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双丹方成分分析及其主要成分丹参素配伍丹皮酚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1 03:03
【摘要】:1研究背景冠心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其发作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祖国医学对于冠心病的用药施治,具有两千余年的丰富实践经验。双丹方由丹参、牡丹皮组成,为活血化瘀的经典古方之一,其系列制剂如双丹颗粒、双丹片、双丹口服液、双丹胶囊等长期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迄今为止,相对于广泛开展的临床研究而言,双丹方的基础研究则相对滞后。与多数中药复方一样,双丹方所含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至今尚不明了,治病的作用机理尚未阐明,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及在国际上的推广。因此,阐明双丹方的药效物质成分及其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不仅可以为祖国医学复方配伍的科学合理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也将为开发与国际接轨的成分清楚、靶点和作用机制明确的中药新药奠定坚实基础。本研究拟通过血清药物化学等研究手段,探寻双丹方的主要有效成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方有效成分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和抗心肌缺血的药效学研究,初步阐明该方的组方原理和作用机制。2方法2.1双丹方体外成分分析:建立双丹冻干粉的体外指纹图谱HPLC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ZORBAX SB C18(250 mm×4.6 mm 5μm,Agilent),柱温30°C,流动相为甲醇与2%冰醋酸,采用梯度洗脱程序:甲醇-2%冰醋酸(5∶95,v/v)0 min,(5∶95)10 min,(25∶75)30 min,(40∶60)50 min,(60∶40)70 min,流速1 m L·min-1,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80 nm;以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对双丹冻干粉进行指纹图谱分析表征,确认各物质成分归属。2.2双丹方体内成分分析: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双丹冻干粉经口灌胃后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体外样品指纹图谱,分析比较双丹冻干粉给药后所得血清样品,鉴定双丹冻干粉大鼠血中移行成分。2.3丹参素配伍丹皮酚与独用丹皮酚的大鼠血浆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性:建立大鼠含药血浆及组织样品中丹皮酚的HPLC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Sino Chrom ODS BP C18(250 mm×4.6 mm 5μm,依利特),柱温30°C,流动相为甲醇-2%冰醋酸(70∶30,v/v),流速1 m L·min-1,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74 nm;以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对丹皮酚单独给药及丹参素配伍丹参素给药的大鼠血浆及组织(心、肝、脾、肺、肾和脑)匀浆进行检测,对比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及其在组织中分布的特性。2.4丹参素配伍丹皮酚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大鼠连续给予丹参素(160 mg·kg-1)、丹皮酚(80 mg·kg-1)或丹参素配伍丹皮酚21天,于第20、21天采用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85 mg·kg-1)方法造成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模型,戊巴比妥麻醉(35 mg·kg-1)后记录心电图,取血和心肌组织分别检测c Tn I、CK-MB、LDH及TBARS、SOD、CAT等系列生化指标的变化。3结果3.1双丹方体外成分分析:双丹冻干粉指纹图谱中有11个共有特征峰,其中1、6和11号峰分别为源自牡丹皮的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2、3、4、5、7、8、9和10号峰分别为源自丹参的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紫草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3.2双丹方体内成分分析:大鼠口服双丹冻干粉后经鉴定有8种血清移行原型成分,分别为源自牡丹皮的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源自丹参的丹参素、原儿茶酸、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此8种成分将有可能成为双丹方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3.3丹参素配伍丹皮酚与独用丹皮酚的大鼠血浆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性:丹参素配伍丹皮酚给药后血浆丹皮酚药物动力学参数及组织药物浓度较丹皮酚单独给药有显著改变,配伍给药后血浆丹皮酚浓度显著降低(P0.01),药物平均滞留时间显著延长(P0.001),表观分布容积显著增大(P0.001),表明丹皮酚在心、脑及肺组织中的浓度显著升高(P0.001)。3.4丹参素配伍丹皮酚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丹参素配伍丹皮酚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心肌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各单用组及配伍组大鼠心梗面积、血清心梗标志物(c Tn I,CK-MB,LDH)水平、心肌组织TBARS水平、凋亡细胞数、凋亡相关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01),心肌组织抗氧化酶(SOD、CAT)活力、Ⅱ相解毒酶(GPx、GR、GST、NQO1)活力、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01),心电图及心肌病理形态也得到显著改善;配伍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用组(P0.01或P0.001)。4结论本研究分别采用血清药物化学、药物动力学手段、体内动物实验模型等方法,初步明确了双丹方的药效物质成分,证实了丹参素、丹皮酚配伍组合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激活机体内源性抗氧化通路以及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有关。上述研究结果为双丹方配伍作用的原理与科学合理性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开发与国际接轨的成分清楚、靶点和作用机制明确的现代中药新药奠定了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84;R2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津 ,郎惠英 ,肖培根;牡丹根中的新成分——丹皮酚新甙的鉴定[J];药学学报;1986年03期

