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边境地区西双版纳州关累口岸登革热流行的潜在风险因素调查
本文关键词:云南省边境地区西双版纳州关累口岸登革热流行的潜在风险因素调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理学院》 2012年
云南省边境地区西双版纳州关累口岸登革热流行的潜在风险因素调查
谭俊
【摘要】:目的:对云南边境地区西双版纳州关累口岸登革热媒介生态习性及其登革病毒自然带毒率和当地健康人群登革热IgG抗体水平调查,为边境口岸登革热防控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1)登革热媒介种群密度及其生态习性调查成蚊调查,2011年6-10月,每月下旬16:30-18:30,在西双版纳关累口岸附近自然村(坝何老寨)竹林中采用人饵诱捕法捕捉成蚊;伊蚊叮人活动习性观察,8-10月每月下旬,在关累口岸内的东、南、西、北、中方位上设置5个蚊虫观测点,8:00-18:00期间,按顺时针方向每隔2个小时交替换位方法人工诱捕成蚊,同时在口岸附近村竹林采用人工诱捕方法观察蚊虫白天(8:00-18:00)的叮人活动习性。对以上捕获的成蚊进行鉴定、计数、记录、分类并按不同种类冻存于液氮罐中。幼虫调查,6-10月期间,在关累口岸内对调查点附近的各种积水容器调查记录,并对容器中的幼虫和蛹进行捕捞、记录及羽化后鉴定;其中幼虫密度采用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和布雷图指数(BI)进行统计分析。(2)健康人群血清登革热病毒IgG抗体水平调查采用ELISA法对在关累口岸内采集的健康人血清登革热病毒IgG抗体进行检测.(3)登革热病毒带毒率调查对调查期间所捕获的成蚊采用RT-PCR鉴定登革热病毒基因。 结果:(1)登革媒介伊蚊种群及其生态习性情况共捕获5属21种910只成蚊;其中,白纹伊蚊427只,占捕获总数的46.92%,为该地区白天的优势蚊种;6-10月,白纹伊蚊成蚊逐月密度分别8.33、15.33、2.8、5.2、1.92只/人工小时;其中7月为高峰,8月随之下降;在口岸附近村的竹林内白纹伊蚊白天叮人活动(8:00-18:00)高峰期为15:00-16:00之间,而在关累口岸内该蚊白天活动高峰为12:00-14:00和16:00-18:00;6-10月。口岸内白纹伊蚊幼虫月平均密度指数分别为HI33.46、CI14.69、BI66.18;其中7月及9月为该蚊幼虫密度的高峰期;该地区的积水容器主要为橡胶类制品,占总容器数的41%,同时,白纹伊蚊主要孳生容器也为橡胶类制品,占总阳性容器数的43%。调查期间仅发现6只埃及伊蚊幼虫,未发现其成蚊。(2)健康人群血清登革热抗体水平情况共采集健康人血清100份,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为6%。(3)蚊虫体内登革病毒自然带毒率情况共检测10份白纹伊蚊样本(427只)、2份圆斑伊蚊样本(74只)、4份多节领蚊样本(177只)和3份骚扰阿蚊样本(130只),均未发现黄病毒或登革病毒。 结论:(1)关累口岸及附近周围白天蚊虫种类繁多,白纹伊蚊为该地优势蚊种。在口岸附近村的竹林,7月为白纹伊蚊成蚊高峰期;而在口岸内白纹伊蚊幼虫种群密度则出现两次高峰,分别为7月和9月。(2)本次调查并未发现登革病毒,但该病毒媒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高且分布广,使得该地区登革热流行的风险几率增高。(3)尽管此次健康人群登革热血清抗体水平较先前有所降低,但鉴于该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易感性较高、出入境人员不断增加,同时其周边国家老挝和缅甸登革热流行较为严重,应加强该口岸登革热的监测及防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18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永华;王芹;关武祥;修梅红;戴晓霞;郑峰;李伟红;刘峰;刘琴芝;李川;张全福;梁米芳;李德新;;抗登革病毒NS1单抗的制备及检测NS1方法的建立[J];病毒学报;2006年04期
2 张云智,张海林,龚正达,米竹青,章域震,杨卫红,周红宁;云南省澜沧江下游地区蚊虫群落及地理生态位的研究[J];地方病通报;2001年01期
3 张海林,自登云,龚正达;云南省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地方病通报;1999年03期
4 晋晶;潘玉先;丁细霞;蔡建飘;狄飙;车小燕;;Ⅲ型登革病毒NS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J];广东医学;2007年11期
5 郑能雄,罗斌,林云钦,张晓阳,黄敏如,陈红光,陈明贵,陈庆宏;不同材料容器与水质对白纹伊蚊孳生状况的影响[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6 郑能雄,林云钦,罗斌,徐保海,张晓阳,郑高,陈黄河,陈红光;福州市登革热蚊媒种群生态学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7 王丕玉;吴超;张苍林;;云南部分地区登革热传播媒介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6年11期
8 陈万山;张复春;卢业成;唐小平;尹炽标;王建;宋伟南;刘丽儿;;固相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NS1抗原在登革病毒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08期
