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早期多次卡介苗接种预防哮喘和结核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30 11:35

  本文选题:复种 + 卡介苗 ; 参考:《浙江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摘要】: 研究背景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呼吸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增高趋势。全球有超过3亿哮喘患者,我国约有3900万患者。目前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哮喘综合治疗,虽然能使哮喘患者得到良好的控制,但激素长期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疾病带来的患者精神和经济问题,不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也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迄今为止,哮喘尚无有效的预防手段。卡介苗(BCG)是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活疫苗,具备免疫调节作用,能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Th1反应,1997年Shirakawa等在《Science》杂志报道,在日本的学龄儿童中,结核菌素的迟发相超敏反应强度与特异质呈负相关。该发现为BCG应用于哮喘预防带来了曙光。 BCG作为强烈的Th1型细胞因子诱导剂,在Th2细胞因子占主导地位的哮喘的预防作用备受关注。来自动物实验的结果几乎无一例外的支持BCG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预防作用。动物实验研究显示BCG接种能明显抑制OVA致敏和激发所致的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以及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等。在人群流调方面,从1997年日本学者发现BCG接种和哮喘发病呈负相关的关系后,在几内亚、巴西、匈牙利以及中国北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调查发现结核菌素皮试阳性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展呈负相关,提示BCG接种可能是有效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预防途径。国外临床实验研究显示,轻中度哮喘患者接种BCG后FEV1、mPEFR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核菌素试验反应增强;在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较对照组低,而IFN-γ/IL-4比值增高。一年后再次皮下接种BCG,发现重复BCG接种能更好改善肺功能,进一步提高血清IFN-γ/IL-4比值。然而另有其他研究认为BCG接种与哮喘发病无相关性。我们已在国内外率先观察了新生幼鼠早期多次BCG接种对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黏液分泌的影响,并得到了令人振奋的结果:早期多次BCG接种可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黏液高分泌。我们随后的研究还发现,早期多次接种BCG对小鼠哮喘的预防具有长期的保护作用,长达45周之久。我们将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通过与新生鼠单次接种的对比,进一步研究早期多次接种对诱导机体Th1/Th2免疫的作用以及对成年小鼠哮喘的预防作用。 结核(TB)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另一健康杀手,全球每年有超过8百万新发病例,2-3百万死亡病例。随着移民潮的涌现、HIV人群增加以及结核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全球结核疫情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BCG因其安全、廉价、制备方便已在全球使用了80多年,然而对TB的保护作用却颇有争议。世界各地的研究结果显示BCG对TB的保护效率从0-80%不等,Graham等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认为BCG对TB的保护效率为50%。因此研究如何提高BCG对TB的保护效率,探寻新的预防策略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复种策略一直是研究如何提高BCG预防结核效率所关注的内容。在人群中的调查显示复种的效果不一致。在匈牙利、波兰等国家进行的研究认为复种有效,而非洲Malawi地区进行的研究调查显示复种无益于提高BCG的保护作用。并且有研究发现成年后复种产生的保护作用维持的时间很短。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复种效果?在进一步的动物研究中发现,环境因素,如环境分枝杆菌暴露或寄生虫感染,以及初种和复种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影响BCG保护作用的重要因素。环境分枝杆菌暴露或寄生虫感染可能降低BCG预防结核的作用。另外有研究指出恰当的初种和复种间隔可能提高和延长BCG的保护作用。J.F.T.Griffina等进行的研究两次接种时间最短间隔为4周,最长为43周,结果发现间隔时间过长反而抑制BCG的保护作用。因此有必要在生命早期即开展多次接种,并缩短复种之间的间隔,以探索早期短间隔复种BCG预防结核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采用新生鼠早期、多次、短间隔BCG接种的策略,观察该接种方法对生命后期哮喘以及结核的保护作用,从而为BCG作为哮喘疫苗提供实验依据,为提高人类结核疫苗的接种效率提供新策略。 第一部分早期多次接种BCG预防哮喘 目的:新生鼠多次接种BCG,待成年后诱发哮喘,观察早期接种卡介苗对诱导机体Th1、Th2免疫的作用,以及对致敏原激发后气道反应性、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以及黏液高分泌的作用; 方法:选择C57BL/6新生鼠,随机分为早期多次BCG组(BCG3组)、早期单次BCG组(BCG1组)和对照组(saline组)。BCG3组分别在出生0、7、14天予以10~5CFU BCG行皮下接种3次,BCG1组仅在出生0天予10~5CFU BCG接种1次,对照组给予等量注射用水。待小鼠8周龄后检测各组脾细胞上清IFN-γ、IL-4水平。随后以卵白蛋白(ovablumin,OVA)进行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各组小鼠(BCG3+OVA组,BCG1+OVA组,OVA组,saline组)于最后一次抗原激发后48小时检测气道反应性、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气道炎症和黏液高分泌。 结果:经BCG接种后,8周龄接种小鼠脾上清IFN-γ高于未接种组。