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采用组织芯片方法筛选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相关蛋白

发布时间:2017-09-13 19:40

  本文关键词:采用组织芯片方法筛选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相关蛋白


  更多相关文章: 口腔黏膜白斑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 蛋白免疫印迹 Protein X Protein Y


【摘要】:目的: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是指口腔内白色病变而未被诊断为其他的具体疾病者,如扁平苔藓、白色水肿等。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世界上第六常见的癌症,占口腔恶性肿瘤的90%以上。世界上每年因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死亡的病例有将近500,000例,并且其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约为50%左右。口腔鳞状细胞癌主要是由口腔癌前病变,尤其是口腔黏膜白斑受烟草等致癌物质反复刺激所致。然而,口腔黏膜白斑恶变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机制目前还不明确。因此寻找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的分子标志物,对预防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本次工作中,我们前期建立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细胞模型OSCC-BD细胞系,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出口腔黏膜白斑细胞系及其诱导恶变的OSCC-BD细胞系之间的差异基因组,经过RNA水平的验证,并进一步在这两种细胞系及临床病理组织中进行验证,以寻找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的分子标志物,为全面揭示口腔黏膜白斑恶变机制及早期治疗靶点提供新线索。方法:分别体外培养口腔黏膜白斑细胞及其诱导恶变的OSCC-BD细胞,提取两种细胞总蛋白,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Protein X和Protein Y在两种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18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石蜡包埋临床组织,构建口腔鳞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临床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Protein X和Protein Y在OSCC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WB检测结果提示:Protein X在口腔黏膜白斑细胞诱导恶变的OSCC-BD细胞中高表达,在癌前的口腔黏膜白斑细胞细胞中不表达;Protein Y在OSCC-BD细胞中不表达,在癌前的口腔黏膜白斑细胞细胞中高表达。采用IHC在临床组织芯片中的检测结果提示:Protein X的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中,Protein X在OSCC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135/180)和39%(71/180),Protein X在OSCC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Protein Y的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中,Protein Y在OSCC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35/180)和33%(60/180),Protein Y在这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02,P0.05)。结论:Protein X可能积极参与了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的过程,Protein Y对恶变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的相关分子标志物和早期治疗靶点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口腔黏膜白斑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 蛋白免疫印迹 Protein X Protein Y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1.5
【目录】:
  • 摘要7-10
  • ABSTRACT10-12
  • 前言12-15
  • 材料和方法15-23
  • 1.实验材料15-20
  • 1.1 研究对象15-16
  • 1.2 细胞株及培养条件16
  • 1.3 主要试剂16-17
  • 1.4 重要试剂的配制17-18
  • 1.5 主要仪器设备18-20
  • 2.研究方法20-23
  • 2.1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检测细胞模型中蛋白表达20-21
  • 2.2 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临床组织中蛋白表达21-22
  • 2.3 统计分析22-23
  • 结果23-26
  • 1.Protein X和Protein Y在DOK恶变细胞模型中的表达23
  • 2.Protein X和Protein Y在临床组织芯片中的表达23-26
  • 讨论26-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4
  • 综述 组织芯片与肿瘤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34-51
  • 参考文献44-51
  • 附录51-52
  • 致谢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光寿;;口腔黏膜白斑与吸烟的因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04期

2 高杰;;口腔黏膜白斑的临床治疗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年01期

3 张艳琴;;口腔黏膜白斑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13期

4 夏华;;口腔黏膜白斑的临床特点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年04期

5 王勤涛,彭式韫,周威,黄明霞;中老年人口腔黏膜白斑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7期

6 张文,冯延民;口腔黏膜白斑癌变机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梅雪林,刘明春;某大学职工口腔黏膜白斑调查报告[J];中国校医;2005年03期

8 庞玲娟;陈小华;李汝瑶;秦蓉晖;马莉;;口腔黏膜白斑临床病理观察[J];广州医药;2007年01期

9 张行涛;张鑫文;徐勇刚;;56例老年口腔黏膜白斑的回顾分析[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10 岳炜;孙正;;口腔黏膜白斑中西医治疗的临床现状[J];四川中医;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秦红霞;马丽华;韩冰;石爱梅;;Survivin在口腔黏膜白斑和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六届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蓝爱仙;关晓兵;孙正;;口腔黏膜白斑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A];第七届全国口腔黏膜病暨第五届口腔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葛姝云;娄佳宁;;口腔黏膜白斑癌变过程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口腔黏膜病暨第五届口腔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马丽华;秦红霞;韩冰;石爱梅;;人口腔黏膜白斑及鳞状细胞癌中c-myc蛋白、hTERT表达的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六届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成都中医药大学 蒲昭和;口腔黏膜白斑会癌变吗?[N];保健时报;2006年

2 山东 梁栋;老年人口腔黏膜白斑的治疗[N];民族医药报;2003年

3 四川 副研究员 蒲昭和;口腔黏膜白斑会癌变吗[N];家庭医生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肖彦;新型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细胞模型的建立及恶变相关差异基因组检测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2 张延广;采用组织芯片方法筛选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相关蛋白[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3 陈竹雯;口腔黏膜白斑恶变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大学生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45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845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3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