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T1、HNF1A基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核心家系中的关联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GGT1、HNF1A基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核心家系中的关联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女性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伴有生殖功能障碍且经常合并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随年龄增长,PCOS远期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上升,影响着患者一生的健康。尽管表型复杂且临床表现高度异质,但是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在PCO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PCOS引起一系列的内分泌代谢异常,尤其是常伴发肥胖、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在PCOS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患PCOS的女性已被证明有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同时,IR和β细胞功能障碍是糖耐量异常(IGT)和2型糖尿病(T2DM)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可以推测糖尿病与PCOS有共同的遗传学基础。GGT1基因编码谷氨酰转移酶,它可催化谷胱甘肽的谷氨酰基转移到氨基酸或者多肽的受体上。研究发现GGT1与人类的肥胖以及代谢综合症、慢性胰腺炎、冠状动脉硬化相关。肝细胞核因子(HNFs)是一类在肝脏中存在特异性表达的转录因子,对肝细胞的分化和肝脏代谢有重要意义,HNF1α是HNF家族的重要成员,是肝脏发育必需的转录调控因子。HNF1A基因缺陷是青少年成年发病型糖尿病3型(MODY3)的病因之一并且能导致肝腺瘤的发生。由于糖尿病与PCOS有共同的遗传学基础,并且通过结合既往GWAS的资料,发现GG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rs4820599及HNF1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7305618、rs2393791与PCOS有明显相关性。提示这两个基因可能也是PCOS的易感基因。所以推测GGT1、HNFIA基因与PCOS的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本研究采用基于核心家系的TDT实验方法,患者双亲作为内对照,排除人群分层的偏倚与人群混杂的干扰。探索GGT1、HNF1A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PCOS的发病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3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就诊的310例PCOS患者为先证者,采用父亲、母亲与一个PCOS患者所组成的核心家系为研究对象(共930例)。三口之家均为汉族,患者的父母均为随机婚配,家系之间不存在血缘关系。对先证者以及其父母抽取血样保存于-80℃冰箱备用。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法(HRM)对GG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rs4820599及HNF1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7305618、rs2393791进行基因分型。该研究经山东大学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参与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1)PCOS核心家庭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2)传递不平衡检验结果显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没有检测到显著的传递不平衡现象存在于SNP rs 4820599、rs7305618及rs2393791中(rs 4820599: x2=1.067, P=0.302; rs 7305618:χ2=0.013, P=0.908; rs2393791:χ2=0.031, P=0.861).结论:本研究在PCOS患者父母亲及其先证者间没有发现rs4820599、rs7305618及rs2393791等位基因的过度传递。未验证GGT1、HNF1A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PCOS的发病有直接的相关性。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GGT1基因 HNF1A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 TD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1.75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符号说明10-11
- 第一章:研究背景11-18
-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概述11-13
-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候选基因研究13-18
- 第二章:GGT1、HNF1A基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核心家系中的关联性研究18-35
- 2.1 前言18-20
- 2.2 资料和方法20-28
- 2.3 结果28-31
- 2.4 讨论31-34
- 2.5 结论34-35
- 附录35-37
- 附图37-39
- 参考文献39-48
- 致谢48-49
- 附件4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岩波;;基于潜变量构建高维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关联模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2 鲁立刚;鲁绍雄;;传递不平衡检测及其在QTL精细定位中的应用[J];家畜生态学报;2008年06期
3 鲁立刚;金深逊;张建英;张宗庆;鲁绍雄;;同源相同(IBD)定位在QTL精细定位中的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10年02期
4 沈玲丹;闵芮;苏婉霞;袁烨;张兴安;;人类血型的基因预测与分析[J];生物数学学报;2009年02期
5 孙远洁;郑娟娟;李昂;温琪;佟海龙;刘艳;赵晓雯;;复杂性疾病SNPs数据模拟的实现与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3年01期
6 张晴霞;刘妍岩;;遗传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6期
7 方光新;方毅;李丽娟;刘武军;王琼;袁豆豆;古丽尼莎.吐拉甫;艾买提.买买提;;山羊KIF-Ⅰ基因外显子6与绒性状的相关性[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陈莉雅;陈平雁;;遗传流行病统计分析软件SAGE简介[J];中国卫生统计;2008年02期
9 裴磊磊;郭小玲;张岩波;张克让;徐勇;孙宁;;抑郁症患者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布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年01期
10 管宇;张香云;徐群芳;吴志松;顾光同;聂文;;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及其基因频率的估计[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沈炎峰;多变量数据遗传分析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金丽娜;基于单倍型的关联分析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影;遗传连锁分析中重组率的统计推断[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雪莉;婴幼儿型青光眼CYP1B1基因及其他候选位点的遗传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葛学亮;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遗传图谱构建及生长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潘东东;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的两阶段设计与分析[D];云南大学;2012年
7 郭晋;神经网络模型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及模型预测能力的比较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杜慧霞;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转录组分析与遗传图谱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周瑜;内皮素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骨肉瘤化疗耐药的相关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信娟;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外暴露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与肝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张韶凯;基于贝叶斯网的潜类分析在基因关联分析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杨小娜;不同数据结构下的基因组关联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马瑞;非正态验证性因子分析在基因整体效应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5 贾志杰;混合潜变量模型的构建及其在基因关联分析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6 曹耀庭;棉花综合群体主要产量性状与SSR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7 闫微;分子遗传变异数据处理平台的构建[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8 张洪丽;基于精神分裂症SNP点的初步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9年
9 裴磊磊;抑郁患者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布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10 甘秀敏;E-钙黏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GGT1、HNF1A基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核心家系中的关联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303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