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神经管畸形的流行病学研究
本文选题:神经管畸形发生率 + 出生缺陷监测 ; 参考:《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24期
【摘要】:目的对深圳市2003年-2012年神经管畸形(简称NTDs)的发生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基于深圳市出生缺陷监测数据,计算2003-2012年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逐年围生期发生率,单因素分析危险因素;计算2010-2012年包括28周前NTDs终止妊娠病例的总发生率。结果深圳市NTDs围生期发生率从2003年的5.91/万下降到2012年的2.20/万,呈显著性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母亲低龄(20岁)、流动人口、女孩、多胎、居住地区等是围生期NTDs的危险因素。孕母各年龄组(高龄组除外)、流动人口NTDs发生率10年间呈显著性下降趋势,计算2010-2012年包括28周前终止妊娠病例的NTDs总发生率为9.90/万,仅低龄孕母、流动人口、多胎是NTDs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2003-2012年深圳市围生期NTDs发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主要影响因素。包括28周前终止妊娠病例使NTDs总发生率上升,预防重点人群是流动人口、低龄孕母。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of neural tube malformation (NTDs) in Shenzhen from 2003 to 2012. Methods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of birth defects in Shenzhen City, the incidence of anencephaly, spina bifida and encephalocele were calculated from 2003 to 2012, the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the total incidence of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by NTDs from 2010 to 2012, including 28 weeks ago, was calculated. Results the perinatal incidence of NTDs in Shenzhen decreased from 5.91 / 10 000 in 2003 to 220 / 10 000 in 2012.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isk factors of perinatal NTDs were floating population, girls, multiple births and living areas. The incidence of NTDs in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showed a significant downward trend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NTDs in 2010-2012, including 28 weeks before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was 990 / 10 000, only for young pregnant mothers and floating population. Multiple births are high risk factors for NTDs.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perinatal NTD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Shenzhen from 2003 to 2012. Prenatal screening and prenatal diagnosis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total incidence of NTDs increased with the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before 28 weeks.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
【分类号】:R181.3;R7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裴丽君,李竹,李松,洪世欣,叶荣伟,陈新,郑俊池,王太梅,赵秀琴,肖岚,王丽娜,张伯兰,刘志欣,周永兰,姜梅芳,孙霞美,陈海兰,李敏,杨晓玲,沈泉珍,邵佩云,谢连云;中国神经管畸形高低发地区季节及性别分布特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年06期
2 李宝娟;;天津市区2008~2010年人群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娈晖,杨荆艳;人工反射弧修复脊髓脊膜膨出所致大小便失禁病人的护理30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04期
2 冯云;刘智昱;王淑媛;洪春辉;熊伟;;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及干预措施[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年24期
3 曾德萍;西藏高原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几个相关因素[J];西藏医药杂志;2005年02期
4 陈乾;靳文;赵瑞珍;;神经管畸形患儿临床诊治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15期
5 冯文霄;;国内外出生缺陷的流行分布情况[J];中国妇幼保健;2012年10期
6 张卫,任爱国,裴丽君,郝玲,欧阳荔,钟新艳,孟祥芳,章斐然,周林籽,李竹;出生缺陷与孕妇毛发微量元素含量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10期
7 陈云霞;武延隽;申丽丽;;育龄女性叶酸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8期
8 顾莉莉;李胜利;;胎儿脊柱裂的产前诊断进展[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年03期
9 裴丽君,任爱国,朱慧萍,郝玲,赵文睿,李竹,侯广旺,张伯兰,蒋琰瑛,吴立民,潘玉娟,张梦兰;中国南北方人群还原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分布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06期
10 李智文,任爱国,张乐,金永生,郑俊池,洪世欣,王太梅,王丽娜,周林籽,刘政彪,要翠花,刘秀文,李竹;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区重大体表出生缺陷的流行状况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英耀;我国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和预防措施的经济学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姚琳;人类多能干细胞在神经管畸形发生及预防机制研究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虹;PDGFRa在人神经管畸形胚胎中的表达[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2 裴宇恒;Msx2、SLUG、HOXD4基因和神经管畸形关系的初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3 郑庆鸣;全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现状及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4 商亚丽;Notch在小鼠神经管畸形形成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5 李荣;BMP4在小鼠神经管畸形发生中的作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6 李文豪;先天性脊柱裂和肛门直肠畸形脊髓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差异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7 康利娜;Erp57在先天性脊柱裂和肛门直肠畸形胎鼠脊髓中表达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8 郭丽;细胞凋亡在神经管畸形发生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黄宇妍;祥云县育龄夫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10 崔璐;大连市近五年出生缺陷现况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年)[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2年03期
