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涎腺导管癌10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发布时间:2020-11-03 03:36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SDC)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并经病理确诊为发生于涎腺的导管癌病例,皆通过手术切除治疗,辅以术后放疗及化疗,通过对其临床发病特点,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并回顾了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涎腺导管癌病例,与本组病例进行比较。 结果:涎腺导管癌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以腮腺部位居多,临床表现为质硬、界限不清肿块,常伴有神经侵犯症状。影像学常表现为边界不清,MR的T2加权的低密度信号,MR的T1加权增强扫描不敏感等特点。病理学特征多为实性结构,常伴有粉刺样坏死,无或少见微乳头或筛网状结构,细胞呈大的多角形,生长方式以浸润为主,腺小叶、血管和神经常受癌组织侵犯,邻近肿瘤的腺导管杯状细胞变形、基底细胞增生,亦常见非典型细胞增生。治疗方法主要为局部扩大切除+功能性或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辅以术后放疗及化疗。预后较差,术后易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常发生远处转移。 结论:涎腺导管癌是一类较少见,且恶性程度很高的涎腺恶性肿瘤,预后较差,早诊断早治疗,广泛彻底地切除肿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免疫组化研究对于判断涎腺导管癌早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有所帮助。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R739.8
【部分图文】:

细胞角蛋白


一细胞角蛋白(CK)染色阳性

CT影像,CT影像,患者


图5涎腺导管癌患者的CT影像3.3SDC组织病理学特征瘤细胞体积较大,多边形,界限清楚,胞浆丰富,酸性,核大深染,核仁清晰,有丝分裂像多见。肿瘤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可到玻璃样变性。3.3.1涎腺导管癌以前被分为低度恶性与高度恶性两类。低度恶性涎腺导(low一gradesalivaryduetearcinoma,Lo一sDe)首先由oeigad。等[’4]提出,并篇文献报道【‘5一,9],其特征是癌组织形成筛网状或微乳头状结构,多为导管内方式,预后比较好,类似于乳腺导管内癌[20,2’],如今这类肿瘤已被归类为低性筛状囊腺癌(Low一gradecribriformcystadenoeareinoma,Loeee)[2223]:而所指的涎腺导管癌是高度恶性涎腺导管癌,多为实性结构,常伴有粉刺样坏无或少见微乳头或筛网状结构,细胞呈大的多角形,生长方式以浸润为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芬;丁永玲;周洁;李家驭;刘爽;;涎腺导管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2 郑雄;林秀安;刘辉;;口腔小涎腺肿瘤87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1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范小平;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PTE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雁杰;IMRT对鼻咽癌患者唾液腺及眼部组织影响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3 任贵云;沉默TX-Ⅰ基因对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生长及基因表达谱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4 姜涛;三氧化二砷抑制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的基因表达谱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5 杨新杰;EMMP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菲菲;涎腺导管癌10例报道及文献复习[D];浙江大学;2010年

2 熊剑;IBP(IRF-4结合蛋白)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中表达及功能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3 姚礼;不同方法诱导SD大鼠下颌下腺干/祖细胞增殖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1年

4 褚涵文;涎腺基底细胞腺瘤20例报道及文献复习[D];浙江大学;2012年

5 欧丹;磁共振影像对鼻咽癌放疗前后涎腺功能的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张艳宁;蛋白多糖阻抑对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生长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7 刘姚姚;双峰驼唾液腺的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D];兰州大学;2010年

8 汪海燕;β-防御素-2在唾液腺肿瘤及炎症组织中的表达及调控[D];汕头大学;2011年

9 邹莉;鼻咽癌放疗后龋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张方梅;条沙叶蝉Psammotettix striatus(L.)消化系统的形态及超微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8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68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0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