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痛方外敷治疗局部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骨痛方外敷治疗局部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骨转移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WHO三阶梯镇痛方案的实施,以及抑制骨转移药物的应用,非药物疗法的实施,癌痛已得到较满意的控制。骨转移疼痛的治疗也从单纯的药物治疗,向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发展。阿片类药物已成为中重度疼痛的首选药物,但由于其副作用明显,以及患者对麻醉性镇痛药物的恐惧心理,制约了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中药外敷通过体表给药,止痛迅速,避免了口服给药引起的胃肠不适,以及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特别是肿瘤患者正气亏虚、不耐攻伐尤为适宜。而且中药外敷止痛费用低、不良反应少、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研究。骨转移疼痛多为昼轻夜重或阴雨天加重,故辩证为寒、痰、瘀血所致之阴证且“毒损络脉”的假说认为癌症患者病程长,邪气舍于络而成“病络”,即“久病入络”的思想,日久可导致疼痛、痛积等。病邪侵袭络脉,损伤络气,使络气郁滞,导致津凝为痰、血滞为瘀,产生瘀血、痰浊等“癌毒”。因此治疗上多以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治法为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骨痛方”,药物组成包括丁香、细辛、肉桂、炮姜、全蝎、穿山甲、半夏。[研究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观察,获得骨痛方外敷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临床数据以及有效率,丰富三阶梯止痛治疗的内容。[研究方法]根据治疗前有无口服阿片类止痛药将3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单纯中药组、联合治疗组,全部病例均给予骨痛方外敷,联合组给予阿片类止痛药物镇痛。全部病例出现爆发痛均给予阿片类药物进行解救。每日记录治疗前后疼痛NRS评分,观察局部不良反应。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评分、计算治疗后疼痛缓解率和有效率,记录治疗前后阿片类药物剂量。[研究结果]1.疼痛强度改善方面:比较治疗前后NRS评分改善情况,发现NRS评分随着治疗的进展,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单纯中药组及联合组均可明显缓解疼痛。33例患者治疗前NRS评分为(4.97±1.20),治疗后NRS评分为(2.58±1.15),经统计学分析,P0.05。单纯中药组治疗前NRS评分为(4.27±1.01),治疗后NRS评分为(1.73±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吗啡用量:治疗前后吗啡用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疼痛缓解率及有效率:疼痛缓解率及有效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治疗后分别为60.6%、93.9%。单纯中药组疼痛缓解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1.8%、100%:联合组疼痛缓解率及有效率分别为50%、90.9%。4.治疗前后卡氏功能状态评分:33例患者治疗前KPS评分(66.06±4.15),治疗后KPS评分(70.15±4.68),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中药组治疗前KPS评分(64.55±6.79),治疗后KPS评分(68.64±7.2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前KPS评分(66.82±5.32),治疗后KPS评分(70.91±6.1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临床观察过程中,骨痛方外敷局部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使用安全。[研究结论]本研究使用骨痛方外敷治疗癌性骨转移疼痛,通过临床观察病例,验证了骨痛方外敷治疗癌性骨转移疼痛阴证的疗效。得到结论如下:1.骨痛方可改善骨转移疼痛,单纯中药组可缓解NRS≤5分疼痛,疼痛缓解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1.8%、100%:联合组可缓解NRS≤7分疼痛,疼痛缓解率及有效率分别为50.0%、90.9%。2.骨痛方可明显改善骨转移疼痛的生活质量。3.局部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安全。
【关键词】:临床研究 骨痛方 骨转移疼痛 中医外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0.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符号说明10-11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1-34
- 综述一 癌性骨转移中医机制及疼痛治疗11-21
- 1. 古代对骨转移瘤的认识11
- 2. 中医对肿瘤转移机制的认识11-13
- 3 中医骨转移癌痛治疗13-17
- 4 小结与展望17-18
- 参考文献18-21
- 综述二 西医对骨转移的认识及疼痛治疗21-34
- 1 骨转移机制21-23
- 2 现代医学对骨转移疼痛治疗23-28
- 3 总结和展望28-29
- 参考文献29-34
- 前言34-35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35-54
-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35-39
- 1 临床资料35-36
- 2 研究方法36-39
- 研究结果39-46
- 1 一般资料39-40
- 2 结果40-46
- 讨论46-54
- (一) 提出问题46
- (二) 与文献研究可比性分析46-49
- (三) 疗效分析49-51
- (四) 骨痛方外用辅助治疗局部骨转移疼痛的中西医理论分析51-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8
- 附录58-60
- 致谢60-61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61-62
- 个人简历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应馨,柳月安,王爱芳;中药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4年04期
2 肖红霞,倪巧智,杨苗红;癌症骨转移疼痛的临床镇痛与心理护理[J];中医正骨;2003年10期
3 王玉猛;张成显;万建;;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6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7期
4 梁松岳;田莎;;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34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0年01期
5 王燕;苏卫;;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07期
6 杨爱华;;放疗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骨转移疼痛43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年03期
7 高玉仙,王玉,张翠兰;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治疗与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1996年01期
8 RobertG,TwycrossMADM,茹润芳;骨转移疼痛的发生原因及处理[J];中医正骨;1997年01期
9 孙晶波;任云会;李文庆;杨柳;;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年20期
10 樊蕴莉;张琳;;骨转移疼痛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昆;;骨转移疼痛的机制与治疗[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2008年世界镇痛日新闻发布会暨全国微创疼痛治疗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8年
2 马虹;张涛;;钐二乙胺四亚甲基磷酸盐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陈伟;郑涛;;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综合治疗[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陈映霞;施毅;秦叔逵;钱军;王琳;何泽明;;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5 高音;冯利;;骨转移疼痛的研究进展及探索[A];2009年首届全国中西医肿瘤博士及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戴庆靖;宋文忠;;~(89)锶内照射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A];第三届全国核素显像暨核素治疗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姚俊涛;许建秦;吴敏惠;赵征;袁冰;于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41例疗效观察[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卢雯平;;补肾活血中药配合博宁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40例疗效分析[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刘彩平;;~(89)SrCl_2治疗骨转移疼痛观察及护理[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10 黄智芬;杨泽江;刘俊波;黄常江;邓朝明;;丹参(冻干)结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主题报告、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桂琦;骨代谢标志物(NTx)与大鼠骨转移疼痛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程爱萍;铼[~(188)Re]依替膦酸盐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及基础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鲍晓玲;骨痛方外敷治疗局部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马凌元;中药塌渍配合氨酚曲马多片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骨痛方外敷治疗局部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1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