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调节性T细胞与Th17细胞及其平衡在皮肌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09:14
【摘要】:目的探讨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和Th17细胞表达百分率的变化及Th17/Treg平衡状态,探究Treg、Th17及其平衡在皮肌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并为治疗疾病寻找新的潜在的靶点。方法本研究选取于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或住院部的皮肌炎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75年Bohan/Peter的诊断标准,按患者是否伴发肺间质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分为两组,其中DM-NILD组患者10例,DM-ILD组患者36例;按病程分为三组,其中病程3个月的有15例,3个月≤病程6个月的有16例,病程≥6个月的有15例。健康对照20例选自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收集皮肌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分离PBMC,然后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皮肌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CD4+IL-17+Th17细胞的百分率,分别计算Th17/Treg比值,并分析其与DM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Treg细胞百分率的比较:按是否伴发ILD分组,健康对照组、DM-NILD组、DM-ILD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1.07±0.10(%)、0.85±0.26(%)、0.61±0.19(%),三组间结果有统计学意义(F=41.56,P0.05),然后进一步两两比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M-NILD组和DM-ILD组Treg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DM-ILD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低于DM-NI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病程分组时,3个月组、3~6个月组、≥6个月组外周血Treg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0.64±0.16(%)、0.68±0.25(%)、0.67±0.27(%),结果无统计学意义(F=0.136,P0.05);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不同阶段皮肌炎患者的Treg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P0.05)。DM患者按照MDA5抗体的有无分为MDA5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27.15(19.35,36.00)%]低于阴性组[34.75(30.05,42.6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3,P0.05);CD4+T淋巴细胞中主要是Treg细胞减少,阳性组Treg细胞[0.60(0.52,0.81)%]较阴性组[0.79(0.61,1.11)%]明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好转组,死亡组[0.51±0.11(%)]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好转组[1.02±0.8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3,P0.05)。(2)Th17细胞百分率的比较:按是否伴发ILD分组,健康对照组、DM-NILD组、DM-ILD组外周血CD4+IL-17+Th17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1.09±0.18(%)、1.95±0.38(%)、2.82.±0.94(%),三组间结果有统计学意义(F=36.88,P0.05),然后进一步两两比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M-NILD组和DM-ILD组Th17细胞百分率均显著升高;DM-ILD组外周血Th17细胞高于DM-NI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病程分组时,3个月组、3~6个月组、≥6个月组外周血Th17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2.38±0.76(%)、2.87±1.13(%)、2.62±0.83(%),结果无统计学意义(F=1.051,P0.05);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不同阶段皮肌炎患者的Th17细胞百分率均显著升高(P0.05)。(3)Th17/Treg比值的比较:按是否伴发ILD分组,健康对照组、DM-NILD组、DM-ILD组Th17/Treg比值分别为1.03±0.25、2.55±1.11、5.31.±3.29,三组间结果有统计学意义(F=19.97,P0.05),然后进一步两两比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M-NILD组和DM-ILD组Th17/Treg比值均升高;DM-ILD组Th17/Treg比值明显高于DM-NI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病程分组时,3个月组、3~6个月组、≥6个月组Th17/Treg比值分别为3.94±1.60、5.10.±3.59、5.07.±3.86,三组间结果有统计学意义(F=9.52,P0.05),与3个月组相比,3~6个月组、≥6个月组Th17/Treg比值均显著升高;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不同阶段皮肌炎患者的Th17/Treg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4)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比值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DM-ILD组Treg细胞与AST、ALT、CK、LDH、CRP和ESR无相关性,Th17细胞与CRP存在正相关性(r=0.396,P0.05),与AST、ALT、CK、LDH和ESR无相关性,Th17/Treg比值与CRP存在正相关性(r=0.348,P0.05),与AST、ALT、CK、LDH和ESR无相关性。DM-NILD组Treg细胞、Th17细胞、Th17/Treg比值与AST、ALT、CK、LDH、CRP和ESR无相关性。结论Treg细胞减少、Th17细胞增加和Th17/Treg平衡的破坏可能参与了皮肌炎的发病,并与间质性肺病相关。Treg细胞减少与MDA5抗体阳性相关,Treg细胞越少,皮肌炎患者预后可能越差。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93.26
【图文】:

外周血,百分率,细胞,对照组


图 2 按是否伴有 ILD 分组,外周血 Treg 细胞2 Grouping by with or without ILD,comparison of t peripheral blood.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s shown (* P表 4 按是否伴有 ILD 分组,外周血 Treg 细胞 Grouping by with or without ILD,comparison of thin peripheral blood among three grou组别 例数 Treg/C康对照组 20 -NILD 组 10

表达率,相关性分析,细胞,比值


Th17 cell percentage, Th17/Treg ratio with laboratory parameters (r v指标 AST ALT LDH CK Treg 表达率r=0.315 r=0.082 r=0.205 r=0.107Th17 表达率r=0.214 r=0.308 r=0.061 r=0.164h17/Treg 比值r=0.027 r=0.093 r=0.068 r=0.075Treg 表达率r=0.076 r=0.284 r=0.185 r=0.094Th17 表达率r=0.120 r=0.195 r=0.115 r=0.142 h17/Treg 比值r=0.149 r=0.274 r=0.049 r=0.076关系数,*表示 P<0.05

