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中药疏肝散结、补肾柔肝周期疗法冶疗乳腺增生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4 03:11

  本文关键词:中药疏肝散结、补肾柔肝周期疗法冶疗乳腺增生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模拟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及病理表现,观察疏肝清热、软坚散结、补肾柔肝周期疗法对大鼠一般情况状况、乳头直径、乳腺组织的病理、血清激素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大鼠乳腺组织的ERK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并统计临床总有效率,力求从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异常调节及影响信号通路方面探讨乳腺增生的发病机制,以期能为中药周期治疗乳腺增生病提供更客观的实验依据,并以此筛选药物配伍,为研制新的中药制剂提供实验依据并奠定理论基础,进而观察临床应用此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及对兼月经不调患者的影响。方法:1.实验研究:选用SPF级雌性健康未孕SD大鼠90只,体重200±20g,随机抽取20只作为空白组,剩余70只鼠进行造模。各空白组大鼠于右下肢肌肉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液,剂量为0.2ml/kg·d,共计30天;余大鼠于右下肢每日肌注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剂量为0.5mg/kg·d,共25天后,改为连续5天每日每只右下肢肌注射黄体酮注射液,剂量为4.5mg/kg·d。于30日后,随机从空白和造模组各抽取10只大鼠,无菌操作剜下大鼠第3对的左侧乳房,置于10%的甲醛溶液中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之后在显微镜下观测其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镜下模型组大鼠较空白组乳腺腺管、腺泡显著增生,提示其造模是成功的,即成功建立了大鼠的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逍遥丸对照组,三苯氧胺对照组,治疗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分别灌服相应药物。空白组及模型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连续30日。最后一次灌胃24h后,麻醉下股动脉采血并离心,留血清,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血清激素E2、P、PRL、神经内分泌因子β-内啡肽。采血后处死大鼠,摘取第3对乳房的左侧乳腺组织,检测ERK及雌、孕激素受体。2.临床研究: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前疏肝清热、软坚散结,经后补肾柔肝、调理冲任为指导的方药进行临床治疗,疗程为8周。疗程结束后,收集相关资料,以末次治疗结束后,开始随访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以评价中药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效果。结果:1.模型组大鼠与空白组相比,于造模第12日起,开始出现喜聚集,毛发粗糙,具有攻击性,乳房色红隐隐等症状。造模后鼠精神不振,爪凉,易激,乳房色红,透毛可见。用药后大鼠呈现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活动增加,易激惹,乳房红肿现象基本消失。各组间表现无明显差异。2.空白组乳腺导管上皮结构正常,管腔无扩张,腺泡数少,周围组织比例多。模型组比空白组大鼠乳腺的腺泡增生密集,小叶导管扩张,导管腔内可见较多分泌物。3.模型组大鼠的乳头直径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灌服Ⅰ号方后各用药组乳头直径缩小,但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用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灌服Ⅱ号方后各用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以E2为指标:模型组大鼠的E2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灌服药物后中药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逍遥丸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为指标:模型组大鼠的P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灌服药物后逍遥丸组与模型组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逍遥丸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RL为指标:模型组大鼠的PRL与空白组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灌服药物后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与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逍遥丸和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β-EP为指标:模型组大鼠的β-EP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灌服药物诸组与模型组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苯氧胺组、逍遥丸和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血清细胞因子TNF-α:模型组大鼠的TNF-α与空白组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灌服药物后逍遥丸组及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逍遥丸和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ER、PR、ERK的表达强度染为棕黄色且呈粗颗粒状细胞是ER、PR、ERK表达之阳性细胞。模型组的阳性细胞数量较正常组增多。7.临床疗效临床观察40例患者,其中治愈23例;显效8例;有效者为8例,无效者为2例,其总有效率达95%。结论:1.中药周期疗法改善乳腺增生大鼠的异常行为、乳头直径等一般状况。表明此疗法对大鼠增生的乳腺有一定的改善作用。2.中药周期疗法通过先重在疏肝清热、软坚散结以治标,补肾柔肝、调理冲任的作用,能恢复使用外源激素所造成的大鼠体内激素失衡的状态,恢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全面治疗乳腺增生。