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体外循环术后炎症反应及肺功能改善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种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体外循环术后炎症反应及肺功能改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浅低温灌注体外循环术中单独应用甲强龙,乌司他丁,胰岛素和其联合应用后体内炎性介质下降水平和对术后肺功能的改善效应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联合瓣膜病且行主动脉瓣置术+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组)、甲强龙组(U1组)、乌司他丁组(U2组)、胰岛素组(U3组)甲强龙+乌司他丁组(U4组)、甲强龙+胰岛素组(U5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1),CPB结束后(T2),CPB结束后2h(T3),CPB结束后6h(T4),CPB结束后12h(T5),CPB结束后24h(T6)各时点分别抽取动脉血和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然后ELISA法分别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同时在以上时间点记录吸入氧浓度、动脉血气及呼吸功能指标,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 O2)的变化。结果(1)不同治疗组患者TNF-α的变化趋势均为T1到T2开始升高,于T2到达高峰,T2至T6逐渐下降,患者各时间点组间比较P均0.05,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说明三种药物均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甲强龙组,乌司他丁组和胰岛素组比较P0.05;甲+乌组与甲强龙组比较P0.05;甲+胰组与甲强龙组比较,无明显差异;(2)不同治疗组患者IL-6的变化趋势均为T1到T5开始升高,于T5到达高峰,T5至T6逐渐下降,患者各时间点组间比较P均0.05。不同治疗组间比较: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说明三种药物均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与TNF-α反应结果一致;甲强龙组,乌司他丁组和胰岛素组三组比较P均0.05;甲+乌组与甲强龙组比较P0.05;甲+胰组与甲强龙组比较,无明显差异;(3)不同治疗组患者IL-10的变化趋势均为T1到T2开始升高,于T2到达高峰,T2至T6逐渐下降,患者各时间点组间比较P均0.05,不同治疗组间比较: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说明三种药物均具有促进抗炎因子增加的作用,;甲强龙组,乌司他丁组和胰岛素组三组组间比较P均0.05;甲+乌组与甲强龙组比较P0.05;甲+胰组与甲强龙组比较,无明显差异;(4)六组患者不同时间点OI均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甲强龙组,乌司他丁组和胰岛素组比较均P0.05。甲强龙组与甲+乌组和甲+胰组比较无显著差异。(5)六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A-a)O2均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甲强龙组,乌司他丁组合胰岛素组比较均P0.05。甲强龙组与甲+乌组和甲+胰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体外循环过程中,所有病人均发生炎症反应。在体外循环期间,甲强龙,乌司他丁,胰岛素均能明显抑制促炎症因子的产生,抗炎因子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CPB术后肺功能。但甲强龙优于乌司他丁和胰岛素。在抑制自体炎症反应方面甲强龙与乌司他丁有协同作用,其抗炎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甲强龙和单独应用乌司他丁。三种药物均可以使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得到改善,且甲强龙效果更强,联合乌司他丁与胰岛素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甲强龙 乌司他丁 胰岛素 体外循环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肺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5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10-11
- 前言11-15
- 资料与方法15-20
- 结果20-24
- 讨论24-28
-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1
- 综述 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31-51
- 参考文献44-51
- 个人简历51-53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刚;;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06期
2 李国宾;;大剂量甲强龙治疗重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18期
3 王然;闵刚;;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年14期
4 滕开原;陈传本;陈荔莎;;短期小剂量甲强龙治疗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3年12期
5 雷刚;刘峰;;甲强龙、丹参联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35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05期
6 王晨旭;;不同剂量甲强龙与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年08期
7 唐洪波;江青山;廖剑绚;沈宝茗;李明;许明;;甲强龙在呼吸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0年50期
8 刘莲兰;甲强龙致精神障碍1例[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4年06期
9 郭宇;;30例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诊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16期
10 李雪梅;翟丽东;;干扰素γ与甲强龙联合应用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国琴;;再述1例甲强龙输液过敏反应的护理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沈一平;周郁鸿;叶宝东;俞庆宏;;甲强龙联合硫唑嘌呤治疗2例脾切后复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沈一平;周郁鸿;叶宝东;俞庆宏;;甲强龙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脾切后复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2例报道)[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4 沈一平;周郁鸿;叶宝东;俞庆宏;;甲强龙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脾切后复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2例报道)[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郏舜杰;姚灿;吕海燕;范历龙;朱敏;洪盾;陈海啸;;甲强龙和强的松对大鼠MSCs凋亡增殖分化功能的影响[A];2012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6 张杨;李秀兰;师宜健;白人骁;张文海;冯俊奇;王学谦;;糖皮质激素引发骨代谢异常的血清学机制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周一农;黄鹤光;陈先强;;甲强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肾功能的保护柞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张兆星;;甲强龙与环磷酰胺双冲击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李波;王琦;李帆冰;;甲强龙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疼痛疗效观察[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林爱桃;蔡克文;;鼓室注射甲强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观察与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知陶;已曲安奈德与醋酸甲强龙基本等效[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马垂宪;多掌握西医知识利己利业[N];健康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克芳;甲强龙对低温体外循环后肺血管内皮功能、通透性与临床结果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雯;供者MDSCs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亚华;甲强龙、低分子肝素对肺脂肪栓塞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孙宁宁;乌司他丁与甲强龙对体外循环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5年
4 李星;药物(FK1706)干预对脊髓打击损伤大鼠行为学改变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宋晓东;多种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体外循环术后炎症反应及肺功能改善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刘伟;甲强龙在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王旭;甲强龙对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中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8 李雪梅;γ干扰素联合甲强龙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9 熊安吉;不同剂量1,25(OH)_2D_3协同甲强龙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及机制[D];泸州医学院;2014年
10 张云清;氨茶碱联合甲强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D];延安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多种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体外循环术后炎症反应及肺功能改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65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