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表达ICAM-1对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本文关键词:过表达ICAM-1对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动物模型的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1.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MIGR1-ICAM-1,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基因转染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ICAM-1是否影响MSCs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 AIT)体内治疗效果提供实验基础。 2.利用外源性甲状腺球蛋白免疫C57BL/6小鼠建立AIT的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 EAT),为下一步开展大规模体内实验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 方法: 1.通过RT-PCR方法扩增获得小鼠脾细胞ICAM-1基因全长DNA,将其克隆至中间载体pMD19-T,行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后,将ICAM-1基因连接至逆转录病毒载体MIGR1七,对重组载体MIGR1-ICAM-1进行双酶切、RT-PCR及DNA测序分析。 2.将获得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MIGR1-ICAM-1及空质粒MIGR1均加入包装质粒ECOS后分别转染人胚肾细胞(T293细胞),将获得携带ICAM-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MIGR1-ICAM-1及空载体逆转录病毒MIGR1,分别感染C3H10T1/2细胞,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蛋白的表达, real-time 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ICAM-1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同时检测三种细胞的形态、表型、生长特点及成脂成骨分化等一般生物学特性;并通过淋巴母细胞转化实验(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test, LTT)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MLR)检测三种细胞的免疫学特性。 3.建立EAT动物模型,将5周龄雌性C57BL/6小鼠于第0d和第14d用猪甲状腺免疫球蛋白(Porcine Thyroglobuli, PTg)及弗氏佐剂(Freund's adjuvant, FA)进行两次免疫;于实验第28d眼球取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 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ies,TPO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hyroid microsomal Autoantibody, TMAb)水平,并分离甲状腺组织行HE染色及组织病分析。 结果: 1.对重组载体MIGR1-ICAM-1双酶切和RT-PCR电泳均显示获得1700bpICAM-1目的基因片段;DNA测序结果显示与基因文库中的小鼠ICAM-1基因序列完全相同,且插入方向正确,从而证实成功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MIGR1-ICAM-1。 2.逆转录病毒感染C3H10T1/2细胞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绝大部分细胞表达绿色荧光;real-time 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在转录水平(相对表达量1625.82+119.42)和蛋白水平(表达量90.3%)证实ICAM-1在C3H10T1/2细胞中均有高表达,从而证明获得稳定过表达ICAM-1的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C3H10T1/2-MIGR1-ICAM-1/MSC)。 3.进一步对过表达ICAM-1的C3H10T1/2细胞的生长特性、诱导分化能力及免疫学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ICAM-1可使C3H10T1/2细胞(29.18±2.47)%处于S期,且倍增时间缩短。在成脂诱导分化中,C3H10T1/2-MIGR1-ICAM-1/MSC获得脂肪细胞数显著降低(12.18±3.83/孔),且脂滴变小;real-time PCR检测成脂分化关键转录因子C/EBPα和PPARy的表达均显著下调;同样,在成骨分化中,过表达ICAM-1可使C3H10T1/2成骨分化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矿化骨结节形成能力显著下降,关键转录因子Runx2和Osteocalcin在mRNA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提示过表达ICAM-1可显著降低MSCs的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 4.利用淋巴母细胞转化实验(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test, LTT)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MLR)对过表达ICAM-1的MSCs进行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显示,在LTT体系中,当MSCs:T细胞分别为1:40和1:5时,C3H10T1/2-MIGR1-ICAM-1/MSC与对照组C3H10T1/2-MIGR1/MSC的cpm值分别为(1955.25±292.60)、(2285.33±303.67);(812.00±21.17)、(1335.00±209.18);同样,在MSCs作为滋养层的MLR反应体系中,当刺激细胞:效应细胞为1:1和1:25时,C3H10T1/2-MIGR1-ICAM-1/MSC与对照组C3H10T1/2-MIGR1/MSC的cpm值分别为(1598.50±110.74)、(1859.00±111.25);(1147.50±55.91)、(1493.00±98.33)。提示过表达ICAM-1的MSCs具有显著抑制T细胞增殖的能力,且具有剂量依赖性,随着MSCs数量的增加,其抑制能力逐渐增强。 5.C57BL/6小鼠经外源性甲状腺球蛋白皮下免疫诱导后,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POAb、TMAb、TgAb的水平[(60.36±4.53)、(67.47±6.25)、(65.67±5.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21.45±4.66)、(7.68±2.76)、(7.59±2.23)];甲状腺病理显示滤泡间质存在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具有典型EAT特征。 结论: 1.本研究通过构建ICAM-1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MIGR1-ICAM-1,成功获得稳定过表达ICAM-1的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MIGR1-ICAM-1/MSC。 2.对过表达ICAM-1的MSCs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过表达ICAM-1可使MSCs增殖能力增强、成脂成骨分化能力减弱;最为关键的是,过表达ICAM-1可显著增强MSCs的免疫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ICAM-1是否影响MSCs对AIT体内治疗效果提供实验基础。 3.同时本研究利用外源性甲状腺自身抗原免疫方法成功建立EAT,从而证实该实验方法建模成功率高、可行性强并且可重复性高。为下一步的体内实验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C3H10T1/2细胞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32;R581.4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1
- 缩略语/符号说明11-13
- 前言13-16
- 研究现状、成果13-15