3.周期疗法药物降低血清TNF-α,可能通过其抗炎作用来治疗乳腺增生,从而降低其向乳腺癌发展的可能性。4.雌、孕激素受体高表达与乳腺增生的发病有关,周期治疗可抑制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减弱对雌孕激素对靶细胞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的目的。5.中药周期疗法可使患乳腺增生的大鼠的乳腺组织中ERK蛋白表达量降低。该方法通过抑制ERK/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的活化,以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进而可降低其向乳腺癌发展的可能。6.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显著,尤其是对兼见月经不调的患者,对其正常月经周期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优势。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 中药周期疗法 TNF-α ERK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69
【目录】:
  • 摘要6-9
  • ABSTRACT9-13
  • 缩略 词表13-14
  • 前言14-16
  • 一 立题依据16-17
  • 二 研究进展17-24
  • 1 现代医学对HMG的认识17-19
  • 1.1 现代医学对HMG的病因及病理研究17-18
  • 1.2 现代医学对HMG的治疗进展18-19
  • 2 祖国医学对HMG(乳癖)的认识及研究状况19-21
  • 2.1 对乳癖病名的认识19
  • 2.2 乳癖的病因病机19-20
  • 2.3 证候分布特点20
  • 2.4 辨证论治20-21
  • 3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相关性研究21-22
  • 3.1 ERK结构与主要功能及与乳腺癌相关性22
  • 3.2 TNF-α的结构与主要功能及与乳腺癌相关性22
  • 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22-24
  • 4.1 意义22
  • 4.2 目的22-24
  • 三 实验研究24-36
  • 1 主要技术路线24-25
  • 2 实验材料25-26
  • 2.1 实验动物25
  • 2.2 主要试剂和药品25
  • 2.3 主要仪器25-26
  • 2.4 实验地点26
  • 3 实验方法26-28
  • 3.1 造模方法26
  • 3.2 分组26
  • 3.3 实验药物制备及给药剂量26-27
  • 3.4 标本采集27
  • 3.5 监测指标27-28
  • 3.6 统计学分析28
  • 4 实验结果28-36
  • 4.1 动物一般情况28
  • 4.2 造模前后乳腺组织病理切片28-29
  • 4.3 用药前后乳头直径的变化29-30
  • 4.4 血清激素水平改变30-31
  • 4.5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变31-32
  • 4.6 乳腺组织ER、PR、ERK的表达强度32-34
  • 4.7 实验结果小结34-36
  • 四 临床研究36-40
  • 1 主要技术路线36-37
  • 2 病例来源37
  • 3 诊断标准37
  • 3.1 症状和体征37
  • 3.2 排除标准37
  • 3.3 辅助检查37
  • 4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及脱落、剔除标准37-38
  • 4.1 纳入标准37
  • 4.2 排除标准37
  • 4.3 脱落、剔除标准37-38
  • 5 治疗与观察38
  • 5.1 治疗38
  • 5.2 观察38
  • 6 疗效评定标准38-39
  • 6.1 临床疗效标准38
  • 6.2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断标准38-39
  • 7 总有效率的计算39
  • 8 随访39
  • 9 试验结果39-40
  • 五 分析与讨论40-46
  • 1 动物模型的制作40
  • 2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40
  • 3 处方的机理探讨40-43
  • 3.1 药物组成40-41
  • 3.2 立方依据及各分组药方解41-43
  • 4 结果分析43-46
  • 4.1 动物一般状况改变的分析43
  • 4.2 乳头直径变化分析43
  • 4.3 对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分析43
  • 4.4 对血清激素水平的改变分析43-44
  • 4.5 对血清TNF-α的改变分析44
  • 4.6 对ER、PR、ERK表达的分析44-45
  • 4.7 临床疗效分析45-46
  • 六 结语46-47
  • 1 结论46
  • 2 创新点46
  • 3 问题与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附录1 在校期间成果51-52
  • 附录2 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52-53
  • 附录3 动物实验设施使用证53-54
  • 附录4 免疫组化图片54-58
  • 附录5 周期性治疗对乳腺增生的治疗观察表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婷;张春洪;李娟;臧亮;;46例中药敷贴治疗乳癖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8年10期

2 王桂花;巩彬;刘洪峰;;柴薄归芍乳消汤治疗乳腺增生50例[J];光明中医;2013年01期

3 杨赤兵;李卫星;付其黎;;512例乳腺增生病的病理形态及分类[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4期

4 刘碧波;胡述鹏;;中西药结合乳腺动力治疗仪理疗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年02期

5 龙安莉;;桂林地区女性乳腺增生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河北医学;2013年04期

6 郑恩海;张建辉;黄利;南瑞霞;林诗彬;万映;;乳腺癌能量多普勒血流定量与肿瘤组织VEGF、TNF-α及TGF-β1表达的相关性[J];免疫学杂志;2014年02期

7 龚东方;谢娟;唐纯志;;针刺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及其信号传导的干预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8 张素q,

本文编号:364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64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4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