2 连志浩,杨慧英;北京地区神经管畸形的描述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8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新;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推广研究获国家“九五”攻关先进个人和优秀科技成果奖[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年04期
2 王晓明;推广使用叶酸增补剂预防神经管畸形[J];江苏预防医学;2001年04期
3 曲梅,李竹;神经管畸形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遗传;2002年06期
4 杨晓红,崔玲,王玉红,王爱荣;1996~2000年郑州市神经管畸形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4期
5 蒋丽娟 ,蒋明君;神经管畸形67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02年07期
6 王兴玲,赵悦书,许建平,杨平;河南省1996~2001年神经管畸形发生动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年07期
7 冷玉萍,徐吉宏,程宪荣;福施福对再发神经管畸形的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09期
8 王德智;;预防神经管畸形的新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年01期
9 任爱国;李竹;;伏马菌素与神经管畸形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7年01期
10 张中欣;赵国荣;付桂珍;张晓明;周立新;;斯利安在预防神经管畸形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兴华;马瑾;任爱国;靳蕾;朱彤;;胎儿子宫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暴露与神经管畸形风险[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李冠男;;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区DNA修复基因LIG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神经管畸形的易感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3 郭金;陈晓丽;雷云平;邹继珍;卢晓琳;包怡华;吴丽华;吴建新;郑晓英;沈一平;吴柏林;张霆;;神经管畸形胚胎脑组织DNA整体甲基化水平的病例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4 梁秀芬;朱坤仪;;超声诊断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作用[A];庆祝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龙治峰;谢远杰;莫中成;赵国军;;BMP2在热应激导致小鼠神经管畸形发生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赵国军;莫中成;谢远杰;龙治峰;;转化生长因子beta在热应激导致小鼠神经管畸形发生中的表达[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杨相花;宋玉霞;吴大东;;超声诊断54例胎儿神经管畸形分析[A];第三届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刘文静;张淑娟;张天亮;王力;李锋杰;于丽;;p-ERK在高温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神经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变化[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9 董玉秀;;胎儿神经管畸形的B超诊断[A];职工医院医学理论与实践[C];1998年
10 关涛;赵婕;牛勃;;抗叶酸代谢药MTX诱导神经管畸形动物模型及其对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A];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付东红;神经管畸形与环境污染相关[N];健康报;2011年
2 傅冬红;北大神经管畸形相关研究取得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刘桥斌;5小时大婴儿矫治神经管畸形[N];健康时报;2007年
4 孙国根;我国首次在人类胚胎中发现导致神经管畸形的突变基因[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黄 丹;叶酸缺乏和神经管畸形[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6 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 黄敏丽 教授;能预防先天性畸形[N];医药经济报;2001年
7 宋芳;孕妇增补叶酸 婴儿减少畸形[N];江苏科技报;2001年
8 新华社记者 宋芳 葛素红;爱心列车送爱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记者 李荔;任爱国:追踪胎儿畸形“凶手”[N];北京科技报;2011年
10 ;叶酸为生命起航扬帆[N];大众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姚琳;人类多能干细胞在神经管畸形发生及预防机制研究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2 高永辉;PARD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拷贝数变异与神经管畸形发生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关涛;抗叶酸代谢药MTX诱导神经管畸形动物模型及其对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杨青;高温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鉴定及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仇小强;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高青;妊娠糖尿病致胚胎神经管畸形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胡淑敏;一氧化氮合酶与神经管畸形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8 雷云平;VANGL基因和DACT1基因与神经管畸形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韩仲吉;氧化应激和DNA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神经管畸形中的作用机制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静;神经管畸形胎鼠的骶尾部神经管细胞凋亡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郭丽;细胞凋亡在神经管畸形发生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贾小慧;母体生化代谢和营养状况与胎儿神经管畸形的相关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4 裴利花;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1年
5 崔志利;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神经管畸形关系的初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6 武荣;维甲酸致C_(57)小鼠神经管畸形的实验动物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7 潘晓燕;磷酸化JNK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的表达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8 李伟;健康教育在神经管畸形干预研究中的效果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王浩;神经管畸形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病例对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10 陈燕春;环磷酰胺致大鼠神经管畸形分子机制的研究[D];潍坊医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989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989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