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非急性发作期混合粒细胞型哮喘临床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0 22:19

  本文关键词:非急性发作期混合粒细胞型哮喘临床特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哮喘 诱导痰 炎症表型 混合粒细胞型哮喘 ACQ-5


【摘要】:背景及目的: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其临床表现为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呼吸道症状病史,如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同时具有可变性的呼气气流受限。此外,哮喘通常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与气道慢性炎症并存。哮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较高的死亡率。哮喘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其病理生理改变也不尽相同。2009版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首次将“表型”的定义引入,并提出对哮喘进行表型的分类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以及判断预后。哮喘的炎症表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 EA),中性粒细胞型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 NA)、少粒细胞型哮喘(paucigranulocytic asthma, PA)和混合粒细胞型哮喘(mixed granulocytic asthma, MA)。这4个炎症表型按诱导痰中粒细胞比例的不同进行划分: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1.01%: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痰中性粒细胞比例61%;少粒细胞型哮喘: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1.01%,且中性粒细胞比例61%;混合粒细胞型哮喘: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1.01%,且中性粒细胞比例61%。Gibson在2009年又对炎症表型的划分进行了更改,提出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不应以1.01%为临界值,而应以3%作为临界值。对哮喘患者外周血粒细胞进行分类计数也同样可以将哮喘分成四种不同的表型,且各哮喘表型的患者所占的比例与诱导痰分型的比例相似。哮喘的四种炎症表型的临床特征为:(1)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具有典型的哮喘的临床表现,且常伴有特应性疾病;有家族史的比例比较高;一般发病年龄小,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相对较好;同时,也可以提示该组炎症表型的哮喘患者的激素治疗仍不充分。(2)中性粒细胞型哮喘:多与以下几种危险因素相关:并发急性病毒感染或者急性细菌感染;既往有衣原体感染或腺病毒感染等慢性感染;吸烟;环境污染,如臭氧、N02职业性抗原的暴露;内毒素暴露;肥胖。(3)混合粒细胞型哮喘:多见于严重哮喘发作或者难治性哮喘。(4)少粒细胞型哮喘:通常代表控制良好的哮喘或间歇性哮喘;同时也应考虑其他疾病。哮喘控制问卷-5(ACQ-5)是评价哮喘控制的评分量表,主要涉及到白天以及夜间的症状、活动受限的情况,以及气道管径的情况。肺功能是评估哮喘患者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准,然而,二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呢,ACQ-5评分能否同时对哮喘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呢?此外,由于哮喘炎症表型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各异,对于ACQ-5评分是否能够反映不同炎症表型的哮喘控制水平尚不完全清楚。既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以及中性粒细胞型哮喘,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然而,对于混合粒细胞型哮喘的临床特征鲜有报道。本研究将对混合性粒细胞型哮喘(Mix型哮喘)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型哮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科门诊自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非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者134例(排除呼吸道感染和其他肺部疾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患者后,让入选患者填写一般人口学资料、5项的哮喘控制问卷(ACQ-5),收集患者静脉血标本并进行粒细胞的分类计数,收集当日肺功能检查结果,以及收集诱导痰标本并行痰粒细胞分类计数。将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且中性粒细胞计数≥64%者定义为Mix型哮喘,其他病例定义为非Mix型。比较Mix型与非Mix型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1.1入组患者的一般特征符合入排标准的哮喘患者共134例,平均年龄(41.11±12.18)岁,其中男性患者69例(51.59%),女性患者65例(48.51%)。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平均22.36±3.33 kg/m2。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有43例(32.09%),既往有过敏病史的患者共有56例(41.79%)。吸烟患者共有40例(29.85%)。经ICS治疗的患者共11例(8.21%)。1.2入组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分型根据诱导痰细胞分类结果,将哮喘患者进行气道炎症分型,具体如下:Mix型哮喘患者22例,占16.42%,非Mix型哮喘患者112例,占83.58%。1.3两种不同炎症表型的哮喘患者其严重程度的分布情况在Mix型哮喘患者及非Mix型哮喘患者中,不同严重程度的哮喘患者分布相似,两种哮喘炎症表型在轻、中、重度哮喘患者中的构成比,无显著差异(P0.05)。