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绝大多数,所占比例约87%。脑卒中是全球60岁以上人口第二位死亡原因和15~59岁人口第五位死亡原因,在我国脑卒中已经成为城市第三位和农村人口第二位死亡原因。目前我国脑卒中患者约750万,其中450万致残,丧失劳动能力或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每年新发病例250万,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仍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患者及其家庭和国家严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我国每年脑卒中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00亿元,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的10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与能量耗竭、氧化应激、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一氧化氮(NO)、钙超载、细胞凋亡、炎症等密切相关。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方法是溶栓,美国FDA批准的唯一溶栓药物是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 PA),治疗时间窗仅为脑卒中发病后4.5小时,因此绝大多数患者得不到有效救治。几十年来全球医生和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神经保护药物的研究,虽然这些药物在实验室研究中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在后期的临床试验中都失败了。寻找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新策略和新药物是脑卒中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缺血缺氧可促进机体发生代偿性血管新生,但过程缓慢,作用很弱。通过给予药物促进脑缺血局部血管新生,建立新的循环通路以有效缓解缺血引起的神经损伤,并对神经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产生治疗作用,这种方法就是治疗性血管新生,治疗性血管新生有望成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新策略。我室前期研究报道血管内皮细胞存在α7 n ACh R,参与血管新生调节,其激动剂胆碱,能够增加内皮细胞胞内Ca2+浓度,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及体外血管索形成,促进心梗组织侧枝循环的建立。提出α7 n ACh R可能是治疗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新靶标。胆碱是否可以促进脑血管新生从而提供脑保护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待研究。本研究以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和低氧诱导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胆碱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及其血管新生相关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分组与给药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280±20g)随机分为8组,每组18只,包括假手术组、胆碱50 mg/kg组、胆碱100 mg/kg组、胆碱200 mg/kg组、胆碱100 mg/kg+α7 n ACh R选择性阻断剂MLA1 mg/kg组、MLA 1 mg/kg组和阳性对照药尼莫地平20 mg/kg组。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大鼠采用线栓法诱导右侧大脑中动脉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假手术组仅做血管分离,不插管,其余操作同手术组。所有药物用注射用水溶解,胆碱和尼莫地平口服给药,MLA采用皮下给药,给药量2 m L/kg,于手术后4 h给药,以后每天一次,连续给药10天。2.动物实验检测指标测定144只大鼠10天的生存率和体重;应用Bederson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应用双前肢抓握实验和平衡木实验测定大鼠的行为学能力;p MCAO后10 d大鼠麻醉处死后迅速取脑,大脑冠状位切片应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梗死侧大脑拍照后测定脑表面血管长度和面积用于观察缺血脑表面血管新生情况;脑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切片经CD34免疫组化及CD34/PCNA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缺血脑皮质微血管新生情况;测定血清NO和VEGF水平;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缺血脑皮质α7n ACh R,HIF-1α,e NOS,i NOS和VEGF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3.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和鉴定取3周龄大鼠脑用改良胶原酶/分散酶消化法培养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简单的说,将2~3周龄大鼠脑皮质剪碎、匀浆,然后先后通过200μm和77μm的滤网过滤,滤网上组织应用0.1%胶原酶/分散酶37°C消化25 min,沉淀中加入25%BSA-DMEM中1000×g,梯度离心20 min分离微血管层。分离的微血管加入完全DMEM培养基于37°培养于5%CO2培养箱中,完全培养基成分包括:20%FBS,100μg/m L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00μg/m L肝素钠,3.75 mg/m L HEPS,0.2 U/m L胰岛素,0.3 mg/m L L-谷氨酰胺,10U/m L青霉素和100μg/m L链霉素,p H 7.2–7.4。细胞应用CD34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阳性,第三代细胞用于实验研究。4.细胞实验检测指标在低氧(1%O2、95%CO2)培养条件下,运用小干扰RNA技术(small-interfering-RNA,si RNA)沉默HIF-1α基因,应用MTS试剂盒检测胆碱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应用划痕实验检测胆碱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作用;应用Matrigel基质胶使内皮细胞形成血管索,检测胆碱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成管作用影响;应用NO生化试剂盒和VEGF 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NO和VEGF水平。细胞实验分组:对照组(无胆碱DMEM);胆碱1μM组;胆碱10μM组;胆碱100μM;胆碱100μM+MLA 1μM组;MLA 1μM组;胆碱10μM+HIF-1αsi RNA 100 nmol/L组。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各组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s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第一部分胆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及其血管新生机制1.