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氟比洛芬酯对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09 09:25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围术期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氟比洛芬酯对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择期于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80例,术前肺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或Ⅱ级,年龄35~64岁,性别不限,BMI 18~28Kg/m~2。随机将患者分为四组,保护性机械通气组(P组=20);常规机械通气组(C组=20);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联合氟比洛芬酯组(P+F组=20);常规机械通气联合氟比洛芬酯组(C+F组=20)。四组均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保护性机械通气参数:双肺通气时V_T 8 ml/Kg,通气频率12~14次/分,单肺通气时V_T 6 ml/kg,通气频率14~16次/min,单肺通气期间设定呼气末正压(PEEP)为5 cmH_2O;常规机械通气参数:双肺通气时V_T10ml/kg,通气频率10~12次/min,单肺通气时V_T 8ml/kg,通气频率13~16次/min。氟比洛芬酯给药方案:在麻醉诱导前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2mg/Kg。四组患者术毕均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C组和P组PCIA配方为舒芬太尼100ug加昂丹司琼16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P+F组和C+F组PCIA配方为舒芬太尼100ug、氟比洛芬酯2mg/Kg加昂丹司琼16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四组PCIA背景输注速率2 ml/h,自控给药(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min。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0)、术毕(T_1)、术后24小时(T_2)、术后72小时(T_3)和术后一周(T_4)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数量和计算CD4~+/CD8~+比例,并记录患者术后肺功能异常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比较,四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和NK细胞水平在T_1至T_3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P0.05)。与C组比较,C+F组和P组在T_1至T_3时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和NK细胞降低水平更轻(P0.05)。与P组比较,P+F组在T_1至T_3时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和NK细胞降低水平更小(P0.05)。在T_3时,四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P+F组已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其余三组仍低于术前。而此时,其余三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和NK细胞均低于P+F组(P0.05)。在T_4时,四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和NK细胞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CD8~+T细胞在各时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异常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氟比洛芬酯可减轻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短期免疫功能的抑制,而且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更快。
【学位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34.2;R614
【文章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退出标准
    2.5 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案
    2.6 患者血清中的免疫指标的采集
    2.7 患者免疫指标测定所需的抗体以及仪器
    2.8 患者血清中的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测定
    2.9 患者其他相关实验数据的采集
    2.10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四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围术期相关指标的比较
    3.2 四组患者在不同时刻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水平的比较
    3.3 四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异常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岩;王晶;谷会兰;朱丹彤;张叶;张向荣;;氟比洛芬肠溶微球的制备与影响因素考察[J];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2012年03期

2 吉栋;张晨玥;徐冰;丁宁;杨涛;侯炯;;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术后苏醒和疼痛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8年07期

3 李发展;周强;桂军云;林钦英;;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J];中国药物评价;2016年05期

4 李发展;周强;桂军云;林钦英;;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年01期

5 邵海涛;李伟伟;李红军;;比较氟比洛芬酯和地佐辛对鼻咽手术后躁动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69期

6 于游嵩;;氟比洛芬酯合并丙泊酚静注在老年开胸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96期

7 苏红艳;刘雅静;李亚醒;陈淑艳;朱晓华;;氟比洛芬酯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年02期

8 陈恩;陈开华;;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混合痔手术的疗效观察[J];药品评价;2016年20期

9 章静;徐家济;宋凯;范宝玉;;氟比洛芬酯用于老年急腹症围术期超前镇痛4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年02期

10 洪丽琼;代景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高龄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沈锦春;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的多模式镇痛效应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2 陈少欣;新型酯水解酶的筛选及应用于氟比洛芬的拆分[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4年

3 卢静;氟比洛芬酯用于宫颈癌手术镇痛以及对宫颈癌肿瘤生长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6年

4 孙亮;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正常及缺血再灌注条件下心肌钠通道影响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5 梁迪;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前体药物的合成及其微乳、亚微乳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陈芳;心血管术后非感染性体温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7 孙宝柱;氟比洛芬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杨隆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前体对疼痛的调控[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继成;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氟比洛芬酯对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2 赵玉华;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日间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D];郑州大学;2018年

3 王振;氟比洛芬巴布膏结合骨科洗药治疗早期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张瑞博;氟比洛芬酯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18年

5 花雨濛;羟考酮和氟比洛芬酯预防甲状腺术后头痛的比较观察[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6 王浩;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对腰椎滑脱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7年

7 王方圆;逆向法确定双手性中心化合物—氟比洛芬酯的竞争吸附等温线[D];温州大学;2018年

8 张弘扬;纳布啡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镇痛的临床效果[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9 李志伟;精准化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氟比洛芬酯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中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10 孙立瑞;氟比洛芬L-抗坏血酸酯的酶法合成[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6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876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2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