相关性分析,抗体


图 10 DM-ILD 组 Th17/Treg 与 CRP 的相关性分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17/Treg ratio and CRP体阳性和 MDA5 抗体阴性的 DM 患者中 T 淋巴细A5 抗体对 DM 患者预后影响较大,本研究选取检亚群的 24 例皮肌炎患者,分析 MDA5 抗体阳性水平变化,分析结果为:MDA5 抗体阳性组的 C于阴性组(t=0.046,P<0.05),而两组间 Treg 细胞巴细胞比例、CD3+CD8+T 淋巴细胞比例、CD3+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艳玲;宋智琦;;皮肌炎皮肤损害22例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年05期

2 杨林华;;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高危因素临床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7年11期

3 邝伟英;李彩凤;何晓琥;王江;韩彤昕;周怡芳;;幼年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年08期

4 褚君梅;;4例皮肌炎的诊疗体会[J];现代养生;2016年24期

5 吴东海;郝丽;;皮肌炎知识十二问(一)[J];中老年保健;2017年03期

6 吴东海;;皮肌炎知识十二问(二)[J];中老年保健;2017年04期

7 张宁;费允云;吴东;张文;张奉春;;成人皮肌炎合并消化道出血1例[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2年04期

8 张悦;程岩峰;王媛;韩秀萍;;皮肌炎4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06期

9 陈丽;李丽琴;;皮肌炎的诊断与治疗[J];皮肤病与性病;2011年04期

10 邱章伟;张根生;张淑芳;崔巍;;皮肌炎144例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静静;曹汉华;;皮肌炎伴肺癌1例[A];2016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暨风湿免疫病诊疗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6年

2 于磊;邱贤文;张堂德;张帆;王霞;;以坏死性皮肤血管炎为主要表现的皮肌炎1例[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俞晨;高琳;王雷;王刚;;以单侧眼睑肿胀为首发症状的皮肌炎1例[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刘玉峰;;临床上无肌病性皮肌炎[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张佩莲;李文华;韩朝霞;周晓鸿;樊应俊;付萍;邓丹琪;代自超;王维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在皮肌炎中的相关性研究[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王文菊;;皮肌炎合并周围型肺癌[A];2014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7 王晓军;李晓云;;皮肌炎合并反应性噬血细胞综合征2例并文献复习[A];2013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王爱梅;闫淑;;皮肌炎伴肺结核临床观察及护理9例[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张琦;;皮肌炎的护理[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单筠筠;王琪;;眼睑局部性皮肌炎二例[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曹来安;及早发现皮肌炎[N];家庭医生报;2005年

2 湘雅二医院教授 戴若玲;老人切莫忽视皮肌炎[N];大众卫生报;2002年

3 记者 马定科;皮肌炎有癌变可能 硬皮病有多发趋势[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4 ;牛膝治疗原发性皮肌炎有良效[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郑宏;郑启仲治皮肌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记者 马定科;中西医结合治皮肌炎有优势[N];健康报;2000年

7 空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李建;皮肌炎合并肺炎 早诊有难度[N];健康报;2018年

8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苏华赞医院内科 苏辉;皮肤丘疹伴肌痛,警惕皮肌炎[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袁云;皮肌炎是一种小血管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10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科 考希良;肌酶异常增高皮肌炎中西医结合治验[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慎仪;成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风险因素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2 蒋真;MiR-125b和MiR-200c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伴发间质性肺病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3 张嫦娥;中国汉族人群皮肌炎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4 邹静;临床无肌病型皮肌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肺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及中性粒细胞、Th17细胞在疾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陈芳;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预测因素及血清标志物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6 李們;皮肌炎临床分析及免疫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章璐;成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伴发心脏损害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吴昊;上海社区居民常见风湿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D];复旦大学;2013年

9 张思功;NETs的调控异常与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患者伴发的间质性肺病的相关性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10 曹孟淑;白介素-22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间质性肺病发病中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晓智;伴发间质性肺疾病的皮肌炎病例回顾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2 王倩;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比值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及其合并肿瘤的相关性分析[D];暨南大学;2018年

3 王怡;抗MDA5抗体在成年及幼年型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诊断价值[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4 刘勤;调节性T细胞与Th17细胞及其平衡在皮肌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5 黄小伟;无肌病性皮肌炎与典型皮肌炎的回顾性对比分析[D];浙江大学;2017年

6 林金铭;HLA-Ⅱ类基因分型与皮肌炎关联性的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7年

7 王红;幼年皮肌炎94例临床分析及影响幼年皮肌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8 许诺;三种类型幼年皮肌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9 刘兰;幼年皮肌炎的临床特点及肌活检的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10 党鑫;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85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785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b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