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EBUS-TBNA与cTBNA在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及比较

发布时间:2020-09-27 19:27
   背景: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其诊断主要依据结节病常见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病理活检证实存在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并排除其他疾病,例如肺淋巴结结核、淋巴瘤、肺癌、肺部真菌感染等疾病才能确诊。因此获取病理对于结节病的诊断至关重要。EBUS-TBNA与cTBNA均是诊断结节病获取病理的常用方法;,目前,TBLB也经常用于获取病理。有本随机对照试验是评价EBUS-TBNA、cTBNA、TBLB以及cTBNA联合TBLB对Ⅰ/Ⅱ期结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临床及影像学疑诊为结节病Ⅰ/Ⅱ期的患者142名纳入研究,EBUS组59例,cTNBA组83例,其中63例行cTBNA,20例行cTBNA 联合 TBLB,主要观察指标为 EBUS-TBNA、cTBNA、TBLB、cTBNA 联合 TBLB在结节病的诊断率方面的差异,次要观察指标为EBUS-TBNA、cTBNA在不同位置淋巴结诊断率上的差异、两组患者被穿刺淋巴结数目的差异、不同结节病分期诊断率的差异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试验142例患者中,最终诊断为结节病125例(EBUS组51例;cTBNA组74例,其中63例行cTBNA的患者最终诊断结节病56例,20例行cTBNA联合TBLB的患者中最终诊断结节病18例),病理观察到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92例(通过EBUS-TBNA观察到43例,通过cTBNA观察到36例,通过cTBNA联合TBLB观察到13例)。EBUS-TBNA的诊断率最高(43/51,84.3%),显著高于cTBNA(36/56,66.1%,p0.05)及 TBLB(7/18,38.9%,p0.05)。cTBNA 联合 TBLB诊断率显著提高(13/18,72.2%),与EBUS-TBNA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第4组及第7组淋巴结,EBUS-TBNA对结节病的诊断率分别为82.6%及81.4%,与cTBNA(4组诊断率60.6%,7组诊断率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其他位置淋巴结(1OR,1OL,11R,11L,12R,12L)诊断率,EBUS-TNBA的诊断率为(82.5%),显著高于 cTBNA(64.7%,P0.05)。EBUS-TBNA 共穿刺淋巴结123个,每例患者平均(士SD)被穿刺淋巴结数为2.08(±0.79)个,cTBNA共穿刺淋巴结178个,每例患者平均(士SD)被穿刺淋巴结数为2.83(±1.10),两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不同疾病分期,EBUS-TBNA对Ⅰ期及Ⅱ期结节病的诊断率分别为91.3%、78.6%;cTBNA对Ⅰ期及Ⅱ期结节病的诊断率分别为69.6%、60.6%;EBUS-TBNA与cTBNA对Ⅰ期结节病的诊断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Ⅱ期结节病的诊断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EBUS-TBNA中有1例术中少量出血;cTBNA术中少量出血4例,术后少量咯血1例;cTBNA联合TBLB术中少量出血2例,术后胸闷1例(经吸氧后缓解)。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EBUS-TBNA对结节病的诊断率最高,显著高于cTBNA、TBLB,但cTBNA联合TBLB能达到与EBUS-TBNA近似的诊断率。因此,EBUS-TBNA不需联合其他方法即可实现对结节病的最高诊断率,且穿刺淋巴结数目少,应作为诊断结节病的首选方法。然而,当无条件行EBUS-TBNA时,cTBNA联合TBLB也可作为诊断结节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93.9
【部分图文】:

淋巴结,患者,气管镜


(图1:邋EBUS-TBNA穿刺针穿刺淋巴结)逡逑c-TBNA操作过程:根据患者肺部强化CT结果,利用wang巴结位置,患者采取仰卧位,用标准的可弯曲支气管镜经鼻气道内有无异常,调整气管镜固定于穿刺部位,用力将一刺淋巴结,将50ml注射器连接穿刺针末端,回抽确定未刺持20m]负压抽吸,负压抽吸后拔出穿刺针,每个部位穿刺数目由操作者根据标本量决定;若患者存在多个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进行穿刺。逡逑

淋巴结,肺部,定位法,操作过程


(图1:邋EBUS-TBNA穿刺针穿刺淋巴结)逡逑c-TBNA操作过程:根据患者肺部强化CT结果,利刺淋巴结位置,患者采取仰卧位,用标准的可弯曲支气管检查气道内有无异常,调整气管镜固定于穿刺部位,用穿刺淋巴结,将50ml注射器连接穿刺针末端,回抽确定保持20m]负压抽吸,负压抽吸后拔出穿刺针,每个部结数目由操作者根据标本量决定;若患者存在多个淋巴的淋巴结进行穿刺。逡逑

操作方法


图3逦W逦°逡逑操作方法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骏;朱晓华;孙希文;彭刚;;结节病肺部改变的CT征象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年09期

2 潘纪戍;CT与高分辨率CT在胸部结节病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2828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828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7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