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切点的探讨及临床特征

发布时间:2017-05-07 16:09

  本文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切点的探讨及临床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及意义: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生活质量的常见慢性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9.6%[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作为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之一,患病人群数量与日剧增。既往仅仅依靠临床表现诊断PA,存在漏诊率高的不足,醛固酮/肾素比的提出使PA检出率增加,但对于诊断的切点缺乏统一的标准,检测方法及不同人群诊断切点值均存在区别,需要不同的实验室根据不同地区人群确立合适的切点,提高诊断准确率。近年研究发现PA患者存在某种程度的糖脂代谢异常,但PA患者糖脂代谢特点较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有何异同及醛固酮在其中又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另外,有研究提示PA患者的心脏结构改变是其出现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PA患者的心脏结构的特点及其与醛固酮水平的关系都值得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旨在探讨适合本地区人群诊断PA的醛固酮、醛固酮/肾素比的最佳切点,并通过PA与EH患者之间的比较,探讨PA患者糖脂代谢及心脏结构特点及醛固酮水平对其的影响。研究对象:收集在我院住院的65例PA患者及90例EH患者,PA患者都合并有高血压,PA患者中除45例患者病理确诊为肾上腺醛固酮腺瘤或肾上腺皮质增生,其余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及激素检测情况均符合PA的临床诊断。EH患者均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血压高于140/90mm Hg,且行皮质醇节律、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尿蛋白定量检测及肾上腺、肾动脉等影像学检查等排除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肾实质性疾病、肾动脉狭窄等继发性高血压。方法:收集所有受试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及吸烟史;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测定患者的立卧位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II(AII)、醛固酮(ALD)、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血钾、皮质醇节律及24 h尿钾、尿微量蛋白、儿茶酚胺代谢产物等指标。选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有病理诊断的45例患者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患者50例,根据两组患者的血浆醛固酮及醛固酮/肾素比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找到诊断pa的最佳切点,分别评价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两组所有患者间的一般情况,重点分析两组间糖脂水平的差异及心脏结构改变情况。统计学方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以?±s表示,pa与eh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使用roc曲线寻找诊断pa的醛固酮及醛固酮/肾素比的最佳切点,并评价最佳切点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相关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使用spss18.0处理,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pa立卧位醛固酮、醛固酮/肾素比诊断切点的探讨:根据95例受试者立卧位醛固酮、醛固酮/肾素比,应用统计软件绘制roc曲线,由曲线可得立卧位醛固酮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6与0.854,立卧位醛固酮/肾素比的auc分别为0.952与0.947,与参照线下面积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计算诊断pa的最佳醛固酮及醛固酮/肾素比的切点:立位醛固酮诊断切点为0.221ng/ml,敏感性(sen)=0.561,特异性(spe)=0.909;卧位醛固酮的切点为0.175ng/ml(sen=0.829,spe=0.795);立位醛固酮/肾素比的切点为19.5ng.dl-1/ng.ml-1.h-1(sen=0.878,spe=0.955);卧位醛固酮/肾素比的切点为20.5ng.dl-1/ng.ml-1.h-1(sen=0.902,spe=0.841)。立位醛固酮、醛固酮/肾素比诊断pa的敏感性稍差,但特异性较强,卧位指标诊断pa的敏感性较好,特异性稍差。2)肾上腺醛固酮腺瘤与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醛固酮、醛固酮/肾素比的比较:肾上腺皮质腺瘤的立位醛固酮/肾素比明显高于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3)pa组与eh组间一般资料及糖脂水平的比较:pa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程显著低于eh组(p0.001),而舒张压明显高于eh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性别、吸烟史、收缩压、bmi、腰围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a组血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水平均显著高于eh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餐后2h血糖水平与立、卧位醛固酮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268,p=0.033;r=0.401,p=0.001)。4)pa组与eh组间心脏结构的差异:pa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及左室重量指数明显高于eh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立、卧位醛固酮水平与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r=0.200,p=0.041;r=0.195,p=0.035)。结论:1.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得出本地区人群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立位醛固酮的切点为0.221ng/ml,卧位醛固酮为0.175ng/ml,立位醛固酮/肾素比为19.5ng.dl-1/ng.ml-1.h-1,卧位醛固酮/肾素比为20.5ng.dl-1/ng.ml-1.h-1。立位醛固酮、醛固酮/肾素比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敏感性稍差,特异性较强,且醛固酮/肾素比的水平与患者的病理类型相关。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糖脂代谢异常更严重,与其醛固酮水平增高有关。3.醛固酮除引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代谢异常外,还可促使患者心脏重构。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高血压 诊断切点 糖脂代谢 心脏重构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86.24
【目录】:
  • 缩略语表4-5
  • 英文摘要5-8
  • 中文摘要8-11
  • 第一章 前言11-14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4-17
  • 2.1 研究对象14-15
  • 2.2 研究方法15-17
  • 第三章 结果17-24
  • 3.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立卧位醛固酮、醛固酮/肾素比诊断切点的探讨17-20
  • 3.2 肾上腺醛固酮腺瘤与肾上腺皮质增生间醛固酮、醛固酮/肾素比的比较20
  • 3.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原发性高血压间一般资料及糖脂水平的比较20-22
  • 3.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组间心脏结构的差异22-24
  • 第四章 讨论24-28
  • 4.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诊断切点的探讨24
  • 4.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点24-25
  • 4.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糖代谢特点25-26
  • 4.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脂代谢特点26
  • 4.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心脏重构特征及其机制26-28
  • 全文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4
  • 文献综述 内分泌激素对糖脂代谢及靶器官影响的研究进展34-46
  • 参考文献41-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46-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军;贾汝汉;包艳;丁国华;;活性氧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醛固酮上调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中的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年12期

