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科学家发现一种基因变异可增加黑素瘤发病风险

发布时间:2018-04-17 18:50

  本文选题:黑素瘤 + 发病风险 ; 参考:《中国食品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正新华社伦敦3月31日电一个国际团队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基因变异可增加黑素瘤发病风险。新发现有助于医学界开发出防治这种恶性皮肤癌的更有效方法。这项研究由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对184名黑素瘤患者进行了基因测序,结果发现,名为POT1的基因如出现变异会显著增加患上黑素瘤的风险。分析显示,该基因变异会抑制与之相应的蛋白质发挥作用,而这种蛋白质的主要功能就是保护染色体,防止其受损。皮肤癌等癌症与染色体受损有密切联系。
[Abstract]:Xinhua News Agency, London, March 31-A new study by an international team found that a genetic mutation c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melanoma.The new findings help the medical community develop more effective ways to prevent and treat this malignant skin cancer.The study, conducted by researchers from Britain, the Netherlands,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as published in the new British Journal of Nature Genetics.The researchers sequenced genes in 184 patients with melanoma and found that mutations in a gene called POT1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ir risk of developing melanoma.Analysis shows that the gene mutation inhibits the corresponding protein, the main function of which is to protect chromosomes from damage.Cancers such as skin cancer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hromosome damage.
【分类号】:R73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雅新;小柴胡汤抑制黑素瘤发病[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年04期

2 Stratigos A.J.;Dimisianos G.;Nikolaou V. ;李翠华;;低风险南欧人群中的黑皮质素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皮肤黑素瘤患病风险率[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6年11期

3 俞诺;喉的摄胺前体脱羧细胞[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85年01期

4 孔庆云,张锦章,张惠芳,陈龙;气球细胞黑素瘤一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年01期

5 Vereecken P.;Laporte M.;Petein M.;牛新武;;中高危险度黑素瘤患者大样本早期分期方案的评估[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年07期

6 原方;耿松梅;曾维惠;牛新武;王俊民;谭升顺;;结节性黑素瘤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年12期

7 沈丹蓓,孙建方;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为靶点的黑素瘤治疗[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年06期

8 长江;小剂量干扰素不能改善高风险黑素瘤患者存活率[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年02期

9 武钦学;p16抑癌基因与黑素瘤[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7年05期

10 高锦;幼年性黑素瘤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天文;;色痣与黑素瘤[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夏建新;姜兰香;梅向林;王敬医;李雪;朱文静;李福秋;;病例报告3例周身转移性黑素瘤1例[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高天文;孙东杰;李春英;何弘;李廷慧;刘玉峰;李青;黄高升;马福成;刘友生;柳凤轩;闫小初;刘东梅;刘荣卿;刁应春;郝飞;钟白玉;;中国西部两大医院20年皮肤黑素瘤回顾[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孙东杰;高天文;李春英;何弘;李廷慧;刘玉峰;李青;黄高升;刘友生;柳凤轩;闫小初;刘东梅;刁庆春;郝飞;钟白玉;;甲黑素瘤临床、病理分析[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王家璧;王宏伟;刘跃华;方凯;;侵袭性恶黑素瘤患者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刘晓艳;方红;;靶向乙酰肝素酶的miR-HPSE-shRNA降低IL-8及CXCL-1表达有效抑制黑素瘤侵袭转移[A];2011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任建文;彭振辉;刘艳;潘敏;许庆强;李张军;王香兰;;Celecoxib抑制人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及对Cox-2/MMP-1蛋白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耿传营;向青;徐梅;李红艳;徐波;郭宇鹏;房青;唐劲天;;空间环境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基因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邱志利;郑根建;周岚;林松;屈道利;;口腔颌面颈部恶性黑色素瘤77例临床研究[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杜娟;樊春红;何培英;张建中;;他克莫司对人黑素瘤细胞增殖、黑素合成及SCF/c-kit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梁;“重大突破”助黑素瘤患者延长生命[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王迪;黑素瘤治疗:困境和希望并存[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王迪;黑素瘤治疗吸引跨国药企眼球[N];医药经济报;2011年

4 王小龙;英发现免疫细胞抑制黑素瘤机制[N];科技日报;2009年

5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教授 李航;恶性还是良性 看ABCD[N];健康报;2010年

6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陈周;室内美黑 小心引瘤上身[N];健康报;2010年

7 记者 何德功;图像输电脑新法诊断黑素瘤[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8 国华;日本开发出黑素瘤诊断新方法[N];保健时报;2003年

9 景新;干扰素有利于提高无复发黑素瘤患者生存率[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石军;新一代黑素瘤药物整装待发[N];医药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蓉;小鼠黑素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体外诱导及抗瘤活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2 侯麦花;三氧化二砷对小鼠黑素瘤的抗肿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3 陈思远;大蒜素对黑素瘤诱导淋巴管增生及黑素瘤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张汝芝;黑素瘤细胞凋亡、外毛根鞘无色素性黑素细胞分离培养以及黑素细胞树突体系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5 蔡丽敏;肿瘤抑制基因ING4对黑素瘤细胞株M14生物学行为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邹险峰;GPX和SOD协同作用模拟和新含硒肽的抗肿瘤作用[D];吉林大学;2007年

7 王宏伟;太田痣的临床资料分析和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8 魏丽丽;IL-24原核和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活性检测及AdIL-24蛋白质组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9 李春英;TRP-1在正常黑素细胞及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10 邓瑞春;驱虫班鸠菊防治白癜风分子机理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军;黑素瘤患者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与筛选[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2 徐亚楠;非黑素瘤性皮肤肿瘤中Beta-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分析及机制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3 单晓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的炎症程度与黑素瘤缺乏因子2表达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李淼;从大容量人源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黑素瘤特异性抗体[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5 王瑞;皮肤恶性黑素瘤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06年

6 高滢;PKR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和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龙朝钦;光动力学治疗恶性黑素瘤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8 孟东雪;空间环境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施焕敬;分子佐剂GM-CSF、MIP-1α和黑素瘤DNA疫苗的构建及鉴定[D];暨南大学;2009年

10 马书敏;黑素瘤缺乏因子2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64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764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7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