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术后罗哌卡因持续滴灌阻滞肋间神经对疼痛干预的对照研究
本文关键词:开胸术后罗哌卡因持续滴灌阻滞肋间神经对疼痛干预的对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研究罗哌卡因持续滴灌阻滞肋间神经在胸外科开胸手术后的镇痛作用,探讨其在胸外科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适应范围。方法:选择胸外科手术患者共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例。A组患者为空白对照组,术后采用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注射剂止痛;B组术后采用患者静脉自控式镇痛(PCIA 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C组术后采用罗哌卡因持续滴灌阻滞肋间神经方式镇痛,泵内药物为:罗哌卡因225mg加生理盐水至200ml。术后分别观察记录分析A、B、C组7天内以下指标: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记录术后患者全麻清醒后1-7天的评分(0-10分),三组患者全麻苏醒后,观察患者疼痛指标,若VAS≥5时予以盐酸哌替啶注射剂肌肉注射镇痛,按1mg/kg计算,50-100mg/次,每日2次记录VAS指标,以高值为当日VAS最终值。2、术后排痰情况(自主排痰、辅助排痰、被动排痰比例)。3、术后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三组的使用总量。4、术后并发症出现率(肺不张、胸腔积液、伤口感染)。5、术后麻醉副反应出现率(尿潴留、嗜睡、恶心呕吐、皮疹)。结果:1、术后第1日三组VAS值,A(7.5)、B(6.0)、C(5.1),两两组之间以SNK(Multiple range test)法比较P0.001,有统计学意义,C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A、B两组,三组术后第1日VAS标准差分别为:A(1.0)、B(1.026)、C(1.917),C组中标准差大,C组内镇痛效果差异大,稳定性较差;术后第2日三组VA 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A(6.4)、B(4.85)、C(4.25),VAS评分平均值C组与A组及B比较均P0.001,有统计学意义,C组镇痛效果好于A组及B组,A组与B组之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C组及B组与A组比较P0.001,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B组镇痛效果优于A组,C组与B组之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7天,A组VAS为(3.45、3.15、2.3、2.10、2)B组VAS为(3.20、2.80、2.3、2.05、1.8)C组VAS为(3.1、2.75、2.3、2.05、1.75)三组之间两两比较SNK P:0.298、0.208、1、0.953、0.375,均0.05,故术后3-7天内三组V AS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排痰情况:自主排痰率:A组B组及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自主排痰率比较,B组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辅助排痰率:A组、B组及C组三组相互两两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被动排痰率:A组B组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的被动排痰率比较,B组C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三组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使用量:分别为:A(156.75±55mg)、B(70.55±32mg)、C(50.41±60mg)。A、B、C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4、术后并发症:肺不张发生率:三组分别为:A(20%)、B(10%)、C(5%)例,P0.05,三组相互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胸腔积液发生率:三组分别为:A(25%)、B(15%)、C(10%)例,三组相互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伤口发生感染:A组有1例,B组及C组无伤口感染发生,P0.05.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术后麻醉副反应率:A组BC组,P0.05.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外科开胸术后罗哌卡因持续滴灌阻滞肋间神经可为部分开胸手术后患者提供理想的镇痛。尤其胸部手术切口20cm,无肋骨损伤等创伤较小的开胸手术患者,罗哌卡因持续滴灌阻滞肋间神经能发挥更稳定的镇痛效果,可能系该镇痛方式的相对适应症;
【关键词】:开胸手术后镇痛 罗哌卡因 持续滴灌阻滞肋间神经 患者静脉自控式镇痛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55
【目录】: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3
- 1 材料与方法13-17
- 2 结果17-23
- 3 讨论23-28
- 4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3
- 综述:胸外科开胸手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综述)33-42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43
- 作者简介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玉华;;肋间神经变异一例报导[J];解剖学通报;1983年02期
2 汪品力;;肋间神经变异一例[J];四川解剖学杂志;1985年03期
3 吴才,廖历兴,黄河清,吴小冰,王翠琴,张政;持续肋间神经、胸膜阻滞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1年04期
4 吕涛;左少伟;;54例腰部切口手术保留肋间神经效果分析[J];医药产业资讯;2005年23期
5 石家庄市脊柱损伤研究协助组;边长泰;王汉卿;宋恩旭;石炎声;厌雷;扈传午;赵淑贤;柴戬臣;林继中;王金萍;侯立琴;;狗肋间神经与股神经根吻合后神经再生情况的观察[J];河北医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6 黄保方,颜小琼,陈曼仙,刘光耀;肋间神经瘤二例报告[J];临床放射学杂志;1984年01期
7 阎书臣,马群波;肋间神经纤维瘤二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1985年03期
8 刘长荣;邵振恒;陈秀河;于景源;张信英;毕郑钢;王伟迪;李凤鸣;朱孔东;;肋间神经与腰骶神经吻合治疗截瘫[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0年06期
9 王书康;赵善生;杨茂金;王成恩;;肋间神经瘤4例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1993年03期
10 王海东;景涛;杨康;廖克龙;;冷冻肋间神经在胸部外科手术后的镇痛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仲秋;高建美;姜文航;;我院应用钳夹肋间神经用于开胸术后止痛的探讨[A];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11年
2 冯志骏;徐刚;杜传军;;十一肋间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术致肋间神经和血管损伤的风险分析[A];华东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张穗;杨婷婷;孙卉;;胸科术后肋间神经镇痛的临床观察[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 潘天耀;吕方;魏泽;;膈神经和肋间神经电信号分析方法的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闻一;肋间神经炎用云南白药敷[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2 李丽静 陈建设;冷冻法助病人轻松度过伤口“疼痛期”[N];医药经济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成伟;臂丛神经损伤膈神经和肋间神经修复肌皮神经的回顾性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谦;保护肋间神经对常规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杨杰;开胸术后罗哌卡因持续滴灌阻滞肋间神经对疼痛干预的对照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6年
3 赵曙光;侧方肌肉非损伤剖胸切口下冷冻肋间神经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4 张辉;54例腰部切口手术保留肋间神经的临床效果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5 周成欢;肋间神经移位术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9年
6 张健;带血管肋间神经移位重建弛缓性膀胱功能的初步临床应用[D];南华大学;2010年
7 徐然;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的临床观察[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8 李祥;肋间神经切断对大鼠乳腺增生影响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开胸术后罗哌卡因持续滴灌阻滞肋间神经对疼痛干预的对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76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