2 袁军;贾汝汉;包艳;;醛固酮对系膜细胞合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34期

3 贾汝汉;袁军;;醛固酮与肾纤维化(下)[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年10期

4 王煊,蔡德鸿;血管分泌的醛固酮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0年03期

5 刘云涛;;醛固酮对心血管的影响[J];当代医学;2009年21期

6 李晓东;郭志军;赵慧娟;张林霞;孙东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分泌醛固酮并表达醛固酮受体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06年06期

7 宣兵;钟景页;胡永霞;;醛固酮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J];西南军医;2006年04期

8 ;血管醛固酮[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5年03期

9 赖凌云,顾勇,陈靖,郁胜强,马骥,杨海春,林善锬;大鼠系膜细胞醛固酮的合成及其对细胞外基质生成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21期

10 郭维英;醛固酮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初探[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赖凌云;醛固酮对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05年

2 罗洋;组织醛固酮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3 姚丽;醛固酮致肾脏损害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4 刘抗寒;醛固酮诱导DOT1/AF9调控ET1表达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0年

5 任艺虹;抗醛固酮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干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6 孙巧玲;肾脏组织醛固酮在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中作用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乔卫卫;多ADP-核糖聚合酶-1在醛固酮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D];山东大学;2014年

8 谢永进;AngⅡ、醛固酮致心肌纤维化及Wnt1在其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9 胡晓军;醛固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及左室结构关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霞;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切点的探讨及临床特征[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黎晓磊;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醛固酮逃逸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3 刘智楠;醛固酮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血小板反应蛋白-1表达及增殖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4 谭剑;血管紧张素-(1-7)对醛固酮激活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2年

5 李艳芳;醛固酮的血管效应及地塞米松的调制作用[D];浙江大学;2008年

6 李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血清醛固酮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D];石河子大学;2011年

7 白嵩;醛固酮对豚鼠心脏电生理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8 谢永进;醛固酮对胎儿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表达及相关基因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9 杨磊;NF-κB在醛固酮致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初步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李源;多巴胺D_3受体对醛固酮介导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的影响及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切点的探讨及临床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350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4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