1.4 Mix型哮喘临床特征分析通过Mix型哮喘与非Mix型哮喘患者在年龄、吸烟史、BMI、过敏史、ICS治疗、血WBC计数、血LYM计数、血EOS计数、血NEU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x型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FEV 1、FEV 1%、PEF均显著低于非Mix型哮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x型哮喘患者ACQ-5评分显著高于非Mix型哮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x型哮喘患者诱导痰巨噬细胞显著低于非Mix型哮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ACQ-5评分在不同严重程度的哮喘患者中的差异ACQ-5评分在轻度哮喘患者(N=60)中为1.65±1.17,在中度哮喘患者(N=39)中为2.05±1.14,在重度哮喘患者(N=35)中为2.39±1.19。ACQ-5评分在轻、中度哮喘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中度与重度哮喘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CQ-5评分在轻、重度哮喘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6所有哮喘患者炎症指标与ACQ-5评分、FEV 1%的相关性分析在所有哮喘患者中,血白细胞计数、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ACQ-5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r分别为0.229和0.270);ACQ-5评分与FEV 1%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r为-0.257)。但是,血白细胞计数、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FEV 1%未发现相关性(P0.05),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ACQ-5评分未发现相关性(P0.05)。1.7非Mix型哮喘患者炎症指标与ACQ-5评分、FEV 1%的相关性分析在非Mix型哮喘患者中,血白细胞计数、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ACQ-5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r分别为0.258和0.249);ACQ-5评分与FEV 1%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r为-0.256),血白细胞计数比与FEV1%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r为-0.197)。但是,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FEV 1%未发现相关性(P0.05),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ACQ-5评分未发现相关性(P0.05)。1.8 Mix型哮喘患者炎症指标与ACQ.5评分、FEV 1%的相关性分析在Mix型哮喘患者中,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ACQ-5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r为-0.502),然而,血白细胞计数、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未发现相关性(P0.05),血白细胞计数、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FEV 1%均未发现相关性(P0.05),同时,ACQ-5评分与FEV 1%也同样未发现相关性(P0.05)。1.9哮喘患者血NEU%、血EOS%与痰NEU%、痰EOS%的相关性分析在对所有患者、非Mix型哮喘患者以及Mix型哮喘患者进行血NEU%、血EOS%与痰NEU%、痰EOS%的相关性分析后,结果发现,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与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然而,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未发现相关性(P0.05)。结论:1、非急性发作期Mix型哮喘肺功能更低且症状更严重。2、Mix型哮喘患者诱导痰巨噬细胞显著下降,临床意义需进一步探讨。3、ACQ-5评分与哮喘患者的严重程度高度一致。4、血WBC数、血NEU数可能更适用于对哮喘患者的控制评价,而不适用于对哮喘患者的严重程度的评价。5、Mix型哮喘患者血EOS数可能与哮喘的控制水平有关。6、非Mix型哮喘患者血WBC数、血NEU数可能与哮喘的控制水平有关,且血WBC数与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7、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诱导痰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具有一致性。
【关键词】:哮喘 诱导痰 炎症表型 混合粒细胞型哮喘 ACQ-5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62.25
【目录】:
  • 摘要3-8
  • ABSTRACT8-16
  • 前言16-25
  • 研究对象和方法25-33
  • 1.1 研究对象25-26
  • 1.2 研究方法26-32
  • 1.3 统计学分析32-33
  • 结果33-41
  • 1.1 入组患者的一般特征33-34
  • 1.2 入组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分型34
  • 1.3 两种不同炎症表型的哮喘患者其严重程度的分布情况34-35
  • 1.4 MIX型哮喘临床特征分析35-36
  • 1.5 ACQ-5评分在不同严重程度的哮喘患者中的差异36-37
  • 1.6 所有哮喘患者炎症指标与ACQ-5评分、FEV 1%的相关性分析37
  • 1.7 非MIX型哮喘患者炎症指标与ACQ-5评分、FEV 1%的相关性分析37-38
  • 1.8 MIX型哮喘患者炎症指标与ACQ-5评分、FEV 1%的相关性分析38-39
  • 1.9 哮喘患者血NEU%、血EOS%与痰NEU%、痰EOS%的相关性分析39-41
  • 讨论41-49
  • 参考文献49-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55-56
  • 致谢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树全;嗜酸性粒细胞的分离与纯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姚细安,曾泳而,童裕维,唐小平,尹炽标;200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结果的分析[J];检验医学;2004年05期

