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蛋白激酶C通路特异性甲状旁腺素模拟肽在连续应用时对骨骼系统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1 20:14
【摘要】:背景:甲状旁腺素(Parathyoid Hormone,PTH)是正常人体内的钙调节激素,N端34个氨基酸多肽(PTH(1-34),特立帕肽)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的促骨形成药物,但仅限于间断使用。这是由于其兼具破骨作用,因此在体内连续应用会显著促进骨吸收;近年来的研究都主要着重于提高其成骨作用、避免破骨作用,但进展甚微。PTH能够与甲状旁腺素Ⅰ型受体结合,激活蛋白激酶C(PKC)通路,从而改善和提高松质骨骨量,并且它还能够改善骨小梁的微观结构。在我们前期实验中,我们已经验证并合成了能够特异性激活PKC通路的PTH模拟肽(MY-1),通过对其进行离体和在体实验,我们发现MY-1肽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但不激活破骨细胞分化和增殖的作用。体内实验研究发现,MY-1肽拥有与PTH(1-34)相近的改善或延缓去势后造成的骨量丢失的作用。PTH肽连续作用对骨代谢的影响是研究它破骨效应研究的重要方式。目的:通过我们前期合成的特异性激活PKC通路的PTH模拟肽进行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适于PTH持续灌注对骨骼系统的作用研究合适的动物模型,评价MY-1肽连续应用时的骨质变化。方法:取5只8周龄小鼠(C57BL/6J)提取股骨和胫骨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骨髓源巨噬细胞(BMMs);成骨诱导BMSC细胞,对细胞采用茜素红染色、钙定量分析、碱性磷酸酶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破骨诱导BMMs,对细胞进行TRAP染色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提取3日龄左右乳鼠(C57BL/6J)的颅骨原代成骨细胞,通过RT-PCR测定特异性成骨基因表达水平。取24只6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取12只小鼠行卵巢切除术,术后观察一周,对OVX-TPTD组和TPTD组植入ALZET2004型微量缓释泵模拟连续使用TPTD。在第2周末行颈椎脱臼法处死后常温固定,取其胫骨进行MicroCT扫描,对松质骨进行定量分析,取胫骨做石蜡切片,进行HE及TRAP染色,观察骨小梁和破骨细胞分布情况,观察胫骨生长板厚度。取18只7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通过对处理组植入ALZET2004型微量缓释泵模拟连续使用PTH(1-34)和MY-1肽。在第2周末行颈椎脱臼法处死后常温固定,取其胫骨进行MicroCT扫描,对松质骨进行定量分析,取胫骨做石蜡切片,进行HE及TRAP染色,观察骨小梁和破骨细胞分布情况,观察胫骨生长板厚度。结果:(1)胫骨松质骨骨量的测定,骨小梁体积分数PTH(1-34)组低于SHAM组,但MY-1组骨小梁体积分数与SHAM组略高于SHAM组,且明显高于PTH(1-34)组。OVX组显著低于SHAM组,PTH+OVX组显著高于OVX组。胫骨上段病理切片显示:骨小梁所占面积百分数,PTH(1-34)组、MY-1组与SHAM组显著性差异,OVX组显著低于SHAM组,PTH+OVX组显著高于OVX组。胫骨上段骨小梁发生区的厚度PTH(1-34)组和OVX组明显低于SHAM组,MY-1组与SHAM组无统计学差异,PTH+OVX组明显高于OVX组。(3)BMSC成骨诱导结果:茜素红染色示,PTH(1-34)组较对照组红色结节面积较少MY-1组红色结节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染色示,CON组、PTH(1-34)组、MY-1组均出现深蓝色染色,且PTH(1-34)组和MY-1组染色明显较对照组深,ALP定量检测示,酶活性在PTH(1-34)组出现降低、MY-1组的酶活性显著提升,PTH(1-34)vsMY-1;(4)BMMs破骨诱导结果:TRAP染色提示PTH(1-34)组和MY-1组TR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高,且均较CON组更多,但MY-1组破骨细胞增多数目较少;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定量测定显示PTH(1-34)组和MY-1组的酶活性与CON组相比均有升高,但PTH(1-34)组TRAP酶活性高于MY-1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5)颅骨原代和BMSC细胞RT-PCR结果:成骨相关特异性基因(ALP、BSP、OC、OPG)表达,PTH(1-34)组相比对照组明显抑制,MY-1组相对于对照组明显上调。PTH(1-34)组相对于对照组,Rankl基因表达明显上调,MY-1组与对照组相比则表现出抑制。结论:细胞和动物实验综合显示,MY-1肽具有比PTH更好的促进成骨分化的作用,并且未表现出和PTH 一样的促进破骨分化的作用。由于MY-1肽在PKC通路的特异性,提示PKC信号通路可能特异性促进成骨分化。MY-1肽具有局部应用的可能。在研究甲状旁腺素连续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去卵巢小鼠和正常小鼠显现的效果不一致,雌激素对PTH连续应用的影响、机理和临床效应需要深入研究,但提示我们在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和研究结果解读需要更加慎重。
【图文】:

诱导分化,孔板,胶原,定量检测


图1-lBMSCs成骨诱导分化以及BMMs的破骨诱导分化A:邋BMSC和BMMs接种于被I型逡逑胶原包被的24孔板中,采用48小时为一周期,持续药物刺激的给药模式。14天连续成骨逡逑诱导后进行ALP染色;对连续成骨诱导28天后的BMSC细胞,进行茜素红染色;对BMMs逡逑进行破骨诱导7天后进行TRAP染色(扫描仪图像)。B:邋BMSC成骨诱导14天后的ALP逡逑定量检测(*邋P<0.05邋vsControl,#P<0.05邋vsPTH)邋;C:BMSC成骨诱导28天后钙离子浓度逡逑定量检测(*邋P<0.05邋vsContro〖,#P<0.05邋vsPTH)邋;邋D:连续破骨诱导7天后的BMMs的逡逑TRAP酶定量检测(*邋P<0.05邋vs邋Control,邋#邋P<0.05邋vs邋PTH)逡逑Fig.1-1邋Osteogenic邋Differentiation邋of邋BMSCs邋and邋Osteoclast-Induced邋Differentiation邋of邋BMMs逡逑A:邋BMSCs邋and邋BMMs邋were邋inoculated邋into邋a邋24-well邋plate邋coated邋with邋type邋I邋collagen邋using邋a逡逑48-hour邋cycle邋to邋maintain邋a邋drug-stimulated邋mode邋of邋administration.邋ALP邋staining邋was邋performed逡逑after邋14邋days邋of邋continuous邋osteogenic邋induction;邋BMSC邋cells邋after邋28邋days邋of邋continuous逡逑22逡逑

信号模拟,特异性,定量检测,诱导分化


C逦D逡逑图1-lBMSCs成骨诱导分化以及BMMs的破骨诱导分化A:邋BMSC和BMMs接种于被I型逡逑胶原包被的24孔板中,采用48小时为一周期,持续药物刺激的给药模式。14天连续成骨逡逑诱导后进行ALP染色;对连续成骨诱导28天后的BMSC细胞,进行茜素红染色;对BMMs逡逑进行破骨诱导7天后进行TRAP染色(扫描仪图像)。B:邋BMSC成骨诱导14天后的ALP逡逑定量检测(*邋P<0.05邋vsControl,#P<0.05邋vsPTH)邋;C:BMSC成骨诱导28天后钙离子浓度逡逑定量检测(*邋P<0.05邋vsContro〖,#P<0.05邋vsPTH)邋;邋D:连续破骨诱导7天后的BMMs的逡逑TRAP酶定量检测(*邋P<0.05邋vs邋Control,邋#邋P<0.05邋vs邋PTH)逡逑Fig.1-1邋Osteogenic邋Differentiation邋of邋BMSCs邋and邋Osteoclast-Induced邋Differentiation邋of邋BMMs逡逑A:邋BMSCs邋and邋BMMs邋were邋inoculated邋into邋a邋24-well邋plate邋coated邋with邋type邋I邋collagen邋using邋a逡逑48-hour邋cycle邋t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8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杨;张明;宫春梅;;甲状旁腺素及其受体对成釉细胞增殖的影响[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2 柳洪宙;李春霖;;钙磷代谢紊乱概述[J];人人健康;2016年22期