胆碱增加p MCAO大鼠生存率,改善体重和神经功能大鼠p MCAO后10天,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生存率降到60%。胆碱50~200 mg/kg给药10天,提高生存率到67%~80%,但是α7 n ACh R选择性阻断剂MLA 1 mg/kg能够阻断胆碱100 mg/kg的作用。大鼠p MCAO后10天,体重明显减轻,给予胆碱治疗后体重明显增加。应用Bederson评分连续10天评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模型组Bederson评分显著增加,100和200 mg/kg胆碱给药7~10天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应用双侧前肢抓握和平衡木行走实验评定大鼠前肢肌力和感觉运动反射和协调能力,胆碱治疗可以剂量依赖性提高大鼠肌力,但是胆碱对大鼠平衡木行走实验评分没有显著改变;胆碱的这些作用能够被MLA所阻断。2.胆碱减少p 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和神经细胞死亡大鼠p MCAO后10天,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胆碱治疗10天,能够剂量依赖性降低脑梗死体积;但是胆碱的作用能够被MLA所完全阻断;在脑切片HE染色图像中,模型组大鼠可见许多死亡的神经细胞,同时伴有核固缩、肿胀和空泡化;胆碱能够显著改善这些病理学改变;MLA能够阻断胆碱的作用。3.胆碱促进缺血脑组织血管新生大鼠p MCAO后10天,检测胆碱对脑缺血表面和脑缺血组织半影区血管新生情况。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脑表面血管数量明显增加,胆碱能够剂量依赖性地促进p MCAO大鼠脑缺血组织血管新生,总的血管长度和血管面积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性增加。CD34/PCNA免疫荧光双染显示新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代表微血管密度。与模型组相比,胆碱100mg/kg和200 mg/kg组CD34和PCNA共表达细胞数明显增加。MLA能够完全阻断胆碱对p MCAO大鼠缺血脑组织促血管新生作用。CD34免疫组化结果与之一致。尼莫地平和胆碱作用不一致,不能够促进缺血脑组织血管新生。4.胆碱提高p MCAO大鼠血清NO和VEGF水平pMCAO后10天,测定大鼠血清NO和VEGF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NO水平明显降低,但是VEGF水平没有明显改变。100~200 mg/kg胆碱给药10天均能显著增加血清NO和VEGF的水平,这一作用能够被MLA所阻断。尼莫地平增加NO水平,但对VEGF水平没有明显影响。5.胆碱对p MCAO大鼠缺血脑皮质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大鼠p MCAO后10天,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缺血脑皮质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α7 n ACh R、HIF-1α和VEGF m RNA水平明显上调,然而e NOS m RNA显著下调,i NOS m RNA没有明显改变。100 mg/kg治疗10天显著增加α7n ACh R、HIF-1α、e NOS和VEGF m RNA水平,但是对i NOS基因没有明显改变。1 mg/kg MLA能够阻断胆碱的上述作用,但是其本身没有直接作用。各组α7 n ACh R、HIF-1α、e NOS、i NOS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基因表达结果基本上一致。第二部分胆碱对低氧条件下r BMECs的影响1.胆碱促进r BMECs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在1%的低氧条件下孵育24 h,与对照组相比,1~100μM胆碱能够浓度依赖性地促进r BMECs增殖,细胞迁移和血管索形成;1μM MLA和100 nmol/L HIF-1αsi RNA能够阻断10μM胆碱的上述作用,并且不产生直接作用,提示胆碱是通过激活α7 n ACh R上调HIF-1α表达促进r BMECs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2.胆碱增加r BMECs培养液中NO和VEGF水平低氧条件下,给药24 h后测定r BMECs培养上清液中NO和VEG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1~100μM胆碱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提高NO和VEGF水平。MLA能够阻断胆碱促r BMECs分泌NO和VEGF;HIF-1αsi RNA能够阻断胆碱促r BMECs分泌VEGF但是对NO分泌无明显影响。提示胆碱促进r BMECs分泌VEGF与激活α7 n ACh R和HIF-1α同时相关;而促进NO分泌仅与激活α7 n ACh R相关。结论:1.胆碱通过激活α7 n ACh R促进p MCAO大鼠缺血脑组织血管新生,形成侧枝循环,从而提高大鼠生存率,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体重和神经行为学功能。2.胆碱治疗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新生作用与上调脑组织α7 n ACh R,HIF-1α,e NOS和VEGF m RNA和蛋白表达,提高血清VEGF和NO水平有关。3.胆碱在低氧诱导下通过激活α7 n ACh R促进r BMECs增殖、迁移、成管作用和分泌VEGF、NO,可能是其促缺血性脑血管新生的细胞学机制。4.激活α7 nAChR通路促进脑血管新生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途径。
【学位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R96
【文章目录】: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胆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及其血管新生机制
前言
技术路线图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线栓法制备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2.2 分组及给药
2.3 大鼠生存率测定
2.4 大鼠体重测定
2.5 神经功能及行为学评定
2.6 组织取材及处理
2.7 脑表面血管密度测定
2.8 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
2.9 病理学染色
2.10 血清NO水平测定
2.11 血清VEGF水平测定
2.12 Realtime PCR
2.13 Western blot
2.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1 胆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1.1 胆碱对pMCAO大鼠生存率的影响
1.2 胆碱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1.3 胆碱对大鼠神经功能及行为学评定的影响
2 胆碱对大鼠脑损伤病理学的影响
2.1 胆碱对p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2.2 胆碱对pMCAO大鼠缺血脑皮质病理形态学影响
3 胆碱对pMCAO大鼠的脑血管新生作用
3.1 胆碱对pMCAO大鼠脑表面血管密度的影响
3.2 胆碱对pMCAO大鼠缺血脑皮质血管新生的影响
4 胆碱对pMCAO大鼠脑血管新生相关作用机制
4.1 胆碱对pMCAO大鼠血清NO的影响
4.2 胆碱对pMCAO大鼠血清VEGF的影响
5 胆碱对pMCAO大鼠缺血脑皮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1 胆碱对 α7 nAChR mRNA表达的影响