与BCG1组比较,BCG3组IFN-γ水平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BCG3组和BCG1组脾上清IL-4水平与未接种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各组小鼠经OVA激发后,OVA组小鼠气道反应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os、肺组织炎症和气道黏液分泌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BCG1+OVA组与OVA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BCG3+OVA组气道高反应性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BCG3+OVA组小鼠未见抑制致敏小鼠抗原攻击后引起的BALF细胞总数的增多,但显著降低了Eos数(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BCG3+OVA组肺组织炎症浸润和黏液高分泌明显降低(P<0.05)。 结论:新生鼠BCG接种可以诱导机体产生IFN-γ,并维持至成年后。新生鼠多次BCG接种诱导的Th1反应强于新生鼠单次BCG接种。经抗原致敏和激发后,新生鼠多次BCG接种明显抑制成年鼠OVA激发后的AHR、气道Eos炎症及黏液高分泌,而单次BCG接种未能抑制。早期多次BCG接种预防哮喘的机制可能依赖诱导产生的Th1型细胞因子。 第二部分早期多次接种BCG预防结核 目的:新生鼠多次接种BCG,待成年后予H37Rv攻击建立结核模型,观察:①早期接种BCG对结核模型小鼠一般情况、脾指数、肺和脾组织结核菌增殖、肺病理变化的作用:②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在结核免疫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C57BL/6新生鼠,随机分为早期多次BCG组(BCG3组)、早期单次BCG组(BCG1组)和对照组(saline组)。BCG3组分别在出生0、7、14天予以10~5CFU BCG行皮下接种3次,BCG1组仅在出生0天予10~5CFU BCG接种1次,对照组给予等量注射用水。H37Rv攻击前,检测各组脾细胞上清IFN-γ、IL-4水平。待小鼠满8周龄后以2.5×10~6CFU H37Rv予尾静脉注射,建立结核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BCG3+H37Rv组,BCG1+H37Rv组,H37Rv组,saline组)一般情况和生存情况,并选择在H37Rv攻击后3周、6周和9周收集标本,分别检测脾指数、肺和肝组织结核菌增殖和肺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同时检测这三个时间点小鼠脾细胞上清IFN-γ、IL-4水平和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频率,并进一步检测外周血IFN-γ、IL-12、IL-2和TNF-α水平。 结果:各组小鼠经H37Rv攻击后3周,与H37Rv组小鼠比较,两组BCG组均显示对结核有抑制作用。与H37Rv组比较,BCG3+H37Rv组中脾指数显著降低(P<0.05),而BCG1+H37Rv组脾指数无显著下降(P>0.05)。BCG3+H37Rv组和BCG1+H37Rv组均显著降低肺、肝的结核菌负荷量和肺组织病变,其中,BCG3+H37Rv组肺组织中结核菌负荷量和肺组织病变严重程度均较BCG1+H37Rv组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至H37Rv攻击后6周,2组BCG干预组脾指数与H37Rv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两组BCG组均仍显示肺、肝结核菌负荷明显低于H37Rv组(P<0.05)。但BCG3+H37Rv组和BCG1+H37Rv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肺组织病理显示2组BCG干预组病变进展,但累及范围仍明显小于H37Rv组。两组BCG干预组相互比较无明显差别。至H37Rv攻击后9周,2组BCG组脾指数、肺、肝结核菌负荷均上升,与H37Rv组比较无差别(P>0.05)。肺组织病理显示2组BCG干预组病变范围与H37Rv组比较无差别。 H37Rv感染前,8周龄BCG接种小鼠脾上清IFN-γ高于未接种组。与BCG1组比较,BCG3组IFN-γ水平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3周、6周、9周,H37Rv组、BCG3+H37Rv组和BCG1+H37Rv组IFN-γ水平均显著升高,与saline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各时间点H37Rv组、BCG3+H37Rv组和BCG1+H37Rv组相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进一步检测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频率发现,H37Rv感染的各组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频率增高,与saline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仅在6周时,BCG3+H37Rv组与H37Rv组比较,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频率显著增高(P<0.05)。H37Rv感染后3周,H37Rv组TNF-α水平较saline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BCG干预组TNF-α水平被显著抑制(P<0.05)。BCG3+H37Rv组和BCG1+H37Rv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至感染后6周和9周,随着结核模型组TNF-α下降,两组BCG组与结核组比较,TNF-α水平无明显显著差别(P>0.01)。IL-2水平不受H37Rv感染影响,各组各时间点相互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37RV感染使IL-12水平升高,但BCG3+H37Rv组和BCG1+H37Rv组与相应时间点H37Rv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H37Rv感染前,BCG接种对小鼠脾上清IL-4水平无明显影响。H37Rv感染后3周、6周、9周等3个时间点动态监测脾细胞上清IL-4水平发现,感染后3周,经H37Rv攻击的各组小鼠,H37Rv组、BCG3+H37Rv组、BCG1+H37Rv组IL-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Saline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与H37Rv组比较,2组BCG干预组IL-4明显降低(P<0.05),但BCG3+H37Rv组和BCG1+H37Rv组相互比较无显著差别。感染后6周,经H37Rv攻击的各组小鼠IL-4水平继续保持升高,H37Rv组、BCG3+H37Rv组和BCG1+H37Rv组3组之间比较没有差别(P>0.05)。感染后9周,H37Rv组IL-4明显回落。与H37Rv组比较,BCG3+H37Rv组和BCG1+H37Rv组IL-4呈显著升高(P<0.05)。 结论:新生鼠多次BCG接种预防结核作用仅在感染早期明显优于单次BCG接种。感染后期,新生鼠多次BCG接种和BCG单次接种出现预防作用逐渐下降,病变进展。这一动态变化可能与BCG在感染早期抑制TNF-α水平有关。Th1细胞因子不能作为机体具有结核保护力的指标,Th2细胞因子提示结核病病变处于进展期,并诱导TNF-α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Abstract]:Background of the study


