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地区彝族人群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24 07:55
本文关键词:云南省楚雄地区彝族人群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1.测定云南省楚雄地区彝族人群跟骨定量超声参数,骨密度参数,建立超声峰值骨量数据库及骨密度峰值骨量数据库并探讨其骨量变化规律。2.探讨云南省楚雄地区彝族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诊断云南省彝族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依据。3.测定云南省楚雄地区彝族人群骨质疏松症血清骨代谢标志物,了解其变化规律。 方法:1.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云南省楚雄州人群120例,年龄20岁~79岁,其中男性56人,女性74人,并按10岁为一年龄段,将人群分为六组。上述每组人群均进行跟骨定量超声检测,骨密度检测,基本体征测量,骨质疏松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对调查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采用随机抽样法,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当地彝族人群(追溯三代以上均为彝族),年龄20~79岁,共50人,女性24人,男性26人,其中20~30岁4人,30~40岁13人,40~50岁18人,50~60岁8人,60~70岁7人。按年龄段将其分为五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骨代谢物标志(BGP, CTX, NTX, VDR),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云南省楚雄州地区被调查彝族人群腰椎(L1~L4)BMD,男女性均于30~39岁达到骨峰值,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逐渐下降(70~80岁除外);女性的骨量丢失较男性快,特别是50岁以后;不同性别BMD测定值比较中,除男女性60~69岁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外(P=0.005),其余各年龄组不同性别BMD值差异无显著性。 2跟骨定量超声BUA、SOS、SI男性在50~59岁年龄组达到峰值,女性在40~49岁年龄组达到峰值,男女性峰值骨量无差异性。峰值骨量过后男女性BUA均迅速下降,男性较女性丢失快;总体人群、男性、女性均以70岁年龄组丢失最多。经分析,BUA, SOS, S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云南省楚雄州地区彝族人群按照诊断标准,调查总人数120人,患病总人数为41人;其中男性总人数56人,患病23人;女性总人数64人,患病18人;总发病率为34.2%,男性发病率41.1%,女性发病率28.1%。各年龄段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云南省楚雄州彝族被调查人群平均年龄44.5岁,平均身高159.74cm,平均体重57.44kg,平均腰围74.68cm,平均臀围88.04cm,平均OSTA指数2.58,平均BMI25.53。 5云南省楚雄州彝族被调查人群血清BPG值有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VDR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血清CTX、NTX无明显的年龄相关性,但男性和女性血清CTX、NTX出现显著升高均出现在50岁以后,60~69岁年龄组性别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1云南省楚雄州彝族被调查人群骨质疏松发病率及峰值骨量可能高于全国其他地区,男女性骨密度变化规律与全国调查结果一致。 2女性骨量下降较快的时间段为围绝经期,说明女性骨质疏松与雌激素密切相关,绝经后女性较绝经前骨量丢失多。其骨质疏松的防治重点在40~60岁。身高、体重、年龄、BMI、OSTA指数、饮食习惯、吸烟饮酒量及环境因素对该地区人群骨质疏松危险性有预测评价作用。 3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女性均以40~49岁年龄组发病率增多,60~69岁年龄组发病率达到最高。这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男性劳动量下降等因素有关。 4云南省楚雄州彝族被调查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形成、骨重建降低
【关键词】:云南省楚雄州彝族 跟骨定量超声 骨密度检测 血清骨代谢标志物 骨质疏松症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80
【目录】: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5-6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3
- 第一部分 云南省楚雄州彝族人群腰椎骨密度检测、跟骨定量超声检测、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分析13-37
- 对象和方法14-15
- 调g芯磕谌
本文编号:390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3901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