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精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鱼精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不孕不育己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男女因素约各占一半。参与精子发生的基因超过4000个。染色质聚集浓缩,组蛋白乙酰化,以及核小体形成,涉及鱼精蛋白(Protamine,PRM),组蛋白(Histone)和过渡蛋白(transition nuclear protein, TNP)三者之间的严密调控机制,这一过程与精子发生密切相关。国内外已有PRM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相关性研究,但由于人种分布不同、样本量大小等原因,结果不尽相同。为了探讨PRM1 (rs35576928、rs737008、rs2301365)、PRM2 (rs2070923、rs1646022)和TNP1 (rs62180545)这6个位点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我国汉族男性不育关系,设计了本实验,为该疾病致病基因型风险预测提供依据。同时检索已发表的PRM基因多态性和男性不育相关性研究,采用荟萃分析(Meta分析),对纳入研究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概括,进一步验证PRM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相关性。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不育男性636例为病例组(其中544例无精子症或极度少精子症患者和92例其它类型不育症患者),同时收集己生育且精液检查正常男性442例为对照组,使用MassARRAYiPLEX GOLD基因分型检测方法分析rs35576928(G/T)、rs737008 (C/A)、rs2301365 (C/A)、rs2070923 (A/C)、 rs1646022 (C/G)、rs62180545 (A/G) 6个SNPs等位基因和各基因型分布,利用卡方检验(χ2)和比值比(Odds Ratio, OR)分析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Meta分析则通过制定检索策略、搜集与整理文献以及提取资料,使用Stata11.0统计软件,通过统计学方法合并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 CI),进行异质性和敏感性分析,绘制漏斗图计算发表偏倚,获得PRM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相关性的循证医学结果。实验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禁欲天数无统计学差异。精液量、激素水平[睾酮(testosterone, 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和雌二醇(estrogen, E2)],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精液pH值、PR值、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水平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6个基因多态性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提示对照样本具有群体代表。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RMl基因3个SNPs、PRM2基因2个SNPs和TNP1的1个SNPs不同基因型与男性不育未发现存在明显相关性。单倍性分析表明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各种单倍型组合与男性不育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GCTCC、TCGGA和TCGGC三种单倍型组合是男性罹患不育一个危险因素。而GCTGC.TCGCA和TCGCC三种单倍型组合是男性罹患不育一个保护因素。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rs737008和rs2070923这两个基因位点在遗传学上是99%存在连锁效应(D’=0.996,r2=0.970);rs2301365和rs2070923这两个基因位点在遗传学上是97%存在连锁效应(D'=0.979,r2=0.678):rs737008和rs2301365这两个基因位点在遗传学上是98%存在连锁效应(D’:0.984,r2=0.701);而其他位点之间无明显连锁效应。基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也表明PRM1基因的rs737008和rs2301365与PRM2基因的rs1646022存在交互作用。且rs1646022/rs737008基因型为CGGT的男性罹患不育风险是正常男性的1.58倍,而其他一些基因型却是保护因素。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7350名男性不育病人和6167名正常对照组男性,数据来源于13篇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显示,rs2301365是男性罹患不育症的一个危险因素(for CA vs.CC:OR=1.27,95%CI=1.04-1.56,P= 0.022;for AA vs.CC:OR=1.66,95% CI=1.07-2.58,P=0.024;for AA+ CA vs. CC:OR=1.32,95%CI=1.08-1.60,P=0.006;for AA vs.CA+ CC:OR=1.53,95% CI=1.00-2.36,P=0.052;for A vs.C:OR=1.28,95%CI=1.09-1.51,P=0.003);rs737008和rsl 646022位点在亚洲人和对照组来源于人群(population based,PB)亚组中存在差异,是男性不育的一个保护因素,其他位点与男性不育则无相关性。统计结果显示各模型中不存在异质性,敏感性分析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漏斗图、Begge's和Egger's检验结果提示本研究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研究结果可靠。实验研究表明,PRMl基因3个SNPs、PRM2基因2个SNPs和TNP1基因1个SNP与男性不育无明显相关性。亚组分析结果亦未发现各位点与男性不育存在相关性。GCTGC.TCGCA和TCGCC三种单倍型组合对男性罹患不育具有保护效应,而GCTCC.TCGGA和TCGGC三种单倍型组合男性罹患不育的风险为正常人群的2.03-5.73倍。PRM1基因的rs737008和rs2301365与PRM2基因的rsl646022存在交互作用。