2 姜洪芳,汪国华;丹皮酚复乳型凝胶的制备[J];中成药;2001年03期

3 姜洪芳,汪国华;丹皮酚复乳型凝胶的制备[J];中草药;2001年08期

4 李正翔,任荣;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J];中国药学杂志;2004年04期

5 菅凌燕,杨跃辉,徐英宏,何仲贵;2-羟丙基-β-环糊精对丹皮酚的增溶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15期

6 王晔;吴剑;李端;汪海燕;金葆康;;丹皮酚的电化学氧化及其反应机理研究[J];分析化学;2006年09期

7 滕蔚然;杜宁;;丹皮酚汽疗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年05期

8 高健;相海鹰;许同桃;胡建平;吴群;;丹皮酚及其席夫碱衍生物的抑菌性研究[J];化学试剂;2007年01期

9 刘本臣;;丹皮酚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7年11期

10 高鑫;陈光勇;刘光明;;丹皮酚的合成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婷;吴晓慧;沈奇;缪月秋;吴国荣;;丹皮酚及其包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比较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植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学术报告及研究论文集[C];2007年

2 郑新宇;杨桂娣;;丹皮酚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赵瑜;杨华武;谭新良;黎艳玲;陈雄;朱卓越;苏利霞;刘建福;;液相色谱法测定卷烟烟丝和烟气中的丹皮酚[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4 李鸿宾;孙国平;徐淑萍;吴成义;王华;魏伟;;丹皮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刘继勇;韩盈;王峥涛;胡晋红;陈凯先;;基于皮肤、血液同步微透析技术的丹皮酚经皮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唐玉春;刘洋;柯典典;陈晓岚;朱海生;屈凌波;;丹皮酚氨基磷酸酯衍生物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许玲;金传山;吴德玲;;不同加工工艺对丹皮中丹皮酚和丹皮总苷含量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永梅;梁红;杨玉梅;;丹皮酚对大鼠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9 张雅珩;李加忠;任翠领;王小茹;盛芬玲;陈兴国;;丹皮酚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伟;戴敏;;丹皮酚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部分机制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健萍 李连珍 赵红江;牡丹皮药理作用广泛[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少轩;秀外慧中牡丹花[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蕾;丹皮酚对炎性环境下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李骅;双丹方成分分析及其主要成分丹参素配伍丹皮酚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3 宋艺君;丹皮酚对大鼠肝癌前病变的预防作用及其药动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胡静;丹参素联合丹皮酚对糖尿病大鼠基底动脉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5 卜今;丹皮酚抑制黑素合成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及KC-MC共培养体系中细胞因子对黑素合成的反馈调节[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李秀英;丹皮酚和山奈酚抑制巨噬细胞泡沫化机制的比较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红珊;丹皮酚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抗氧化应激损伤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田广轩;丹皮酚和1,8-萘亚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邵作敏;牡丹皮中丹皮酚提取工艺优化及药理作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4 王莉莉;丹皮酚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药物转运体表达及功能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5 巩伟民;丹皮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与抗辐射活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6 刘瑾;丹皮酚干预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曾玲;丹皮酚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黄珍辉;乙酰阿魏酸丹皮酚酯的合成及抗氧化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陈群;冰片对丹皮酚药代动力学及透血脑屏障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宋宁宁;丹皮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71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371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1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