9 袁荣宝,王海明;登革热的研究进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10 王丕玉,周红宁;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实验室饲养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忠旗;倪梦麟;范卫明;;厚壳贻贝胚胎发育观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2 赵海涛;陈永祥;胡思玉;肖玲远;朱彬;;四川裂腹鱼与昆明裂腹鱼骨骼系统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3 孙肖红;孟维珊;付士红;冯云;翟友刚;王静林;王焕琴;吕新军;梁国栋;;中国首次分离到Kadipiro病毒[J];病毒学报;2009年03期
4 李建东;李德新;;基孔肯雅热[J];病毒学报;2011年04期
5 苏晓红,奚耕思,李柯;促性腺激素在白蚁脑中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J];动物学报;2004年02期
6 刘海艳;张晋纲;李宜平;邓明鲁;;哈什蟆原动物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7 张海林;云南省自然疫源性疾病和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J];地方病通报;2003年01期
8 邓淑珍;张海林;刘晓强;;1976~2007年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地方病通报;2009年03期
9 张海林,自登云,龚正达;云南省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地方病通报;1999年03期
10 章域震,张海林,杨卫红,张云智,米竹青,袁庆虹;云南省澜沧江下游地区人、鼠血清三种蚊媒病毒抗体调查[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志勇,王逸民,赵治国,何英,徐普庭,赵子江,陈玉本,陈文洲,张鸿飞;海南省两株环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病毒学报;1990年03期
2 张海林,米竹青,张云智;白纹伊蚊垂直传播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J];病毒学报;1996年01期
3 张海林,施华芳,米竹青,自登云,龚正达,张云智,黄文丽,李兆祥;云南省景洪市虫媒病毒调查分析[J];地方病通报;2000年03期
4 张海林,施华芳,米竹青,龚正达,自登云,李兆祥,张云智;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蚊虫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J];地方病通报;2000年04期
5 张云智,张海林,米竹青;白纹伊蚊吸血特性的观察[J];地方病通报;1994年02期
6 张海林,自登云,龚正达;云南省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地方病通报;1999年03期
7 颜忠诚,安继尧,虞以新;蚊虫地理生态位及其重叠群划分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研究;1997年03期
8 徐华;郝卫;潘玉先;丘立文;王压娣;何丽娟;狄飚;车小燕;;Ⅰ型登革病毒NS1蛋白特异性血清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J];广东医学;2006年03期
9 张建华,麦庆玲;广州市荔湾区2002年登革热流行情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4年02期
10 梁文佳,何剑峰;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J];华南预防医学;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葛武;登革热病毒诱生的小鼠细胞毒因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2年04期
2 贾杰,,陈所贤,赵蜀崖;不同型登革热病毒致乳鼠脑病变的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4年01期
3 朱师晦;关于佛山地区登革热流行若干问题商榷[J];广东医学;1980年01期
4 赵惠霖;;登革热文献综述[J];华南预防医学;1980年02期
5 ;应用微量细胞培养法分离登革热病毒[J];广东医学;1981年10期
6 陈志伟,冯国强;伤寒杆菌与登革热病毒混合感染一例[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7 施南峰;陈国华;许坚;叶建杰;吴建根;;慈溪市登革热综合性防制效果及体会[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年03期
8 简元干;;402例登革热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1979年05期
9 朱师晦;;登革热[J];华南预防医学;1980年02期
10 林桂真,潘缉全,梁锦华,夏忠军;Ⅰ~Ⅳ型登革热病毒对体外骨髓粒-单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晓伟;黄勇;李乙江;洪雪花;张泉鹏;王意银;杜强;王伟;李刚山;邱薇;郑颖;张富强;范泉水;李作生;;登革热病毒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彤;谢敏;谭秀莲;吴海东;施旖旎;;2002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的临床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复苏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陆宝麟;赵彤言;董言德;谢超;;致倦库蚊对登革热病毒的易感性问题[A];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