- 研究目的、方法15-16
- 一、ICAM-1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16-31
- 实验流程16-17
- 1.1. 对象和方法17-26
- 1.2. 结果26-29
- 1.3. 讨论29-30
- 1.4. 小结30-31
- 二、过表达ICAM-1对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31-60
- 实验流程31-32
- 2.1 对象和方法32-42
- 2.2 结果42-57
- 2.3 讨论57-59
- 2.4 小结59-60
- 三、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模型的建立60-68
- 实验流程60-61
- 3.1 对象和方法61-64
- 3.2 结果64-66
- 3.3 讨论66-67
- 3.4 小结67-68
- 结论68-69
- 参考文献69-75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75-76
- 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与临床应用76-85
- 综述参考文献82-85
- 致谢8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梅;张连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J];癌症;2009年01期
2 陈晓路;陈苹;贾竹青;刘羿男;马康涛;张永珍;周春燕;;人类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白细胞抗原表达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6期
3 肖炳祥;姜晓丹;徐如祥;邹志浩;邹雨汐;;人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4 刘沉涛;杨于嘉;谢岷;余小河;王霞;王晓莉;王庆红;祁伯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神经细胞抑制异体T淋巴细胞增生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年10期
5 褚晓倩;王丽;Paulina Duya;边育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治疗中的应用潜能[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6 宋关斌;李晓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7 李美山;张成;陈松林;于美娟;张雅妮;王淑辉;熊符;;绿色荧光蛋白和成肌调节因子在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共表达[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8 白海;司志刚;王存邦;薛智文;吴涛;杨小亮;;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17期
9 张华勇,孙凌云;间质干细胞和自身免疫病[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年05期
10 张清军;高毅;潘明新;姚坤厚;汪艳;;同期输注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移植大鼠免疫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杰;李慧;杨焰;荆小莉;魏红艳;胡春林;廖晓星;李欣;;iPS-MSCs通过调节CD4~+ CD25~+ Foxp3~+ T细胞改善心脏骤停后全身免疫反应[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三届组稿会暨第六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4年
2 Qinjun Zhao;Hongying Ren;Zhongchao Han;;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munomodulatory capability and clinical potential in immune diseases[A];第十四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大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春;不同来源间质干细胞的分离及多种药物因素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0年
2 李略;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视网膜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及其钠离子通道电生理特性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8年
3 谭舟;MK和GM-CSFRα在胚胎干细胞中的表达与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梁新悦;低剂量辐射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效应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龚勇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保护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赵雯红;IL-12基因修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卵巢癌体内外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7 镇海文;LPS调节TLR4介导促进心肌细胞存活时间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8 于靓霞;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9 孙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10 杜世伟;不同途径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脑缺血卒中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糖尿病小鼠结肠动力障碍[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袁文佶;人胎盘间充质样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郭俊贤;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的临床观察[D];河南大学;2011年
4 任海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负调控因子的调节作用[D];昆明医学院;2011年
5 邹颖;硒对人间充质干细胞和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信号的调节作用[D];暨南大学;2011年
6 李威娜;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免疫损伤卵巢的修复[D];暨南大学;2011年
7 张睿婷;人脐带与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节作用的比较[D];暨南大学;2011年
8 崔伟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小鼠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高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百草枯所致急性肺损伤治疗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艾昊;低剂量X射线照射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基质衍生因子1受体CXCR4表达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过表达ICAM-1对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动物模型的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30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