Asthm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respiratory diseases threatening human health . The incidence of asthma is increasing worldwide . There are more than 300 million patients in the world .


BCG vaccination may be an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airway inflammation and airway mucus secretion in asthmatic mice . The results show that BCG vaccin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 airway inflammation and airway mucus secretion in asthmatic mice .


Tuberculosis ( TB ) is another health killer in respiratory disease , with more than 8 million new cases per year , 2 - 3 million dead cases . With the emergence of migration tide , the increase of HIV popul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TB - resistant strains , the global tuberculosis epidemic is in a very dangerous situation .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tection efficiency of BCG to TB is 50 % . Therefore , it is urgent to study how to improve the protection efficiency of BCG to TB .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he primary species and the recurrent species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BCG can be prolonged .


In this study , the early , repeated and short interval BCG vaccination strategy of neonatal mice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vaccination method on asthma and tuberculosis in the later life , thus providing th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BCG as a vaccine for asthma and providing a new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inoculation efficiency of the human tuberculosis vaccine .


Prevention of asthma by BCG vaccination in early part of the first part


Objective :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BCG on Th1 and Th2 immunity induced by BCG , and to observe the role of BCG in inducing Th1 and Th2 immune function in early stage , as well as airway inflammation after allergen challenge , airway inflammation and mucus hypersecretion .


Methods : C57BL / 6 newborn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 BCG group ( BCG3 group ) , early single BCG group ( BCG1 group ) and control group ( saline group ) .


Results :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 the levels of IFN - 纬 in BCG3 + OV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 P < 0.05 ) .


Conclusion : BCG vaccination in neonatal rats can induce IFN - 纬 production and maintain it in adult . The Th1 response induced by multiple BCG vaccination in neonatal rats is stronger than single BCG vaccination in neonatal rats . After antigen sensitization and excitation , multiple BCG vaccination in neonatal mic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AHR , Eos inflammation and mucus hypersecretion following OVA challenge in adult rats .


Prevention of tuberculosis by BCG vaccination in early part of the second part


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CG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tuberculosis model mice .


Methods : C57BL / 6 newborn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 BCG group ( BCG3 group ) , early single BCG group ( BCG1 group ) and control group ( saline group ) .


Results : Compared with H37Rv group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CG3 + H37Rv group and BCG1 + H37Rv group ( P > 0.05 )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CG3 + H37Rv group and BCG1 + H37Rv group ( P > 0.05 )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CG3 + H37Rv group and BCG3 + H37Rv group and BCG1 + H37Rv group ( P > 0.05 ) .