且rs1646022/rs737008基因型为CGGT的男性罹患不育风险是正常男性的1.58倍,而其他一些基因型却是保护因素。TNP1基因rs62180545与PRM1/2基因的5个SNPs均不存在交互作用。Meta分析表明,PRM1 5'-UTR区域的rs2301365位点在所有模型中是男性不育的一个危险因素。rs1646022位点是男性不育在亚洲和PB亚组中的主要模型中是保护因素。rs737008位点在PB亚组的主要模型中是男性不育的保护因素。然而,其他的SNPs和男性不育之间没有发现相关性。男性不育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更大样本量和根据不同的种族背景,环境暴露或其他危险因素分亚组进行研究分析,PRM1和PRM2与男性不育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鱼精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男性不育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98.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鱼精蛋白12-14
- 1.2 过渡蛋白114-15
- 1.3 基因多态性15-16
- 1.4 Meta分析16-17
- 第2章 鱼精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相关性研究17-40
- 2.1 前言17-18
- 2.2 实验对象与方法18-29
- 2.2.1 样本选择18
- 2.2.2 资料采集18-20
- 2.2.3 实验仪器与试剂20-22
- 2.2.3.1 实验仪器20
- 2.2.3.2 实验试剂20-21
- 2.2.3.3 实验主要试剂配制21
- 2.2.3.4 主要软件21-22
- 2.2.4 实验方法22-29
- 2.2.4.1 精液标本的采集22
- 2.2.4.2 精液标本的分析22
- 2.2.4.3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保存22
- 2.2.4.4 标本基因组DNA的提取22-24
- 2.2.4.5 DNA样本检测24
- 2.2.4.6 SNP位点检测与分型24-28
- 2.2.4.7 MassARRAY iPLEX GOLD分型的可靠性验证28
- 2.2.4.8 统计学分析28-29
- 2.3 结果29-37
- 2.3.1 基本资料29
- 2.3.2 基因组DNA样本检测29-30
- 2.3.3 Logistic回归分析30-33
- 2.3.4 单倍性分析33-37
- 2.3.5 基因交互作用分析37
- 2.4 讨论37-38
- 2.5 结论38-40
- 第3章 过渡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相关性研究40-45
- 3.1 前言40
- 3.2 实验对象与方法40
- 3.3 结果40-44
- 3.3.1 基本资料40-41
- 3.3.2 基因交互作用41-44
- 3.4 讨论44
- 3.5 结论44-45
- 第4章 鱼精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相关性的Meta分析45-78
- 4.1 前言45-46
- 4.2 方法46-48
- 4.2.1 文献检索策略46
- 4.2.2 文献纳入标准46
- 4.2.3 文献排除标准46-47
- 4.2.4 数据提取47
- 4.2.5 统计学分析47-48
- 4.2.5.1 数据处理47
- 4.2.5.2 异质性探讨47-48
- 4.2.5.3 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48
- 4.3 结果48-75
- 4.3.1 本研究纳入文献基本情况48-56
- 4.3.1.1 PRM1的rs35576928位点50-51
- 4.3.1.2 PRM1的rs35262993位点51-52
- 4.3.1.3 PRM1的rs737008位点52-53
- 4.3.1.4 PRM1的rs2301365位点53-54
- 4.3.1.5 PRM2的rs2070923位点54-55
- 4.3.1.6 PRM2的rs1646022位点55-56
- 4.3.2 分析结果56-68
- 4.3.2.1 rs35576928与男性不育56-57
- 4.3.2.2 rs35262993与男性不育57-59
- 4.3.2.3 rs737008与男性不育59-61
- 4.3.2.4 rs2301365与男性不育61-64
- 4.3.2.5 rs2070923与男性不育64-66
- 4.3.2.6 rs1646022与男性不育66-68
- 4.3.3 异质性与敏感性分析68-71
- 4.3.4 发表偏倚71-75
- 4.4 讨论75-76
- 4.5 结论76-78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78-79
- 参考文献79-83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83-85
- 致谢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庆昌,李占荣;男性不育患者四种激素水平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2年05期
2 张若鹏,邵华;中国古代男性不育源流文献考[J];中医文献杂志;2004年01期
3 黄世明;男性不育与锌[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5年03期
4 王益鑫;郑菊芬;;男性不育研究新进展[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年09期
5 姚文亮;吴飞华;;男性不育发病原因的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6年04期
6 陈忠;陈丽君;;男性不育320例原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7年02期
7 ;澳研究发现男性不育与缺乏光照有关[J];生物学通报;2008年11期
8 罗胜萍;;3700例男性不育病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01期
9 杨晓华;;27例高铅血症男性不育治疗体会[J];生殖与避孕;2009年07期
10 ;男性不育的治疗原则[J];农家之友;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继灿;;男性不育临床工作的几点思考[A];第5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暨男科提高班讲义[C];2007年
