能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9 杨宗澄;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和预后标记分子AUNIP的发现与初步验证[D];山东大学;2018年

10 吴明雨;HLA-B、C19orf4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表达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5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35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5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