3 刘昭;;院前甲状旁腺素检查正常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J];罕少疾病杂志;2013年04期

4 程速远;李晶;梁成罡;;RP-HPLC法测定注射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1年06期

5 刘新杰;周文斌;周冬仙;邙建波;麦沛成;;术中快速测定甲状旁腺素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学;2007年04期

6 毕琳琳;文爱东;罗晓星;贾艳艳;周敏;杨志福;;注射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7 吴浩;;重组人甲状旁腺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8 刘新杰;周冬仙;;术中快速测定甲状旁腺素的临床应用[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年06期

9 曾文珊,刘景晶,杨仲元,徐康森;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胰蛋白酶切肽图谱分析[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许莲娥,张中书,施益群,赵技文,王国洪,许瑞吉;老年各种疾病与甲状旁腺素的关系[J];实用老年医学;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群;张祖懿;董虹;王庭玉;陈玉冲;刘东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与白介素2/白介素2受体系统之间的关系[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文力;王革非;冷武军;王贞慧;杨光;;人甲状旁腺素N端34肽基因的合成克隆和融合表达[A];湖北省暨武汉市免疫学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张增利;郝莉;王小平;傅春玲;李林琳;李冰燕;;甲状旁腺素促进辐照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及提高辐照小鼠存活率[A];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张宁;李同侠;;肾性骨病中医证候演变及与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相关研究[A];第10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符静;;25例注射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刘海蔚;高勇义;陈开宁;方团育;张华川;陈道雄;全会标;陈赛语;;国产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韩亚娟;王禹冰;沈洁;;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刘茂林;徐刚;宁锂;陈兆军;项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长激素、催乳素、甲状旁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刘茂林;徐刚;宁锂;陈兆军;项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长激素、催乳素、甲状旁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10 郭于曦;朱红楠;;甲状旁腺素与降钙素在呼吸道灼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探讨[A];全国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复苏对策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建国;甲状旁腺素和钙在促进骨形成中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研究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科技日报;2007年

2 江苏 主任药师 陆基宗;中老年人补钙应“并行”[N];家庭医生报;2015年

3 季玉光;年轻常吃撑 老来骨疏松[N];大众卫生报;2009年

4 王廷兆;老年人谨防钙“搬家”[N];民族医药报;2009年

5 吕国梁;他们该不该补钙?[N];医药经济报;2004年

6 阿胜 编译;降钙降过了头?[N];医药经济报;2004年

7 曹燕 袁小瑜;补钙防不了骨折[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8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老年病三科 曹淑芳;老人如何补钙[N];广东科技报;2000年

9 葛秋芳;动物实验显示:去除部分骨髓有助骨折自愈[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本版编辑邋董欢霁 海上飞鱼;透析,要做就做夜猫子[N];医药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修朝阳;I.人甲状旁腺素1~34肽的制备 II.人胸腺素α1的制备及其与干扰素α-1b的融合表达[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2年

2 刘雅红;甲状旁腺素相关肽核定位序列和C末端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3 陈光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免疫和甲状旁腺功能状态[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4 邱志杰;间断甲状旁腺素[PTH(1-34)]治疗促进去势雌性大鼠成骨能力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梁华晟;高糖状态下甲状旁腺素受体1对INS-1细胞影响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6 赵卫红;CRF高PTH对鼠心肌细胞钙转运、钙电流和钙通道α_(1G)mRNA表达的影响及钙三醇干预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凤籼;低甲状旁腺素血症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相关性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19年

2 李明翰;蛋白激酶C通路特异性甲状旁腺素模拟肽在连续应用时对骨骼系统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3 张晋;52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诊疗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4 何友华;磷脂酶C非依赖的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在甲状旁腺素调节骨与肌肉代谢中的作用初探[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5 崔珊珊;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在毕赤酵母表达及纯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毕琳琳;注射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的Ⅰ期临床试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7 荆玉洁;血清钙、甲状旁腺素代谢与妊高征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符静;25例注射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杨力;人重组甲状旁腺素和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系统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10 王群;甲状旁腺素相关肽核定位序列和C-末端在调节少突胶质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35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635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a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