2 李宏军;;男性不育的诊治[A];全国第三届不育症暨保留生育功能微创手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宏军;;男性不育诊治新理念[A];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人类精子库管理学组第三届年会全国男性生殖医学和精子库管理新进展第四次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吴伯聪;;男性不育治疗进展[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男性病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5 孙振高;连方;张建伟;刘延荷;王利红;;中药联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男性不育临床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汪明德;;男性不育诊治概要[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08年不孕不育与性医学研讨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7 贾孟春;;环境因素和男性不育[A];第四届全国不孕症暨保留生育功能微创手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宏军;;提高男性不育疗效的思路与对策[A];第四届全国不孕症暨保留生育功能微创手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静宇;代小华;曾宪录;宋运淳;;男性不育与联会复合体的关系[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陈文卓;吴培臣;连林蕊;;浅谈男性不育不孕症[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付东红;一项研究为男性不育治疗提供新思路[N];健康报;2013年
2 江西 副主任医师 熊国保 谢立;男性不育是一些疾病的信号[N];家庭医生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宁;男性不育 并非顽症[N];中国人口报;2009年
4 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李宏军;治疗男性不育基本原则[N];健康报;2011年
5 通讯员 南轩言 记者 程守勤;一种蛋白或与男性不育有关[N];健康报;2014年
6 金慰鄂;男性不育与生活环境[N];家庭医生报;2003年
7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辛才林;感染——男性不育的天敌[N];家庭医生报;2007年
8 陈茂j 夏志俊;浙港科学家联手破解男性不育之谜[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钱铮;日本将研究基因异常与男性不育的关联[N];医药经济报;2007年
10 陈小飞邋冯立中;治疗男性不育 阳春三月最佳[N];健康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兆磊;人乳酸脱氢酶C4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在男性不育发病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白双勇;超重、肥胖对男性生育力影响系列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3 乔善磊;基于代谢组学的不明原因男性不育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4 阿周存;5个男性不育候选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疾病的关联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戴继灿;男性不育证候、用药规律及其肾阳虚型的代谢组学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刘舒媛;男性不育与POLG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朱清毅;附睾蛋白酶抑制蛋白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8 田卉;miRNA和遗传因素在男性不育发生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黄河龙;MicroRNA在男性不育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10 牛志宏;环境和遗传因素导致男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彦;瘦素受体及ssp411基因的生殖生物学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刘超;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中医证候规律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周青;CYP1A1和GST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相关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4 刘耀华;乳酸脱氢酶C4活性检测及其与男性不育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曹慧敏;CYP17A1和CYP19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男性不育的关联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杨青青;吸烟与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NA完整性关系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7 蒋卫军;鱼精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相关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8 李儒楷;丝氨酸蛋白酶差异表达及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晋学飞;染色体核型异常致男性不育的病例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杜日成;染色体结构异常与男性不育、流产死胎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鱼精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1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45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