5.2 胆碱对HIF-1α mRNA表达的影响
5.3 胆碱对eNOS mRNA表达的影响
5.4 胆碱对iNOS mRNA表达的影响
5.5 胆碱对VEGF mRNA表达的影响
6 胆碱对pMCAO大鼠缺血脑组织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
6.1 胆碱对 α7 nAChR蛋白表达的影响
6.2 胆碱对HIF-1α 蛋白表达的影响
6.3 胆碱对eNOS蛋白表达的影响
6.4 胆碱对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
6.5 胆碱对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附图
结语
第二部分 胆碱对低氧诱导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前言
技术路线图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
2.2 siRNA实验
2.3 MTS实验
2.4 划痕实验
2.5 血管索形成实验
2.6 rBMECs培养上清NO,VEGF测定
2.7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1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s)原代培养和鉴定
2 HIF-1α siRNA对rBMECs干扰效率的检测
3 胆碱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索形成的影响
3.1 胆碱对低氧rBMECs增殖的影响
3.2 胆碱对低氧rBMECs迁移的影响
3.3 胆碱对低氧rBMECs形成血管索的影响
4 胆碱对低氧诱导rBMECs分泌NO, VEGF的影响
4.1 胆碱对低氧诱导rBMECs分泌NO的影响
4.2 胆碱对低氧诱导rBMEC分泌VEGF的影响
结语
全文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著
个人简历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绍则,陆健,卢永彪;缺血性脑卒中302例分析[J];现代康复;2000年13期
2 宋彩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1年03期
3 王玉玲;老年人饮食、生活习惯与缺血性脑卒中[J];医学综述;2001年04期
4 谭清华,赵忠新,邵福源,李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激活诱导分子的表达[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年01期
5 王凤芹,刘翠梅;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个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2年07期
6 王德仙;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指导[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3期
7 罗春华,李国静,赵武,陈华蓉;1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和血糖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03年04期
8 陈义禄;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35例诊治体会[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年04期
9 陈小转,陈志祥;3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流变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年03期
10 郭罗勇,钟红跃;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平;缺血性脑卒中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童叶青;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炎症因子及候选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毛蕾蕾;调节性T细胞输注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tPA溶栓后出血转换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4 彭洁;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张振昶;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易感基因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韩新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thepsin S/Cystatin C水平与动脉斑块性质及短期预后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7 张顺;磁共振非高斯分布扩散峰度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黄明;CXCL12/CXCR4拮抗剂AMD3100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柏盈盈;内皮祖细胞和p38 MAPK抑制剂联合治疗糖尿病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影像学评价[D];东南大学;2015年
10 金鑫;胆碱对缺血性脑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药理学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2 余德标;“扶正补土”针灸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黄冰;基于干细胞的新型靶向复合生物基因载体的构建与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郭泽铭;血清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的关系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马亚新;Lokomat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6 廖少钦;电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DTI评价[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刘丽娟;多模式MRI指导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8 支晓东;支架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长期随访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9 陈丽霞;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关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范玉佳;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启动子区SNP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研究及初步功能鉴定[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
285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