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及肾组织抗原联合检测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意义
本文关键词: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及肾组织抗原联合检测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一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及肾小球抗原沉积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分布的研究目的磷脂酶A2受体(PLA2R)是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主要致病抗原,既往研究发现在IMN患者外周血清中存在抗PLA2R的自身抗体,且在肾小球可观察到PLA2R抗原沉积。本研究的目的为分析血清PLA2R抗体及肾小球PLA2R抗原在IMN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入组接受肾活检并诊断为IMN的患者572例。收集所有患者活检时留取的血清标本及肾组织石蜡标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LA2R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小球PLA2R抗原沉积,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球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抗原沉积。收集所有患者基线及随访临床资料。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组间尿蛋白完全缓解率及肾功能进展之间的差异,并利用COX分析方法验证预测尿蛋白完全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572例IMN患者中,68.5%(392/572)为血清PLA2R抗体阳性。PLA2R抗体阳性的患者中,98.9%(387/392)的患者同时伴有肾小球PLA2R抗原染色阳性;而在PLA2R抗体阴性的患者中,仍有高达70.6%(127/180)的患者伴有肾小球PLA2R抗原染色阳性。IMN肾小球PLA2R抗原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抗体阳性率(89.9 vs.68.5%,P0.001)。本组病例中,高达90.7%的患者血清PLA2R抗体或者肾小球PLA2R抗原染色呈阳性。与PLA2R抗体阴性者(n=180)的基线临床表现相比,PLA2R抗体阳性患者(n=392)蛋白尿水平更高(4.0 vs.2.6 g/24h,P0.001),肾功能较差(105 vs.109 ml/min·1.73 m2, P=0.008)。比较血清抗体及肾小球抗原均为阳性的患者(n=387)与血清抗体阴性而肾小球抗原阳性(n=127)患者的基线临床指标得到类似结果:血清抗体及肾小球抗原均为阳性患者表现出更重的基线蛋白尿(4.0 vs.2.4 g/24h,P0.001)和较差的肾功能(105 vs.110ml/min·1.73 m2,P=0.002)。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血清PLA2R抗体阴性、肾小球PLA2R抗原阳性的患者较血清PLA2R抗体、肾小球PLA2R抗原均阳性的患者能更快达到尿蛋白完全缓解(P0.001)。在53例血清PLA2R抗体及肾小球抗原均为阴性的患者的肾小球石蜡标本中进行THSD7A抗原免疫组化染色,发现4例患者为THSD7A抗原沉积阳性。结论联合血清PLA2R抗体及肾小球PLA2R抗原检测是诊断IMN更加敏感的方法。相对于肾小球抗原,血清抗体与疾病活动度及预后的关联更加密切。在PLA2R抗体及抗原均为阴性的患者中,进一步检测THSD7A抗原沉积有其必要性。研究二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及肾小球抗原沉积的动态变化规律目的总结血清PLA2R抗体及肾小球PLA2R抗原染色的动态变化,及与治疗反应及预后之间的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入组明确诊断为IMN,并接受重复肾活检患者52例。收集两次活检时留取的血清及肾组织标本。ELISA方法检测PLA2R抗体滴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小球PLA2R抗原沉积,并对染色强度进行定量。收集患者两次活检期间及重复活检后的随访临床及检验数据。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缓解率及复发率的差异。结果52例接受重复肾活检的IMN患者中,21例在重复活检时为持续不缓解状态,11例在两次活检间期曾达到缓解但至重复活检时已经复发,20例患者在重复活检时达到尿蛋白部分或完全缓解。在尿蛋白持续不缓解的患者中,血清抗体总体趋势为保持持续阳性或滴度升高,抗原沉积强度的变化趋向于维持不变或增加。在达到缓解患者中,抗体滴度整体趋势明显下降或转阴,抗原沉积强度趋于不变或下降。但抗体及抗原变化趋势并不总是趋于一致。第一次活检时,不缓解患者组的血清抗体的阳性率(90.5 vs.40%,P=0.001)及肾小球抗原的阳性率(100vs.70%,P=0.009)均显著高于缓解患者组。达到缓解时抗原沉积持续阳性的患者较抗原沉积为阴性的患者有更高的复发率(63.6 vs.23.2%,P=0.027)。达到缓解后,患者持续的肾小球抗原沉积强度是预测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HR=3.1,P=0.009)。结论肾小球抗原沉积强度也会随着疾病的进展或缓解发生动态变化,但相对抗体而言更加稳定。初次活检时抗原沉积阳性与否也与IMN的治疗反应相关。持续的抗原沉积是IMN复发的风险因素,可能作为诱因启动再次的免疫应答。诱导抗原沉积转阴可能将成为IMN治疗的新的目标。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 磷脂酶A2受体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 预测因素尿蛋白 特发性膜性肾病 磷脂酶A2受体 重复肾活检 尿蛋白 复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92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2
- 常用英文缩略词表12-13
- 绪论13-15
- 第一部分 —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及肾小球抗原沉积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分布的研究15-36
- 前言16-17
- 研究对象与方法17-22
- 结果22-30
- 讨论30-33
- 参考文献33-36
- 第二部分 —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及肾小球抗原沉积的动态变化规律36-49
- 前言37
- 研究对象与方法37-38
- 结果38-45
- 讨论45-47
- 参考文献47-49
- 全文总结49-50
- 文献综述50-72
- 参考文献63-72
- 硕士期间工作72-73