3 韩梅,刘荣焕,张洁;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高者2例分析[J];齐鲁医学检验;2005年05期

4 陶蓉;;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1例报告[J];中国厂矿医学;2006年03期

5 于秀芹;;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J];辽宁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6 韩军;陈辉树;;早幼嗜酸性粒细胞形态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7 周细龙;;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与减少有何临床意义?[J];赤脚医生杂志;1979年03期

8 董丽娟;;嗜酸性粒细胞为什么会增多?[J];中国农村医学;1986年01期

9 牧野僗平 ,南景一;嗜酸性粒细胞与疾病[J];日本医学介绍;1987年03期

10 王国云,贺才标,万书平;66例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嗜酸性粒细胞的回顾分析[J];综合临床医学;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焕吉;杨清然;尤海龙;张云峰;鲁继荣;;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儿科呼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王思勤;李英;朱敏;马希涛;张晓菊;;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唐金凤;周道银;陈慧英;李时英;唐古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佟红艳;钱靖;麦文渊;娄引军;;持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伴肝脏自发巨大血肿一例[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5 罗佛全;刘志刚;刘玉琳;龚十妹;严涛;;蛔虫变应原致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形态测量分析[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李颖能;饶沃明;赵子文;何绿茵;扬一言;黄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急性期血液嗜酸性粒细胞降低[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王成彬;;细胞固定在两种细胞联合培养研究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成彬;黄振国;李洛谊;叶伟基;林伟基;丛玉隆;;嗜酸性粒细胞与支气管上皮细胞相互活化诱导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及其信号转导通路[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9 雷霏;董震;;变应性疾病中水通道蛋白1在嗜酸性粒细胞迁移趋化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10 林进;徐立勤;徐丹怡;孙德本;;Churg-Strauss综合征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的测定[A];浙江省医学会2008年风湿病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传宝;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为何常增高[N];家庭医生报;2006年

2 王振坤;人体的血液防线之三[N];家庭医生报;2007年

3 武汉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 李定国;肺炎:原是“蛔仔”作怪[N];大众卫生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超;嗜酸性粒细胞促进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调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陈鸿鹄;肠道派氏结嗜酸性粒细胞亚群的发现及其黏膜免疫调控功能与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周宏斌;香烟烟雾暴露诱导的小鼠肺部损伤模型中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杨文钰;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型多潜能干细胞向功能成熟嗜酸性粒细胞分化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5 汪诚;膜连蛋白Ⅰ参与地塞米松上调A549细胞吞噬凋亡的嗜酸性粒细胞[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6 赵卫东;根除幽门螺杆菌及药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顾红英;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希湖;嗜酸性粒细胞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2 张思寒;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嗜铬粒蛋白A细胞数量变化的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30例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4 肖冠华;非急性发作期混合粒细胞型哮喘临床特征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5 杨清然;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郭君;嗜酸性粒细胞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卢会秀;嗜酸性粒细胞及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8 巩静;白细胞介素18在卵清蛋白诱发的小鼠哮喘模型中对嗜酸性粒细胞肺内募集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9 丰艳;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D];蚌埠医学院;2015年

10 安方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模型小鼠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09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709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5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