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第一磨牙缺失对咬合及下颌骨对称性的影响及两者相关性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单侧第一磨牙缺失对咬合及下颌骨对称性的影响及两者相关性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第一磨牙牙牙合下颌骨
【摘要】:目的本课题选取单侧第一磨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及曲面断层X线片来探讨不同年龄段单侧第一磨牙缺失对患者的咬合接触特征、下颌骨对称性的影响,并探讨咬合接触特征及下颌骨对称性的关系及意义,并比较它们与生理牙合之间的差异性。通过上述的两种研究方法,来探讨不同年龄段单侧第一磨牙缺失对患者咬合接触特征及下颌骨对称性的影响,以期找到单侧第一磨牙缺失对颞下颌关节乃至口颌系统危害的依据,并用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设计和疗效的评估。方法实验组选取60例患者,患者的单侧第一磨牙缺失,并以缺牙时间不同将实验分为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实验组三。其中实验组一包括20例患者,且在12岁前缺失第一磨牙,实验组二包括20例患者,患者是12~18岁间缺失第一磨牙,实验组三包括20例患者,是在18岁后缺失第一磨牙,实验选取相同例数正常牙合者作为对照组。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牙合力中心距离、闭合时间(下颌从下颌姿势位开始闭合,闭合时间是从上下颌牙第一点接触开始计算至牙尖交错位的时间)、前伸牙合分离时间(指的是下颌从牙尖交错位开始前伸时计时,到仅有前牙接触的时间)、侧方牙合分离时间(下颌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侧向运动时计时,至尖牙保护位的时间)、是否有早接触和牙合干扰,并对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曲面断层X线片拍摄,通过曲面断层X线片测量髁突的长度、下颌支的长度、计算下颌骨长度和髁突不对称指数、下颌支不对称指数、下颌骨不对称指数。本实验懫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13.0软件,分别对上述两种实验方法测得的单侧第一磨牙缺失患者和个别正常牙合者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三组实验组中的牙合力中心距离、闭合时间、前伸牙合分离时间、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均大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实验组所测得的早接触及牙合干扰例数较对照组多,比较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实验组测得髁突的长度、下颌支的长度、下颌骨的长度、髁突不对称指数、下颌支不对称指数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三测得的下颌骨不对称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一和实验组二测得的下颌骨不对称指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三组实验组中单侧第一磨牙缺失患者的咬合接触特征与正常牙合者比较,两者差异显著。实验组中,牙尖交错位时,缺牙侧的牙合力较非缺牙侧偏小,缺牙患者两侧牙合力不平衡,故对两侧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2.实验组一和实验组二中单侧第一磨牙缺失患者的下颌骨不对称指数与正常牙合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因此,早期单侧第一磨牙缺失患者会对下颌骨形态产生影响,从而早期第一磨牙缺失会影响患者面部形态。3.本实验研究发现,单侧第一磨牙缺失会造成咬合接触特征改变及下颌骨形态改变,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本实验研究发现单侧第一磨牙缺失会对咀嚼系统产生影响,这可能是造成颞下颌关节乃至口颌系统危害的潜在致病因素。
【关键词】:第一磨牙牙牙合下颌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3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6-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2
- 1.前言12-16
- 2 材料与方法16-20
- 2.1 实验仪器16-17
- 2.2 实验对象的选择17
- 2.3 实验对象的纳入标准17
- 2.4 咬合接触测定的实验方法17-19
- 2.5 拍摄X线曲面断层片前的准备19-20
- 2.6 统计学分析20
- 3 结果20-24
- 3.1 咬合接触特征的实验结果20-23
- 3.2 下颌骨形态的实验结果23-24
- 4 讨论24-32
- 4.1 实验对象的选择24-25
- 4.2 第一磨牙的相关研究25-27
- 4.3 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27-29
- 4.4 单侧第一磨牙缺失患者的咬合接触特征29-31
- 4.5 髁突及下颌骨对称性的研究31-32
- 5 结论32-33
- 6 参考文献33-42
- 附录42-43
- 致谢43-44
- 综述44-55
- 参考文献50-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映荷,杜莉,高疆,邓辉;正常青壮年第一磨牙牙体厚度的测量[J];口腔医学;2002年03期
2 袁莉,袁渝萍;上颌4根巨大第一磨牙[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3 王萍;;第一磨牙拔除正畸治疗62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02期
4 朱烈昭;第一磨牙的保健[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2年05期
5 周培林;1128例第一磨牙拔除临床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1999年03期
6 李玉超,毛毳;青少年第一磨牙的拔牙时机探讨[J];口腔医学纵横;2002年01期
7 刘英;周红梅;;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结合牙1例报道[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8 吴刚;;第一磨牙拔除正畸治疗60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14期
9 余优成,Peter D.Wang;双种植体修复在第一磨牙缺失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2000年04期
10 林氢伟;刘进;;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与保留(八)——主动拔除第一磨牙的可行性探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雪芬;;埋伏第一磨牙外科——正畸治疗的护理[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晓筱;单侧第一磨牙缺失对咬合及下颌骨对称性的影响及两者相关性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2 姜琳;陕西陇县出土两千年前人牙颌状况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32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832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