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高糖诱导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间充质干细胞 切入点:自噬 出处:《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s)对长期高糖损伤的p细胞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实验,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在高糖(33.3 mmol/L葡萄糖)培养基中处理48小时,之后与BM-MSCs或大鼠成纤维细胞(208F)共培养12小时,再进行下列检测:(1)由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 CCK8)检测INS-1细胞活性;(2)膜连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 V/ Propidium iodine)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3)放射免疫法(Ratio Immunity Assay, RIA)检测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情况;(4)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 3)和两种常用的自噬标记物的表达,分别为Beclinl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LC3);(5)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LC3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labelled-LC3, GFP-LC3)质粒转染至INS-1细胞以量化自噬;(6)应用免疫荧光法及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e, TEM)分别检测INS-1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7)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NS-1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量的变化。另外,在体内实验中,我们将BM-MSCs输注到经高脂喂养及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中。监测大鼠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的变化。通过组织学染色、免疫荧光法及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胰岛及β细胞的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下的INS-1细胞,其细胞活性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基础胰岛素分泌(basal insulin secretion, BIS)与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 GSIS)均受损。BM-MSCs共培养有效减轻了长期高糖造成的这些损伤,而208F细胞共培养则无明显效应。与此同时,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在与BM-MSCs共培养的INS-1细胞中,Beclinl和LC3-Ⅱ的表达明显增加。免疫荧光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的结果也说明BM-MSCs促进了高糖环境下INS-1细胞中自噬体与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但是,抑制自噬明显削弱了BM-MSCs对长期高糖损伤的β细胞的保护效应,这就意味着BM-MSCs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增强自噬改善了高糖环境下p细胞的功能与存活。而且,与仅受到高糖处理的INS-1细胞相比,BM-MSCs改善了高糖环境下INS-1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具体表现为MMP的恢复及细胞内ROS水平的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噬清除了受损的线粒体。体内实验发现,输注BM-MSCs不仅能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还促进了胰岛及β细胞的修复。更重要的是,结果显示输注BM-MSCs使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中溶酶体相关酶蛋白2(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 LAMP2)表达增加、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形成增多,同时伴随着β细胞凋亡减少及胰岛素颗粒数量的增加。结论:(1)与BM-MSCs共培养后可增强INS-1细胞自噬,从而保护INS-1细胞免受长期高糖引起的损伤。(2)输注BM-MSCs亦可通过调节自噬促进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p细胞的修复。本实验使我们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也为临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8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丽琼;宋菊敏;;2型糖尿病β细胞损伤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陆玉华;朱铭岩;范向军;朱沙俊;王尧;郭青松;王志伟;;多途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成类β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年05期
3 杨树伟;马新路;;临床常用降糖药对β细胞调亡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34期
4 于俊霞;杨渭临;;β细胞素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2年09期
5 易罗英;;新动态[J];糖尿病新世界;2013年09期
6 谢秀英,李志强;β细胞保护剂与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J];基层医学论坛;2005年10期
7 杨立勇,吴佩文,杨永年;细胞因子介导的2型糖尿病β细胞损伤机制[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年01期
8 郭庆ul;;糖尿病的实用治疗:β细胞的修复[J];医学综述;2008年20期
9 陈焕珍;罗敏;;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分子与β细胞增殖和糖尿病[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9年08期
10 柳军;张陆勇;;基于β细胞为靶标的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璇;贾亚;朱春莲;;胰腺细胞膜电位振荡形式的调节[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罗小夫;J.MEIER;T.VILSBФL;M.DONSMARK;H.HARTVIG;M.NAUCK;;根据β细胞数量分层,利拉鲁肽1天1次治疗均可比对照药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李小雅;袁莉;陆春丽;汪英;李杨;;SIRNA干扰MAS基因对小鼠胰腺内皮MS-1细胞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萧建中;K.Hermansen;;β细胞葡萄糖敏感性改变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及治疗[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王蕾;吕晓红;杨金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功能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昱們;田慧;裴育;肖靖;;早期生活方式及二肽荃肽酶-4抑制剂干预对kkay小鼠β细胞形态及功能影响及机制探讨[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龚蕾;刘福强;侯新国;孙宇;宋君;林鹏;张明湘;陈丽;;PARP-1/Reg对于年龄相关的β细胞再生能力的调控[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于俊霞;姚孝礼;;β细胞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9 汤雪明;;胰腺干细胞的β细胞分化与Ⅰ型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胡齐鸣;;β细胞去分化——逆转糖尿病机制新解[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郑晓春;以科学家发现促使β细胞再生机理[N];科技日报;2011年
2 杨淑娟;美发现β细胞中两受体不会影响其生长[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向红丁;干细胞培育出胰腺功能细胞[N];健康报;2008年
4 马爱平;美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胰腺功能细胞[N];科技日报;2008年
5 丁香;I型糖尿病基础研究取得关键性突破[N];中国医药报;2011年
6 张亮;Ⅰ型糖尿病治疗找到新方法[N];科技日报;2004年
7 记者 毛黎;美将电子显微技术用于糖尿病研究[N];科技日报;2006年
8 记者 张巍巍;新型产氧生物材料可提升移植细胞活性[N];科技日报;2012年
9 沈 安;糖尿病药物研发又有新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罗刚;1型要重女轻男 2型得顾全大局[N];健康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陆玉华;多途径制备类β细胞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吴鸿;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及其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3 申晶;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输注促进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腺内α细胞向β细胞的转变:糖尿病治疗的新模式[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4 阳峻;Akt与βTC-6细胞生存和功能间关系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张静;PTEN和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在游离脂肪酸诱导的β细胞损伤中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6 宋光明;Exendin-4类似物—重组胰生定多肽(EXf)抗糖尿病作用的药效学评价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刘杰;a-latrotoxin对细胞分泌的调节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张研;氧化应激和JNK信号途径介导的INS-1细胞高糖毒性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孙辽;胰岛素和B链肽阻止NOD鼠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高糖诱导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徐荣;大鼠胰岛重塑期β细胞再生过程中促分化因子表达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王迪;亚血红素六肽抗2型糖尿病作用及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杨立新;人胰岛素原基因非β细胞表达质粒的构建[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5 陆亚群;游离脂肪酸对小鼠胰岛β细胞株NIT-1细胞凋亡及功能的影响[D];桂林医学院;2011年
6 李金金;β细胞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其胰岛功能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7 张莉;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对原代培养β细胞胞内钙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8 高芳;GLP-1受体激动剂对糖耐量减低大鼠β细胞内质网应激凋亡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李军;β细胞素对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10 邹欣;构建β-catenin特异的RNAi慢病毒载体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小鼠胰岛β细胞增殖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56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65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