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renalase、IL-34及IL-33水平与狼疮肾炎活动性关系及发病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血清renalase、IL-34及IL-33水平与狼疮肾炎活动性关系及发病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狼疮性肾炎 炎症损伤 巨噬细胞 renalase IL-34 IL-33
【摘要】:研究目的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SLE中占有很高的死亡率及发病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最终进展至肾功能不全。目前,LN肾脏损伤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在LN治疗上仍以传统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缓解治疗为主,此外也出现了一些生物制剂及靶向治疗,但其效果仍不十分理想。巨噬细胞介导炎症损伤在人及小鼠LN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nalase(肾酶)是新发现主要由肾脏分泌入血的一种具有细胞因子活性及氧化酶活性的蛋白质,参与调控细胞的损伤、修复及炎症反应,研究表明renalase在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发现其与巨噬细胞浸润有关。白介素-34(interleukine-34,IL-34)是新发现的继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stimulating factor-1,CSF-1)后CSF-1受体的另外一个配体,与CSF-1R结合后可发挥调节巨噬细胞的增殖、生存、分化、趋化及促进炎症因子分泌,参与调节固有免疫、体液及细胞免疫作用。IL-34在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作为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家族新成员,有着类似IL-1及高迁移速率组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活性,具有促炎症反应作用。尽管不少研究表明renalase、IL-34及IL-33在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与LN活动性关系和发病机制仍不甚明了,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LN患者血清中renalase、IL-34及IL-33水平变化探讨其与LN活动性关系及在L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为LN新的靶点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共纳入研究对象90人,其中LN组、慢性肾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各30人,应用ELISA检测30名LN患者、30名慢性肾炎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清中Renalase、IL-34及IL-33的浓度,并分析比较其在LN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及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本研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设定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LN患者血清renalase的浓度高于慢性肾炎组及健康对照组[(181.676±44.269)ng/ml与(76.317±24.950)ng/ml,P0.05;(181.676±44.269)ng/ml与(44.938±17.407)ng/ml,P0.05];同时LN活动组血清renalase浓度高于非活动组[(202.074±36.452)ng/ml与(146.445±33.700)ng/ml,P0.05]。LN组renalase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及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血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C-反应蛋白、ds-DNA定量及SLEDAI积分水平呈正相关(P0.05)。LN组血清renalase与肾小球增生性改变、炎性细胞浸润病理改变及AI呈正相关(P0.05)。这说明血清renalase升高可反应LN活动性及疾病进展情况。2、LN患者血清IL-34的浓度高于慢性肾炎组及健康对照组[(56.535±16.440)ng/L与(31.754±14.176)ng/L,P0.05;(56.535±16.440)ng/L与(22.085±11.707)ng/L,P0.05];同时LN活动组血清IL-34浓度高于非活动组[(61.647±14.204)ng/L与(47.703±14.204)ng/L,P0.05]。血清IL-34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及补体C3呈负相关(P0.05)。与a1-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C-反应蛋白、ds-DNA定量及SLEDAI积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IL-34水平与肾小球增生性改变、肾脏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纤维化及CI呈正相关(P0.05)。说明血清IL-34水平升高可反应LN活动性,同时可能参与了肾脏增生改变及纤维化进展。3、LN患者血清IL-33的浓度高于慢性肾炎组及健康对照组[(79.910±22.514)ng/L与(42.899±21.790)ng/L,P0.05;(79.910±22.514)ng/L与(40.537±24.038)ng/L,P0.05]。血清IL-33浓度在LN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无明显差异[(82.908±22.301)ng/L与(74.730±22.982)ng/L,P0.05]。LN组血清IL-33与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清白蛋白及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a1-微球蛋白、尿蛋白定量(24h)、C-反应蛋白及SLEDAI积分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IL-33在V型狼疮肾炎中水平明显高于增生型狼疮肾炎中水平[(98.939±17.614)ng/L与(76.104±21.618),P0.05]。血清IL-33水平与肾小球增生性改变、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CI呈正相关性(P0.05)。说明血清IL-33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及加重肾脏增生及纤维化进展。结论1、血清renalase、IL-34及IL-33水平升高可能通过炎症损伤途径参与了LN的发病机制及促进LN的进展,同时与LN肾脏病理改变密切相关。2、血清IL-34及IL-33水平升高可能是LN肾脏纤维化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3、血清renalase和IL-34可能作为潜在反映LN活动性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 炎症损伤 巨噬细胞 renalase IL-34 IL-33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93.242