Compared with H37Rv group , the levels of IL - 4 in H37Rv group , H37Rv group , BCG3 + H37Rv group and BCG1 + H37Rv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 P < 0.05 ) . Compared with group H37Rv , IL - 4 in group B CG3 + H37Rv and BCG1 + H37Rv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 P < 0.05 ) .


Conclusion : BCG vaccination and BCG vaccination in neonatal mic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single BCG vaccinat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infection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1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勇;吴江南;郑金风;;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效果与策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年08期

2 贾艳萍;;127名幼儿卡介苗接种效果的调查分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周跃进;;潜山县147名儿童结核菌素(BCG-PPD)试验结果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4 许俊;倪正义;周密;;婴幼儿卡介苗性淋巴结炎的外科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3期

5 陈业芳;;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年07期

6 窦俊娟;;天津市汉沽区儿童卡介苗免疫接种效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年17期

7 吕广波;栗华;;浅谈结核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标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8期

8 李聪颖;;某部队2008~2011年新兵结核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1期

9 姚宏来;王刚;;榆阳区585名儿童PPD试验结果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许益准;;一起卡介苗误种调查报告[J];职业与健康;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海英;;影响卡介苗接种成功的因素及对策[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金瑞卿;潘洪波;;卡介苗接种致左腋下淋巴结核21例及治疗[A];2010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学术大会汇编[C];2010年

3 黄明清;;未接种卡介苗致结核性脑膜炎4例报告[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宋朝辉;王晓楠;于国华;秦玉宝;吴尚忠;;黑龙江省卡介苗接种工作的评价[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5 刘自能;;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处理1例[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李丽娟;苏孟;;沈阳市卡介苗接种工作评价[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7 徐惠;曲英琴;唐少珍;;2000年0~14岁儿童卡介苗接种免疫效果调查研究[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8 刘淑珍;李树金;;如何提高卡介苗接种质量浅谈(摘要)[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9 郑素华;吴新悦;张成敏;焦凤华;吴兆儒;李春菊;;外来儿童卡介苗接种与结核感染情况调查(摘要)[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10 张建功;范来福;赵晓红;;卡介苗接种后腋窝淋巴结炎反复发作一例[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海涛;卡介苗接种事故要及时处理[N];大众卫生报;2004年

2 朱文建;王良引进卡介苗拯救千万人[N];成都日报;2011年

3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医师 卢水华;卡介苗接种 免疫缺陷儿童应禁忌[N];健康报;2011年

4 王娅妮;儿童结核病 卡介苗并非100%“保护伞”[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5 龚南红 王莹 记者 米娜;我省调整卡价苗接种管理工作[N];黑龙江日报;2005年

6 ;结核病疫苗——卡介苗问答[N];医药导报;2005年

7 张榕;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预防哮喘[N];保健时报;2006年

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 端木宏谨邋李亮;怎样减少接种卡介苗异常反应[N];大众卫生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均珠;控制结核 人人有责[N];贵阳日报;2008年

10 王有国;结核菌 超级变[N];医药经济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华琼;早期多次卡介苗接种预防哮喘和结核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石荔;西藏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的基因分型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王苹莉;早期多次卡介苗接种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影响及相关免疫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何玲;西医传入中国:结核病案例研究(1900-1967)[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玮;肺结核易感基因、环境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6 范红敏;国有煤矿煤工尘肺患者中结核的流行病学及控制措施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7 张舒;卡介苗接种地区免疫功能不全患者潜伏性结核感染免疫学诊断及免疫学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海;酶联免疫斑点法快速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临床应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引;卡介苗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内穿孔素的表达及意义[D];南昌大学;2010年

2 张旭中;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对儿童哮喘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某部新兵新学员肺结核感染状况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4 唐炳松;卡介苗对哮喘小鼠转录因子T-bet与GATA-3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9年

5 周平;婴儿BCG接种后免疫状态及接种效果与DC-SIGN基因多态性的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6 刘春花;新生期卡介苗接种对BALB/c小鼠脾和肺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7 张雅琴;减毒活菌卡介苗对支气管哮喘小鼠Toll样受体4表达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D];江苏大学;2008年

8 董梅;结核菌感染和卡介苗接种抗体应答特征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9 李晓狄;哮喘Th1/Th2细胞偏移及BCG干预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张景丽;减毒活菌卡介苗对哮喘模型IFN-γ、IL-13和IL-17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24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824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e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