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的临床前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02:18
本文关键词: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的临床前瞻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上颌窦底提升 冲压法 种植体 存留率 边缘骨吸收 黏膜增厚 假性囊肿 CBCT
【摘要】: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通过骨凿冲击混合血液的植骨材料产生的液压原理提升上颌窦底,通常在6个月后植骨材料将包绕种植体末端形成新骨并构成新的上颌窦底。这一术式具有简单、创伤小、病人舒适度高等优点。但该术式技术敏感性高,对于不同黏膜提升高度所需的植骨材料体积常依赖于术者经验和外科技巧,其术中的手术风险不可控,愈合期之后的成骨效果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对于植骨空间三维向的成骨规律、植骨材料体积预测尚缺乏文献研究。由于锥形束CT提供了良好的三维信息,本实验应用锥形束CT研究上颌窦内三维方向的成骨效果和规律,以及不同因素对成骨效果的影响,以期通过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临床。另外,上颌窦内常发生黏膜增厚及囊肿,对于黏膜增厚及囊肿的存在是否对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有影响尚无定论。本实验采用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设计,通过临床随访和CBCT影像学分析手段,对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植骨区三维向的成骨效果和规律、不同随访时期上颌窦黏膜及其生理的变化进行评价和测量分析,以期对临床有所指导。实验一: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验证目的:验证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包括并发症、种植体早期成功率、累积存留率、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情况以及种植体周软组织情况等。材料和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符合实验纳入标准、因上颌后牙缺失区垂直骨高度不足计划行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由同一术者完成的连续临床病例。所有病例均于术前、术后即刻或1日、修复前(术后6个月)、不同随访时期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nm CT,CBCT)并导入软件测量相关指标,在功能负载1年、功能负载2年患者随访时检查并记录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参数。结果:研究纳入病例103例,3例因术中黏膜穿孔改行侧壁开窗法上颌窦底提升术。术中黏膜穿孔率2.33%。实际完成冲压法上窦底提升者共100例,共植入种植体126枚,1枚愈合期内骨结合失败,种植体早期成功率99.2%。在一年和两年的随访复查中,种植体累计存留率99.2%。1年随访时种植体周围平均边缘骨吸收0.54±0.84mm(-0.75~1.62)。2年随访时种植体周围平均边缘骨吸收0.39±0.33mm(-0.32~0.84)。对于种植体周围组织的随访检查可见种植体软、硬组织健康,未见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及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结论:研究证实在上颌后牙区,因垂直骨量不足行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具有可预期的临床效果,2年累计种植体存留率99.2%,随访软、硬组织健康。实验二: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成骨效果及规律的三维影像学研究目的:研究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植骨区三维空间的成骨效果以及不同因素对成骨效果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研究资料同实验一。获取实验一100名患者在术前、术后、修复时的CBCT影像,通过Mimics影像分析软件,对上颌窦内植骨区成骨空间愈合期内三维向成骨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0名患者共125枚种植体,术前剩余牙槽骨高度:7.18±1.20 mm,术后种植体突入上颌窦内高度:2.89±0.91 mm;平均上颌窦底提升高度4.71±0.81mm,植骨区平均基底宽度7.64±1.46mm,植骨材料体积42.52±13.79mm3;愈合期后上颌窦内平均新骨高度3.23±0.81mm,平均新骨基底宽度6.98±1.39mm,上颌窦内新骨体积26.47±12.46mm3;新骨高度形成率6 9.44%±18.79%。新骨体积形成率61.14±19.45%。不同的性别、年龄、黏膜状况对愈合期之后新骨高度和体积形成率无显著影响(P0.05)。突入高度越高,新骨高度和体积形成率越高(P0.05)。磨牙区的新骨高度和体积形成率小于前磨牙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植骨空间比值(R)对种植体根周完全成骨概率有显著影响,R0.4,种植体根周完全成骨率90%。分析不同上颌窦黏膜状态的提升高度、植骨材料体积、愈合期后的新骨高度和体积差异,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影像学分析证实冲压术后获得了良好的窦底提升和成骨效果,揭示了植骨区三维空间的成骨规律,为进一步预测种植体根周完全成骨所需的植骨材料体积奠定了基础。在提升高度小于5mm的范围内,增厚黏膜(2,5mm)和上颌窦假性囊肿(14mm)从对窦底提升和成骨效果的影响来看并非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绝对禁忌症。实验三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对上颌窦黏膜影响的影像学研究目的:研究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对上颌窦黏膜的影响,主要包括上颌窦黏膜厚度及上颌窦鼻道开口通畅性不同时期的影像学变化。材料和方法:研究资料同实验一,录入100名患者104侧上颌窦。分别于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前、术后或术后1日、修复前、不同随访时期拍摄CBCT,对不同时期的上颌窦黏膜状态以及黏膜厚度、上颌窦通畅性进行分析。结果:正常上颌窦黏膜(≤2 mm)76例(占73.1%),上颌窦黏膜增厚(2 mm)13例(占12.5%),上颌窦假性囊肿15例(14.4%)。上颌窦正常黏膜和增厚黏膜在术后CBCT上均观察到黏膜厚度的增加,与术前黏膜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上颌窦鼻道开口阻塞发生率增加(8.7%),较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愈合期后上颌窦黏膜可恢复正常,上颌窦鼻道开口阻塞发生率降低,随访期黏膜厚度正常。不同随访时期上颌窦假性囊肿直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尽管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可导致术后上颌窦黏膜的暂时性增厚,但从远期来看,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对黏膜及上颌窦通畅性无明显影响。从对黏膜及假性囊肿的影响来看,在提升高度小于5mm的范围内,增厚黏膜(2,5mm)和上颌窦假性囊肿(14mm)并非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绝对禁忌症。
【关键词】:上颌窦底提升 冲压法 种植体 存留率 边缘骨吸收 黏膜增厚 假性囊肿 CBCT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3.6
【目录】:
- 缩略语表5-6
- 中文摘要6-10
- 英文摘要10-15
- 前言15-17
- 文献回顾17-31
- 实验一 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验证31-47
- 1 材料与方法32-36
- 2 结果36-43
- 3 讨论43-46
- 4 结论46-47
- 实验二 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成骨效果与规律的三维影像学研究47-67
- 1 材料与方法48-50
- 2 结果50-63
- 3 讨论63-66
- 4 结论66-67
- 实验三 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对上颌窦黏膜影响的影像学研究67-81
- 1 材料与方法67-71
- 2 结果71-75
- 3 讨论75-80
- 4 结论80-81
- 小结81-83
- 参考文献83-97
- 附录97-98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98-100
- 致谢100
本文编号:956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9569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