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左房测压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修补术中容量控制的临床研究
本文选题:左房压 切入点:左房管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矫治术后治疗存在很大个体差异,主要反映在术后体、肺循环容量负荷与左、右心室功能是否匹配。单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可粗略评估容量负荷,不能准确反映右心-肺循环-左心这一链条中各环节的功能状态,使得术中、术后危重病人的治疗多依赖于经验、试验和猜测治疗,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容易出现误差。左房压(LAP)监测使右心-肺循环-左心这一链条各环节状态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得以鉴别,弥补了单一中心静脉压(CVP)监测的不足。本实验设计通过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行室间隔修补术中建立左房压和中心静脉压两条测压路径,动态观察分析对比术中、术后左房压(LAP)和中心静脉压(CVP)数值的变化,找到肺动脉高压对LAP、CVP的变化规律的影响,结合血压、心率、尿量和血气分析等指标,通过补液试验进一步证实LAP对容量控制的重要的临床意义,两者数据对比可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加快病人的术后恢复,提高生存率。 目的:本实验主要观察室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病人体外循环(CPB)停机后左房压(LAP)和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趋势,找到肺动脉高压对左房压(LAP)和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规律的影响,观察病人左、右心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快速补液试验,进一步证明依据左房压(LAP)补液的准确性,更有效的指导血管活性药的使用。 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和单纯室间隔缺损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数据,记录停机后左房压(LAP)和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比较体外循环(CPB)后快速补液时左房压(LAP)与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的病人,对照组为单纯室间隔缺损的病人。实验组室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病人10例,其中男性病人4例,女性病人6例,ASA分级为Ⅰ-Ⅲ级,平均年龄为16±5岁,PH为70±33mmHg,室间隔回声失落大小为12±6mm,EF%为67±6%,CO为7±3/L,肺动脉/主动脉为1.5~2:1,心胸比0.60±0.08,,体外循环时间为80±16min,阻断时间为46±19min,麻醉时间为293±62min。对照组单纯室间隔缺损病人10例,其中男性病人2例,女性病人8例,ASA分级为Ⅰ-Ⅱ级,平均年龄为15±6岁,室间隔回声失落大小为5.6±2.3mm,EF%为63.4±2.4%,CO为4.2±1.3/L,肺动脉/主动脉为1:1,心胸比0.57±0.05,体外循环时间为64±23min,阻断时间为33±18min,麻醉时间为259±42min。快速补液试验以病人的体重作为依据,按照10ml/kg补充体外循环机内的余血,通过加压输入到病人体内。 结果:通过观察两组病人停机后LAP和CVP两者差值的变化,室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组CVPLAP,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LAP和CVP的差值逐渐缩小,在6-12小时内达到一致,这时可用CVP代替LAP来评估左心功能;在单纯室间隔缺损组,LAP和CVP的差值变化在正常范围之内(P0.05),CVP与LAP相关性良好,保持高度一致。在体外循环停机后的快速补液试验中,在实验组室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组,LAP和CVP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LAP上升幅度远远大于CVP;在对照组单纯室间隔缺损组,LAP和CVP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LAP和CVP上升幅度一致。 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行VSD修补术中、术后LAP可指导容量控制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肺动脉高压在某一时间内影响LAP和CVP的相关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5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忠堂;吴公良;周采璋;;围术期心肌保护[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85年04期
2 刘进;胡小琴;;经锁骨下或颈内静脉穿刺通过房间隔置左房测压管(附19例报告)[J];临床麻醉学杂志;1988年02期
3 韩建阁,寇党培,赵彤,徐明,肖功;中心静脉压与左房压联合监测在重症先心病婴幼儿围术期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年09期
4 王宏宇;史宏伟;;左心充盈不足但中心静脉压增高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年09期
5 翟波,何强,彭帮田,王鹏高,陈忠建,刘景旭;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术后经左房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的血流动力学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年02期
6 汤楚中;赵鸿;氋文根;胡大一;;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现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7 鲁玉凤;谢艳梅;钟应华;;一次性压力传感器监测中心静脉压的应用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9年07期
8 任书南,周运乾,徐方杰,陈石,蔡维明,葛飞岭;心内直视手术后左房压持续监测及临床处理[J];上海医学;1997年11期
9 刘春兰,马民玉;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08期
10 杨明,刘战,何倩;心脏直视手术中经房间隔置左房管对左房压的监测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1638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63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