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医科大学》 2013年
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
邢臣径
【摘要】: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1],在治疗上也较困难。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发病与自身免疫密切有关,自身免疫学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白癜风在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手段,包括系统用药,局部用药,光疗、外科手术等,其中局部用药由于其直达病灶、副作用小等优点成为治疗白癜风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卡泊三醇在白癜风患者中起效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而近来也有研究发现活化CD8+T细胞上存在着高密度的VDR—维生素D3受体,提示1,25(OH)2D3可能有直接活化CD8+T细胞的免疫功能,而CD8+T细胞是白癜风自身免疫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还有研究认为白癜风可能与细胞因子的平衡失调有关,众多的细胞因子参与白癜风发病,如IL-6、TNF-a、IFN-γ等,他们通过诱导黑素细胞表面I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而ICAM-1可以促进淋巴细胞与黑素细胞的黏附,从而导致黑素细胞的破坏。 目的 随访观察白癜风患者外用0.005%卡泊三醇-0.05%二丙酸倍他米松软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及其疗效与型别、病期、病程、白斑面积、家族史、性别的关系。并探讨卡泊三醇对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及皮损周边CD8+细胞毒性T细胞(CD8+CTL)增殖及其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方法 ①采用0.005%卡泊三醇-0.05%二丙酸倍他米松软膏外用每天两次,疗程12周。分别对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8周和12周进行拍照以观察患者的复色情况,复色达76%–100%为最佳复色,51%–75%为良好复色,26%–50%为中等复色,25%为轻微复色或无效。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用药所产生的副作用。②体外培养白癜风患者皮损周围CD8+CTL,从白癜风患者正常皮肤吸疱培养黑素细胞,实验分三组:MC组,CD8+CTL组,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卡泊三醇处理前后细胞数变化情况,采用ELISA测定卡泊三醇处理前后的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分泌的变化;并使用细胞计数法检测泊三醇处理过的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在添加与不添加抗人IL-6抗体时,黑素细胞及CD8+CTL的变化。 结果 ①31例白癜风患者局部外用0.005%卡泊三醇-0.05%二丙酸倍他米松软膏,治疗12周后,3个患者(9.7%)达到最佳复色,6个患者(19.4%)达到良好复色,8个患者(25.8%)达到中等复色,7个患者(22.6%)轻微复色。2个患者用药部位出现痤疮样丘疹,2个患者自觉瘙痒,患者均能耐受。进展期患者治疗效果优于稳定期(P=0.009),药物疗效与患者病程无显著相关性(P=1)。②在凋亡检测中,发现CD8+CTL与MC共培养中MC有显著凋亡。筛选10-8、10-9M浓度的卡泊三醇用于实验。在药物作用于共培养体系中,与未加药对照组相比,加药后MC组的MC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而在MC与CD8+CTL共培养组中MC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并且在CD8+CTL组和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中的CD8+CTL细胞数也明显增加(P0.05)。与MC和CD8+CTL单独培养组相比,在MC与CD8+CTL共培养组中,其分泌的IL-6、IFN-γ和TNF-α显著减少,经10-9M浓度的卡泊三醇处理后的MC与CD8+CTL共培养组分泌的IL-6减少更加明显,与未加药相比其减少率有统计学差异(t=2.889,P=0.045),而IFN-γ和TNF-α在加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在卡泊三醇处理过的共培养组中添加浓度为5mg/L的抗IL-6抗体后,黑素细胞显著增加,,而CD8+CTL细胞减少,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53,P=0.012;t=3.153,P=0.02)。 结论 0.005%卡泊三醇-0.05%二丙酸倍他米松软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癜风的方法,在进展期效果更佳。卡泊三醇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6的分泌,从而减少CD8+CTL对黑素细胞的杀伤,这可能是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58.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铁君,徐前喜,杜娟,蔡林,李文海;卡泊三醇软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年07期
2 林挺;杨慧兰;刘仲荣;李雪梅;廖春;;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头面部白癜风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前喜,杜娟,何培英,张建中,朱铁君;1α,25-二羟维生素D_3和中波紫外线对正常人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5期
2 柳曦光,马良娟;白癜风的治疗及其进展[J];黑龙江医学;2004年11期
3 杨雪源;弓娟琴;贾虹;刘训荃;宗文凯;;他卡西醇软膏联合0.1%糠酸莫米松外用治疗颜面部白癜风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年05期
4 王雪松,唐晓兰;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窄波UVB治疗白癜风的初步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5 杨安岚;王兴立;牛牧;;他卡西醇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迁移和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2013年08期
6 何宜谦;闵仲生;;白癜风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2年05期
7 朱铁君;;白癜风药物治疗的进展和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年06期
8 朱天毅,刘泽虎;他卡西醇软膏联合哈西奈德溶液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年10期
9 王佳华;蔡宝详;钱大宁;毛薇;;卡泊三醇联合NB-UVB治疗儿童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05期
10 王毅侠;蔡瑞康;;白癜风的中西医药物治疗[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毅侠;蔡瑞康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学术思想与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2 李云峰;辨证论治配合他克莫司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明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白癜风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2008年
