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KLF2与S1PR1对支气管哮喘豚鼠中性粒细胞迁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10 22:56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支气管哮喘豚鼠模型中性粒细胞中KLF2、S1PR1的表达情况,探讨KLF2与S1PR1对支气管哮喘豚鼠中性粒细胞的迁移的影响,从而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随机将30只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哮喘治疗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及治疗组通过用10%OVA及FCA致敏,1%OVA雾化激发诱导成支气管哮喘模型,治疗组在雾化激发前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OVA与模型组同步实验。通过观察各组豚鼠雾化激发后的症状变化及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比较各组血及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应用肺功能检测各组豚鼠的气道阻力变化。分离各组豚鼠血中性粒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血中性粒细胞迁移情况,Realtime 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各组豚鼠血中性粒细胞中KLF2、S1PR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S1P的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KLF2在各组豚鼠血中性粒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结果:1.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的成功构建(1)各组豚鼠雾化激发后体征变化的观察:在OVA雾化激发期间发现哮喘组豚鼠出现明显的呼吸频率增快、前爪抓鼻、点头呼吸、打喷嚏、咳嗽及腹肌抽搐等典型的哮喘样症状,治疗组豚鼠也出现上述症状但程度较哮喘组明显减轻,正常对照组无异常反应。(2)气道阻力的测定:哮喘组豚鼠的气道阻力随着乙酰甲胆碱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治疗组与哮喘组比较在各浓度刺激下的气道阻力水平下降(P0.01)。(3)肺组织的病理学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显示支气管、肺泡及肺组织结构完整,炎性细胞浸润少;哮喘组豚鼠显示支气管重塑,管腔变狭窄,肺泡及肺组织结构破坏,管腔内可见较多粘液栓及粘膜皱褶增生、平滑肌细胞明显增厚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典型的病理学改变,其中以中性粒细胞浸润最明显;治疗组基底膜、平滑肌层仍有增厚,但支气管粘膜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好转。(4)各组豚鼠BALF液中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哮喘组豚鼠细胞总数(124.69±7.40、45.07±2.99)及NEU%(22.05±1.57、5.04±1.07)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较哮喘组细胞总数(88.29±7.77、124.69±7.40)及NEU%(15.11±1.33、22.05±1.57)下降(P0.01)。(5)各组豚鼠血白细胞分类计数:哮喘组豚鼠血NEU%显著高于正常组(67.04±5.56、30.74±6.02,P0.01),治疗组较哮喘组NEU%下降(46.90±5.25、67.04±5.56,P0.01)。2.各组豚鼠血中性粒细胞KLF2表达及定位、KLF2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组豚鼠血中性粒细胞中KLF2平均光密度、KLF2 m RNA及蛋白表达量:哮喘组哮喘治疗组正常组(P均0.01)。3.各组豚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S1P表达情况ELISA检测结果表明,各组豚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S1P表达:哮喘组哮喘治疗组正常组(P均0.01)。4.各组豚鼠血中性粒细胞S1PR1 m RNA和蛋白表达变化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组豚鼠血中性粒细胞S1PR1 m RNA及蛋白表达量:哮喘组哮喘治疗组正常组(P均0.01)。5.迁移实验检测各组豚鼠中性粒细胞的迁移情况根据预实验结果选取0.1u M浓度时的S1P进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各组豚鼠血中性粒细胞迁移率:哮喘组哮喘治疗组正常组(P均0.01)。6.KLF2与S1PR1m RNA及蛋白做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二者之间呈负相关。7.KLF2、S1PR1蛋白与各组哮喘豚鼠模型中性粒细胞迁移率做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KLF2与中性粒细胞迁移率呈负相关,S1PR1与中性粒细胞迁移率呈正相关。结论:1.支气管哮喘豚鼠中性粒细胞KLF2表达减少,S1PR1表达上调,经地塞米松治疗后KLF2表达较哮喘组上升,S1PR1表达较哮喘组下降。2.支气管哮喘豚鼠中性粒细胞中KLF2与S1PR1呈负相关性。3.支气管哮喘豚鼠中性粒细胞中KLF2可能通过减弱中性粒细胞的迁移而发挥抗炎作用。4.在支气管哮喘豚鼠模型中,趋化因子S1P与其受体S1PR1结合可能通过促进中性粒细胞的迁移,从而促进哮喘的炎症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6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德寿,谷春雨,刘晓湘,方秀斌;哮喘豚鼠初级传入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表达[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1期

