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下颌下腺非肿瘤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分型及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21-04-09 08:20
  目的:探讨常见下颌下腺非肿瘤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月12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56例下颌下腺非肿瘤性病变的临床资料,超声观察下颌下腺的大小、形态、边界、腺体回声及血流分布特征,导管有无扩张、内有无涎石以及周围软组织情况。结果:将下颌下腺非肿瘤性病变初步分为导管型和腺体型两种,其中腺体型根据声像图特征进一步分为均匀型、非均匀型、结节型、团块型改变四大类。本组导管型37例,其中下颌下腺导管涎石33例,均经手术或其他检查确诊;腺体型病例19例,4例为均匀型,9例为非均匀型,5例为结节型,1例表现为团块型。结论:超声检查对于下颌下腺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文章来源】:甘肃医药. 2020,39(08)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下颌下腺非肿瘤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分型及临床意义


腺门处的导管涎石声像图

声像图,声像图,导管,下颌


本组下颌下腺非肿瘤性病例中导管型占大多数,主要以结石导致,结石型下颌下腺炎占所有下颌下腺炎70%~95%[3]。下颌下腺导管涎石形成与导管走形相关,导管自下颌下腺深部发出,长而弯曲,自后下斜向前上走行,唾液在导管内运行缓慢,同时由于导管开口较大,牙垢和异物易进入导管,因此下颌下腺导管涎石比较常见。亦有研究称细菌是导致涎石形成的原因之一[4]。涎石可造成导管阻塞,从而导致逆行感染,病程长时腺体多呈慢性炎症表现,也可急性发作。进食时或欲食时腺体明显肿大,腺区隐痛或胀痛,被称为“mealtime”综合征[5]。下颌下腺涎石多好发于主导管内,本组病例下颌下腺主导管内涎石28例,其中以导管后段最为常见,与相关研究报道比例相似[6]。经体表超声诊断下颌下腺导管涎石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但对下颌下腺导管前段特别是口底开口处涎石易出现漏诊[7],对导管内涎石个数及形态评价准确性较低,尤其在周围组织炎症、肿胀明显时,而这些对手术方式选择尤为重要。本研究应用腹腔镜专用侧式高频探头,经口腔内路径探查下颌下腺导管前段涎石,与经体表超声联联合应用,很大程度减少了主导管结石漏诊的情况发生[8]。导管涎石治疗方式大致可分两种,一是下颌下腺切除术,对于位于下颌下腺导管后部、腺门部的涎石以及腺内导管涎石患者,单纯取石术困难,宜行下颌下腺切除术;二是下颌下腺导管切开取石术,对下颌第二磨牙以前部位的下颌下腺导管前段涎石,若腺体功能尚可者可行导管取石术,术后辅以催唾剂。随着导管和介入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涎腺内镜技术的发展,通过介入方式取石,取得很好效果[9]。因此除判断导管情况及结石大小数目及位置外,对腺体改变也应进一步分型,综合判定下颌下腺炎症改变及功能情况,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本组导管型病例中下颌下腺均匀型改变者20例,8例涎石位于导管前段,行导管切开取石术,术后辅以催唾剂治疗,并行超声复查,未发现腺体异常改变。而对于导管后段涎石以及腺体呈非均匀型及结节型改变者,临床综合判断,进行了下颌下腺摘除术。本组导管涎石病例中腺体未见团块型改变。因此以经体表超声探查为基础,经口腔内超声作为有效补充,对下颌下腺导管涎石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另外本组导管型病例中,超声未发现涎石者4例,除1例考虑为导管开口处炎症,临床行开口处切开冲洗治疗处理后复查恢复如常外,其余原因不清。有研究称,导管增生扩张、黏液栓及纤维素样渗出以及导管畸形、息肉、局部狭窄等均可引起导管不同程度狭窄,超声在病因诊断中效果欠佳,内镜检查优势明显[10]。图5 腺体结节型改变声像图

声像图,结节型,声像图,下颌


图4 均匀型腺体病变声像图下颌下腺腺体型病变原因复杂多样,临床症状不一。均匀型改变者多表现为腺体体积正常或增大,分布均匀,回声正常或偏低,多见于单纯性良性腺体肥大、急性下颌下腺炎症及早期涎石病等病例,一般预后良好,腺体功能尚可。非均匀型改变者多见于大部分非肿瘤性下颌下腺病变,慢性涎石性及非涎石性下颌下腺炎,急性化脓性炎症、早期下颌下腺淋巴上皮病等。慢性非涎石性下颌下腺炎有学者称之为“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有研究认为[11],该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Ig G4相关性疾病,发病机制与肝纤维化相似,声像图大多表现为腺体回声弥漫性减低不均,内散在多个低回声小区,类似肝硬化声像图表现。而下颌下腺淋巴上皮病典型的表现为弥漫性多个低回声区的蜂窝状弥漫性非均匀性改变。结节型及团块型改变者表现为腺体呈大小不等结节样改变或见较大低回声团块样回声,团块或结节内常可见细点状或条状高回声分隔。结节或团块型改变多见于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或淋巴上皮病等病变的后期。应用彩色多普勒显示,血管未见移位及受压走向,没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和异位血流可与肿瘤鉴别。此外周围软组织及淋巴结有无恶性侵犯的改变,也可以帮助区分是否为肿瘤病变。另外腺体结节型改变者应排除腺体淋巴瘤,笔者遇到一例下颌下腺回声呈蜂窝状结节型改变者,后临床证实为淋巴瘤患者,该病例超声探查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均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可提示该病。总之,腺体型相对导管型改变者两侧同时发病多见,部分可累及腮腺等其他涎腺组织,病变原因多样,声像图存在交叉。为了避免盲目手术,下颌下腺病变选择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定性诊断准确率高,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临床应用前景广阔[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慢性颌下腺炎的超声表现[J]. 林倩,李俊来,王节,潘晶晶.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11)
[2]涎腺内镜在慢性颌下腺炎病因诊断中的价值——78例临床报告[J]. 谢三祥,梁顺宇,朱声荣,丁蕾.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4(09)
[3]经体表超声及经口腔内超声联合探查诊断下颌下腺结石[J]. 高海港,余善超,苏光明,米修奎,祝莉,李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05)
[4]高频超声在颌下腺导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J]. 许旭东,刘学明.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5(11)



本文编号:3127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3127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1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