【目录】: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3
- 前言13-16
- 实验资料与方法16-20
- 一、实验材料16-19
- (一)实验对象16-17
- 1.1 实验仪器及器材17
- 1.2 实验试剂17
- 1.3 实验标本采集17
- (二)实验方法17-19
- 2.1 基本资料收集17-19
- 二、统计学方法处理19-20
- 实验结果20-27
- 1.一般资料收集及分析20-21
- 2.血清 renalase、IL-34及IL-33对LN活动度性评价分析21-23
- 3.LN组血清 renalase、IL-34及IL-33与各实验室检查资料相关性分析23-25
- 4.LN组血清renalase、IL-34及IL-33水平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分析25-27
- 讨论27-31
- 结论31-32
- 问题与展望32
- 参考文献32-40
- 论文综述 巨噬细胞及血清IL-34、IL-33及renalase的功能及其与肾脏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40-62
- 参考文献51-62
- 致谢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任高,阳晓;狼疮肾炎的诊断和治疗近况[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年09期
2 高晓健,张玉琦;狼疮肾炎并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J];新医学;2002年06期
3 杨念生,薛志强,黄越芳,陈雄辉,叶任高;狼疮肾炎与妊娠的相互影响[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徐雷艇,王美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与狼疮肾炎[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年05期
5 孙茹蓉,王美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狼疮肾炎中的表达和治疗前景[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年07期
6 朱小霞,王美美;转化生长因子-β与狼疮肾炎[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年10期
7 黎磊石,刘志红;狼疮肾炎治疗的前景[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年01期
8 刘冠贤,邓安国,方敬爱,刘建社,王玉梅,石咏军;狼疮肾炎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年10期
9 刘志红;黎磊石;;狼疮肾炎的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02期
10 申宗利;刘凤梅;;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肾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非;蒋莉;刘海娜;张榕;张晓莉;;早期狼疮肾炎患者血中可溶性CD40配体的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钟力;高建华;徐珊;张剑勇;尹志华;;激素联合中药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钟力;高建华;徐珊;张剑勇;尹志华;;激素联合中药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4 刘晓倩;戴明;陈晓翔;胡大伟;鲍春德;;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8及其结合蛋白基因的表达[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郭桂梅;陈顺乐;沈南;倪旭鸣;鲍春德;戴岷;王海丰;黄新芳;钱捷;;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基因表达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顾越英;;狼疮肾炎的临床治疗进展[A];浙江医学会2007年风湿病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肖嫦娟;饶慧;;不同治疗方案对Ⅴ型狼疮肾炎的综合疗效对比[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李雪璐;邢艳;;雌二醇和白细胞介素-10在女性狼疮肾炎患者血浆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林书典;;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阳晓;叶任高;;狼疮肾炎的诊断和治疗[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专题讲座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陶春祥;狼疮肾炎的药物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衣晓峰;李华虹;如何判断狼疮肾炎患者肾损害?[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熊明山;粤港两地共克顽疾[N];医药经济报;2000年
4 魏开敏;狼疮肾炎的免疫抑制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馨梅;弥漫增殖性狼疮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2 王娟;狼疮肾炎伴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的临床病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3 刘志纯;TWEAK-P38 MAPK信号通路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方明;中医药治疗狼疮肾炎的证候与疗效相关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雁;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D];浙江大学;2015年
2 陈雪雯;狼疮肾炎患者临床检测指标的诊断价值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黄俊;雌激素上调TWEAK表达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荣成智;狼疮肾炎患者血清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林秋萍;趋化因子CXCL9/10/11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上的表达及在狼疮肾炎诊断中的意义[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陈春;血清renalase、IL-34及IL-33水平与狼疮肾炎活动性关系及发病机制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7 马东锋;狼疮肾炎治疗的系统评价[D];泸州医学院;2009年
8 陈慧;血、尿白介素-6的检测在重症狼疮肾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D];川北医学院;2010年
9 赵永利;狼疮肾炎病理分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宋星慧;增生性狼疮肾炎治疗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20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720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