2 叶人诵;沈惠风;许以平;上官文姬;李鹤;;哮喘豚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的实验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9年03期

3 孔祥英,桂芹,白家驷;低压低氧治疗对哮喘豚鼠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年06期

4 陈慧,张倩,杜强;氨茶碱对哮喘豚鼠肺组织核因子-κB的表达作用[J];江南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沈惠风;闵亮;李鹤;秦亮甫;夏宗勤;胡雅儿;卢锦花;;中药透皮治疗对哮喘豚鼠肺组织受体调控作用实验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王翠莲;楚东岭;傅恩清;金发光;程瑾;;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和核因子κB在哮喘豚鼠中的表达变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5期

7 叶人诵;许群英;沈惠风;李鹤;上官文姬;;中药循径敷贴对哮喘豚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08年07期

8 李燕宁;周朋;陈鲁;;哮喘滴丸对哮喘豚鼠血清NO含量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8年11期

9 孙增涛;仝战旗;高风琴;颜光涛;;麻杏石甘汤对哮喘豚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变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S1期

10 张劭夫,刘树芬,张波,徐德斌;白细胞介素1诱导哮喘豚鼠细胞粘附分子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小寅;樊蓥;金芳;江京宁;黄浩;;不同时辰给药对哮喘豚鼠血浆内皮素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优秀论文汇编[C];2001年

2 楚东岭;宋俊峰;饶志仁;金发光;王煜辉;;中枢神经机能变化对哮喘豚鼠行为学改变及呼吸阻力的影响[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念志;郭晶晶;杨洋;;哮喘平冲剂对哮喘豚鼠模型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刘洪瑞;李智;袁旭;赵明沂;韩雪松;韩立伟;;滨蒿内酯对哮喘豚鼠模型的平喘作用及机制的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二部分)[C];2002年

5 曹德寿;刘晓湘;方秀斌;;NGF在支气管哮喘豚鼠炎症反应中的作用[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孙增涛;马佐英;郭思吉;;麻芩合剂对哮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细胞成份的影响[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周名璐;陈芝喜;刘小虹;梁直英;;射麻止喘液对哮喘豚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A];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2002年

8 周名璐;陈芝喜;刘小虹;梁直英;;射麻止喘液对哮喘豚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黄艳;蒋胜华;宋宗芳;刘鑫;;小剂量三氧化二砷对哮喘豚鼠骨髓CD_(34)~+、IL-5Rα的影响[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史亮;;支气管哮喘豚鼠气管平滑肌主要碱性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地塞米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晓岩;中药喘息康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学研究及对哮喘豚鼠的干预作用[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艳凤;粘附分子、IL-8及其受体在哮喘豚鼠的表达变化及其对中性粒细胞粘附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2 戴芳芳;KLF2与S1PR1对支气管哮喘豚鼠中性粒细胞迁移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5年

3 周暄宣;色胺酮对实验性哮喘豚鼠体内炎性介质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4 袁旭;滨蒿内酯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抑制及其清除氧自由基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5 康春燕;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气道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6 朱焱林;固本平喘汤对哮喘豚鼠气道ECP、MBP影响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7 张晗;NK_2受体mRNA在哮喘豚鼠肺组织中表达的研究及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8 郑伟华;哮喘豚鼠模型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率及存活率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4年

9 徐婧;平喘颗粒对哮喘豚鼠NF-κB、α-SMA含量的影响[D];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2012年

10 闫军浩;NF-κB在哮喘豚鼠肺和脊神经节的表达及地塞米松的抑制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49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749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e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