洪文昕;张复春;陈燕清;王建;;广州市三种血清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A];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叶浩风;陈志强;周勇;罗鉴波;叶双岚;虞华珍;李小向;;广州市白云区2006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A];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刘健毅;董红军;张姝;;两种检测方法在登革热疫情中的应用研究[A];2005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舒俭德;;减毒重组技术及其在登革热疫苗研发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蒋丽亚;;卢湾区2001~2002年危害登革热传入危险程度现状监测[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刘全;扈荣良;;我国的蜱媒传染病[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张文庆;胡建;古德祥;;害虫控制的外因和内因[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范南虹;[N];海南日报;2011年
2 记者刘泽林;[N];健康报;2011年
3 王有国;[N];家庭医生报;2006年
4 ;[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邓闪 通讯员 兰芝;[N];珠海特区报;2006年
6 陈枫 粤卫信;[N];南方日报;2006年
7 副主任医师 韩咏霞;[N];大众卫生报;2008年
8 甘远洪 陈广泰;[N];健康报;2006年
9 海南省洋浦开发区白沙卫生所 陈文明;[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10 吴铮;[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仕营;登革热湿热证动物模型构建及清热祛湿法作用机理探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涂增;虫媒登革病毒(Mosquito-borne dengue viruses)基因组进化与分子诊断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于文全;治疗乙肝、肝癌和登革热药物的研发及碳—碳键形成新方法[D];天津大学;2012年
4 杭小同;登革病毒感染诊断方法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5 张令要;白纹伊蚊种群监测与控制新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6 李洁;登革病毒包膜E蛋白Ⅲ区中和抗体的功能及结构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7 姬广辉;无感染增强的广谱抗登革病毒中和抗体的构建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8 胡冬梅;登革病毒初次感染患者循环登革病毒NS1抗原和抗体的动力学分析以及非标记技术对NS1单克隆抗体亲和力的测定[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9 杨永峰;霉酚酸酯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道雯;具有捕食者与免疫的登革热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性质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2 岳耀斐;登革热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ADE)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谭俊;云南省边境地区西双版纳州关累口岸登革热流行的潜在风险因素调查[D];大理学院;2012年
4 谢晖;云南中缅边境孟连和澜沧县登革热流行状况调查[D];大理学院;2011年
5 石昕;抗登革热病毒双特异性高亲和力中和抗体的构建及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6 廖宝林;登革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sVCAM-1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广州医学院;2011年
7 王晴晴;登革热患者血清IL-12p70、IFN-γ、TNF-α、IL-6和IL-10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昆明医学院;2010年
8 李美青;伊蚊诱捕器效果指标和传统登革热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9 马秀芝;云南西南部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病毒血清抗体调查及白纹伊蚊rDNA-ITS2序列初步分析[D];大理学院;2012年
10 冀霞;利用T7噬菌体cDNA文库筛选登革2型病毒与白纹伊蚊相互作用基因[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云南省边境地区西双版纳州关累口岸登革热流行的潜在风险因素调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22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