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中国社区人群睡眠和吸烟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09:26
【摘要】:研究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与糖尿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即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近年来这两种代谢性疾病患病率增长迅速,且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不足50%,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生活方式与代谢性疾病关系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研究方法1.睡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在上海社区中老年人群中选取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收集睡眠习惯信息,通过超声检查诊断NAFLD,共有8559人纳入横断面分析。4年后对基线非NAFLD人群进行随访,共有3557人纳入前瞻性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与NAFLD的相关性。2.吸烟与糖尿病发病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REACTION)队列,通过问卷收集吸烟习惯及剂量、戒烟等信息并采集血样本。基线共纳入25848名已诊断糖尿病患者,HbA1c≥7.0%被定义为血糖控制不佳。3年后对基线非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共纳入57722名研究对象分析吸烟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总人群中NAFLD患病率为30.4%。横断面研究发现夜间睡眠时间与NAFLD患病风险呈负相关,而午睡时间与NAFLD患病风险呈正相关性。在随访研究中,夜间睡眠时间每减少1小时,NAFLD发病风险增加10%,与夜间睡眠时间9 h者相比,睡眠时间为8.1-9 h、7.1-8 h、6.1-7 h、≤6 h者NAFLD发病风险分别增加56%、83%、121%、59%(趋势P=0.0005),但午睡时间与NAFLD发病风险未见统计学关联。2.我国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标率为56.1%。与从不吸烟者相比,男性当前吸烟者罹患血糖控制不佳的风险增加,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戒烟10年以上者血糖控制不佳的风险趋于平缓,与从不吸烟者相当。戒烟者血糖控制不佳的风险显著低于当前吸烟者。此外,与从不吸烟者相比,男性当前吸烟者糖尿病发病风险显著增加,而戒烟与糖尿病发病未见统计学关联。研究结论在中国中老年社区人群中,夜间睡眠时间与NAFLD发病风险呈负相关性。主动吸烟是中国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发病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可改变危险因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代谢性疾病的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87.1;R575.5
【图文】:

不同年龄


图 1 不同年龄分组的平均夜间睡眠时间Figure 1. Means of nightly sleep duration by ag2025303540Total Male PeralvneecfoANFDL(%)A>98.1 9 7.1 8 6.1 7 P for trend=0.0003 P for trend<.0001 253035neecfoANFDL(%)BP for trend=0.0265 P for trend>0.05

亚组,人群,相关性,总人数


图 8 不同亚组人群中当前吸烟与血糖控制不佳(HbA1c ≥ 7%)的相关性Figure 8. The risk of poor glycemic control with current smoking in differentsubgroups of diabetic patients.Note:Nrepresentsthetotalnumberofindividualsinthesubgroup;(%)(case/N)standsforthepercentage(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HbA1c 7.0 in the subgroup.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adjusted forage, BMI (body mass index), drinking status, physical activity, education,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Yes/No), duration of diabetes, hypertension (Yes/No), dyslipidemia (Yes/No) and use of insulin (Yes/No)(except for the strata variables).注释:N 表示亚组总人数;%(case/N)表示亚组中 HbA1c 7.0 患者所占比例(例数/亚组总人数)。Logistic 回归模型校正年龄、BMI、饮酒、运动、教育水平、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以及是否使用胰岛素(除外分层变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津春;;预防关口前移 遏制代谢性疾病[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年12期

2 冯树花;李志辉;;常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误诊原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A1期

3 杨婷婷;Anne F.Fish;孔维敏;楼青青;;睡眠不足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7年24期

4 王雪飞;;羊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年02期

5 邓淑芳;于正;赖祯宏;吴巧凤;梁繁荣;;肠道菌群在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研究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6 洪梅;;大脑会“吃糖”糖瘾有望防[J];老同志之友;2016年23期

7 解雯峗;;揭秘高尿酸不为人知的一面[J];晚晴;2016年11期

8 ;全国首批!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落户天津医大总医院[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7年02期

9 孟昭群;;用药膳调治尿酸高[J];长寿;2017年06期

10 ;本刊2012年第2期专题:饮食、营养与代谢性疾病[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锡中;;肝脏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A];第二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2 张爱珍;;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代谢性疾病的临床应用[A];2005年浙江省全科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赖慧仪;;一例疑似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病例分享[A];全国第九次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深圳市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8年

4 蒲芳芳;李姗珊;于晓红;伍梓汐;李鸣;何方;;益生菌与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6年

5 张爱珍;;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代谢性疾病的临床应用[A];2005年浙江省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张爱珍;;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代谢性疾病的临床应用[A];营养、健康与疾病防治——浙江省第九届临床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继红;叶芳;;白细胞计数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加林;;代谢性疾病及其肾损害的生活管理[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5年

9 霍玉书;;肠道代谢组学与代谢性疾病[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2009学术大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C];2009年

10 贾伟平;;细胞因子参与器官间对话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木子;限制进食时间 抵御代谢性疾病[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 宁光;糖尿病防控模式亟待创新[N];健康报;2017年

3 徐焰;瑞金医院牵头“代谢性疾病专病队列研究”[N];上海科技报;2016年

4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高树灼 罗超;防治代谢性疾病 要管住嘴迈开腿[N];厦门日报;2012年

5 记者 白毅;脂肪酸与代谢性疾病关系被初步揭示[N];中国医药报;2012年

6 记者 王丹 通讯员 王玲玲;代谢性疾病所致慢性创面比例陡增[N];健康报;2013年

7 特约记者 宋琼芳 通讯员 程静;铅污染与肥胖密切相关[N];健康报;2016年

8 陈永涛、袁波;全军首个健康管理医研中心在181医院挂牌[N];战士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郝婧;借风好扬帆 合作谱新篇[N];华兴时报;2018年

1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梁日欣;中药防治老年病和代谢性疾病的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彭魁;中国社区人群睡眠和吸烟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2 彭苗苗;中国成年人糖尿病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3 孙玉萍;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相关基因和环境因素及与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4 杨良乐;多环芳烃暴露和睡眠与主要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关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5 杨晓艳;冷刺激诱导的内脏脂肪棕色变对小鼠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王珊珊;脂肪酸组成及代谢与中心性肥胖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周蓉;抗代谢性疾病活性小分子的发现及相关作用机制探讨[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8 姜勇;我国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变化趋势及健康危害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9 林寰东;人体成分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琪;不同炎症因子识别代谢性疾病能力的比较[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2 宣鹏;六安市老年人群体成分与代谢性疾病的关联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3 赵莎莎;2015年长春市某医院体检人群常见代谢性疾病检测结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4 高斐;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的疗效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胡艳艳;颈围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6 许贵霞;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代谢性疾病相关指标回顾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7 莉努(REENU AWALE);妊娠中晚期妊娠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8 杨景慧;老年人代谢性疾病及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基因关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9 于洋;母代高脂饮食对子代代谢特征的影响及其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10 林渝;74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14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714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1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