2 何丹华;他卡西醇对人表皮黑素细胞调控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杨枫;如意黑白散治疗白癜风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谢晓蕾;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13年
5 牛牧;他卡西醇对过氧化氢诱导下人表皮黑素细胞氧化损伤的干预作用[D];暨南大学;2013年
6 李阳;壳聚糖复合膜上及移植部位黑素细胞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汤芦艳,傅雯雯;钙离子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年06期
2 朱铁君,徐前喜,杜娟,蔡林,李文海;卡泊三醇软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华;;白癜风的治疗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年02期
2 鲁燕侠;王向党;刁俊龙;刘振华;;白癜风治疗药物概况[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13期
3 刘久利;白彦萍;尤立平;王玉玲;朴珉贞;杨顶权;;巨大盘状红斑狼疮伴白癜风1例[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1年02期
4 蔡永伟,许爱娥;白癜风局部治疗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年03期
5 张莉;;移植微小皮片治疗白癜风11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年10期
6 吴严;刘宇博;刘佳丽;董光辉;徐媛媛;李远宏;高兴华;陈洪铎;;他卡西醇及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7 杨敏;常建民;;白癜风治疗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年04期
8 戴叶芹;许爱娥;范卫新;;白癜风的毛发移植治疗[J];江苏医药;2010年05期
9 雷观鲁;白癜风三个临床阶段的组织形态学改变[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79年03期
10 朱海琴;朱文元;范卫新;;他克莫司治疗白癜风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红;岳青;;卡泊三醇软膏治疗白癜风21例[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2 许爱娥;洪为松;傅丽芳;尉晓东;吴辛刚;;自体纯培养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及其相关因素分析:451例病例的回顾性研究价[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马春林;;中医免疫平衡三联疗法治疗白癜风400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4 许冰;胡中荣;;白癜风循环sFas的表达[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吴余乐;周展超;戎惠珍;厉建鸣;刘季和;;高能超脉冲CO_2激光在治疗白癜风中的应用[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余婷婷;曹宇;朱红柳;闵仲生;;中波高能紫外线联合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余婷婷;曹宇;朱红柳;闵仲生;;中波高能紫外线联合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刘玲;李春英;高剑;李凯;高琳;高天文;;GSTs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白癜风关联性研究[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王绍信;;消斑丸治疗白癜风100例临床观察[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徐前喜;杜娟;张建中;朱铁君;;白癜风皮损转化生长因子β_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铁国;[N];健康报;2002年
2 ;[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3 谢文;[N];科技日报;2009年
4 健康时报记者 赵晴晴;[N];健康时报;2010年
5 孟娜 本报记者 李一凡;[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6 李萌;[N];新农村商报;2011年
7 湖南省中医院教授 欧阳恒;[N];大众卫生报;2002年
8 乔树芳;[N];人民政协报;2003年
9 本刊编辑部;[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慕欣;[N];医药经济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搜寻中国人群白癜风免疫相关基因[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2 权晟;中国人群白癜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3 胡大雁;HLA-Ⅱ类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白癜风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4 杨莉莉;Teff/Treg在寻常型白癜风黑素细胞破坏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刘江波;白癜风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6 宋业强;白癜风中医文献与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李强;白癜风相关黑素细胞膜抗原的分析及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梁燕华;中国汉族人白癜风易感位点的精细定位[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9 李淼;FAS凋亡通路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白癜风相关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10 徐生新;中国汉族人白癜风易感区域AIS4内的候选基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臣径;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2 汪静;卡泊三醇软膏皮肤渗透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刘敏敏;卡泊三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屈铭一;内皮素-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白癜风的相关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5 邝福军;二黄补白汤对白癜风(营卫失和型)T细胞亚群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戴辉;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白癜风外用药物疗效[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李伟;反射式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在白癜风分期中的应用: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8 唐艳丽;茶多酚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研究与实验室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林冰冰;宁夏回汉族白癜风患者HLA相关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10 卢娜;随访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疗效与相关因素的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9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89221.html