- 致谢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永唐,汪剑平,刘广杰;HIVp24抗原的检测及意义[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1年03期
2 刘风霖,牛余正,宋华,张金婷,刘捷;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粪便抗原检测的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年09期
3 张晓楠;张延凤;程司X;陈南春;;快速检测转移在同一张膜上的不同抗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年23期
4 刘学芳;兰建国;;前S1抗原检测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08年09期
5 苏文锦;;开展前S1抗原检测的重要性[J];医学信息;2009年06期
6 李晓敏;邹先琼;;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与核心抗原检测的比较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04期
7 管晓虹;循环抗原检测进一步研究的初步设想[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3年05期
8 曾超;576份HBsAg阳性者e抗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99年11期
9 顾桂兰;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02年07期
10 韩咏梅,季峰,厉有名;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的意义[J];浙江医学;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琳琳;任君;刘利;史新辉;;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2 向尹;;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吴勤动;朱永良;钱可大;许凯声;刘建爱;夏明星;;唾液中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A];首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吴业红;陈子杨;张健峰;常军亮;王莹;迟春萍;时成波;徐军;贾媛;郭立君;郭凤云;;HEV抗原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A];2011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一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梁桂珍;候穗波;单衍梅;;深圳特区变应性疾病患者体内外检测抗原的比较[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邓郁青;张征峥;王平;张坤娟;张红中;苏彦辉;王蕙芬;王润田;;多种单抗联合检测HIV抗原[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俊;许玲鸽;袁爱素;;乙型肝炎病毒前S_1抗原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A];2004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姚春红;陈艳铭;邓建平;;乙肝患者血清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A];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吴娟;曾卫;;98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前S1抗原测定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汪洪亮;徐建平;于倩;李雪琳;汪洁;臧一美;;不孕不育患者分泌物溶脲脲原体抗原检测法与培养法结果比较[A];21世纪男科学——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菊 文;内地冷藏鸭恢复供港[N];中国质量报;2004年
2 杨超;验尿可查肺炎[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北京兽药研究所 中青;牛瘟诊断技术[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冬梅;登革病毒初次感染患者循环登革病毒NS1抗原和抗体的动力学分析以及非标记技术对NS1单克隆抗体亲和力的测定[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莎娜;应用COI基因对我国旋毛虫四个地理株的鉴定及虫体抗原的免疫组分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2 秦华章;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及肾组织抗原联合检测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意义[D];南京大学;2016年
3 骆淑雅;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血缘传播的慢性HBV感染之间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陈帅;抗原的磁分离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D];苏州大学;2011年
5 郭永利;HCV core抗原检测系统的初步建立[D];厦门大学;2007年
6 刘静;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抗原联合检测方法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7 孙燕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感染外周单个核细胞的关系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8 王素洁;斑点酶免疫渗滤法检测脑膜炎球菌、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新型隐球菌抗原实验方法的建立[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9 肖玲;不同来源抗原的抗RA33/36抗体检测研究[D];汕头大学;2002年
10 薛寒;210例肝移植受体HBV活动性复制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及肾组织抗原联合检测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338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